物聯網最新文章 HTC虧損擴大兩倍 前景日漸渺茫 HTC發布的2017年第四季度財報顯示凈虧損98億元新臺幣(約合3.37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凈虧損31億元新臺幣擴大了兩倍多,對于這家曾是智能手機一強的企業來說它的未來正變得日漸渺茫。 發表于:3/28/2018 一手便可掌握:小米小愛音箱mini壓軸登場 小米今天壓軸的產品是“小愛音箱mini”,這是一款人工智能音箱,集WiFi網絡音箱+麥克風陣列+人工智能平臺于一身。 發表于:3/28/2018 研發2nm的工藝制程,有意義么? 在邁向5nm、3nm或甚至2nm半導體制程技術之路,業界工程師可能有多種選擇,但有些人并不確定他們是否仍能從中找到任何商業利益,甚至是5nm制程。 發表于:3/28/2018 8英寸晶圓代工產能吃緊 IC廠商找到漲價出口 8英寸晶圓代工交期逐步拉長為四到五個月,近期還有再往后遞延現象,導致電源管理芯片供應吃緊,為聯發科旗下電源管理芯片廠立錡爭取漲價助攻。 發表于:3/28/2018 非蘋陣營搶晶片 臺積電產能已現排隊潮 搶在蘋果下半年3款新iPhone推出之前,安卓(Android)陣營出手搶晶圓代工產能!供應鏈傳出,聯發科、輝達(NVIDIA)、博通(Broadcom)、海思等客戶出手搶產能,臺積電目前投片進入全滿載,16奈米及更先進制程、8吋廠等成熟制程更有客戶已開始排隊。 發表于:3/28/2018 臺積電產線滿負荷運轉 聯發科 海思 博通要排隊 搶在蘋果下半年3款新iPhone推出之前,安卓(Android)陣營出手搶晶圓代工產能!供應鏈傳出,聯發科、英偉達(NVIDIA)、博通(Broadcom)、海思等客戶出手搶產能,臺積電目前投片進入全滿載,16納米及更先進制程、8吋廠等成熟制程更有客戶已開始排隊。 發表于:3/28/2018 臺積電獨吃,瑞薩車用最先端 MCU 傳全數委外生產 微控制器(MCU)巨頭瑞薩電子(Renesas Electronics)計劃將車用最先端 MCU 全數委由臺積電代工生產,從已開始進行樣品出貨的 28 納米(nm)MCU 起,瑞薩將不再利用自家工廠進行生產,期望借由委外代工,抑制高額的制造設備的投資,將資源集中于半導體、軟件的研發/設計上。 發表于:3/28/2018 九個月凈掙1.44億元,國產射頻廠商卓勝微謀劃上市 日前,證監會發布了IPO預披露信息,國產射頻廠商卓勝微迄然在列。我們來看一下江蘇地方企業的發展現狀。 發表于:3/27/2018 詳解Mali-D51和Mali-V52:有效實現高品質的視覺體驗 尖端技術領域永遠不存在一成不變的情況。復雜的視覺內容、不斷疊加的UI層次以及4K HDR視頻等新興需求層出不窮,無一不在推動著我們不斷突破主流移動設備的技術瓶頸,實現更高遠的目標。 發表于:3/27/2018 Microchip發布全新DSA系列汽車級MEMS(微機電系統)振蕩器產品 全球領先的整合單片機、混合信號、模擬器件和閃存專利解決方案的供應商--Microchip Technology Inc.(美國微芯科技公司)今天發布了全新的DSA系列汽車級MEMS(微機電系統)振蕩器產品。 發表于:3/27/2018 世強在慕展帶來端子、連接部件、接插件、I/O模塊等結構件最新產品 近日,世強元件電商攜汽車、工業、物聯網、測試測量等九大分區的最新元件產品及解決方案亮相2018年慕尼黑上海電子展。據悉,該展會作為電子產業的頂級盛會,吸引了近1,400家中外優秀展商參與其中。其中,世強元件電商表現亮眼。在結構件領域,世強元件電商帶來了先進的連接技術和智能工業的解決方案,包含穩定高效的全系列電氣部件及聯接件、瑞士高品質連接器、以及工業聯接技術等。 發表于:3/27/2018 國產DSP完美替代TI 世強新增代理進芯電子 以往,中國集成電路企業與世界巨頭相比還有不少差距。但隨著各個層面的重視,一批優秀的半導體企業脫穎而出,一些細分領域涌現出世界領頭的企業。以DSP芯片市場為例,其全球市場幾乎被國外廠商壟斷,我國自主研發的民用DSP芯片處于空白,但這一壟斷卻被進芯電子打破。 發表于:3/27/2018 安卓平板電腦市場已死 用戶調查結果說明了一切 Android平板電腦還活著嗎?本周國外網站Android Authority專門針對這個問題發起了調查,從調查結果來看,Android平板的前景果然非常黯淡。 發表于:3/27/2018 中美貿易戰影響電子業 鴻海中美設廠或避開威脅 鴻海集團美國與中國面板布局未因美中貿易戰增溫而停歇,其中, 鴻海董事長郭臺銘個人投資的廣州增城超視堺10.5代廠近期陸續完成工程發包,明年投產,相關建廠小組也正推動美國威州廠明年啟用。 發表于:3/27/2018 趙偉國:紫光完成產業布局 已籌集1800億 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日前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紫光集團已經完成產業布局,將從并購過渡到以自主研發為主。2018年紫光將推出面向手機和數據中心的存儲產品,以及公有云服務。 發表于:3/27/2018 ?…633634635636637638639640641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