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 使用有安全保障的閃存存儲構建安全的汽車系統 在現代汽車嵌入式系統中,高度安全的數據存儲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面對日益高明的網絡攻擊時。本文將介紹設計師正確使用閃存的步驟。 最新設計資源 一體化殼體電容式電子測壓器的低功耗設計[測試測量][工業自動化] 針對一體化殼體電容式電子測壓器實驗前要隨彈保溫48~72 h以及電池容量有限的矛盾,從以MSP430單片機為核心控件、高效的電源管理和合理可靠的時鐘頻率分配三個方面對一體化殼體電容式電子測壓器進行低功耗設計。通過實驗,測壓器最大工作電流小于18 mA,休眠態電流僅為0.02 mA,工作狀態基本滿足火炮內彈道試驗方法的要求,驗證了該電子測壓器低功耗設計的有效性。 發表于:9/5/2018 一種消除失調電壓的低溫度系數帶隙基準電路[模擬設計][通信網絡] 提出了一種利用多晶硅電阻的溫度系數補償負溫度系數電壓實現低溫度系數的帶隙基準電路,并且引入由二分頻時鐘控制的CMOS開關,使產生的失調電壓正負交替做周期性變化相互抵消。采用BiCMOS 0.35 ?滋m工藝設計。仿真結果表明,此方法能夠使MOS管在失配10%的情況下降低97%的失配,溫度系數可達5.2 ppm/℃。工作電壓為1.5 V~3.3 V、工作溫度為-40 ℃~+70 ℃且工作在1.8 V常溫下時,電路的工作電壓為1.144 3 V,總電流為29.13 ?滋A,低頻處的電源抑制比為-70 dB。 發表于:9/5/2018 基于改進免疫遺傳算法的電網故障診斷研究[電源技術][智能電網] 針對電網故障的特點,應用一種改進的免疫遺傳算法對電網故障進行研究。該算法能夠較好地解決傳統遺傳算法的不足。通過引入新的交叉和變異率,更多考慮了種群的全局特征,采用動態自適應方式提取疫苗,避免了傳統遺傳算法收斂速度較慢的缺點。改進的算法本著優勝劣汰的思想,刪除適值較低的抗體群,取而代之的是隨機生成的部分新抗體,保持種群的多樣性。建立一個新的目標函數,通過對一個電網的分析,驗證了方法的有效性。 發表于:9/5/2018 基于嵌入式及ZigBee技術的居室環境監測系統[嵌入式技術][物聯網] 設計了一套智能家居環境監測系統。系統通過ZigBee終端節點采集居室傳感器數據信息,在居室內部建立ZigBee無線網絡,并將傳感器信息由ZigBee協調器模塊傳給系統的嵌入式家庭網關,由家庭網關對所接收的數據協議處理后,進行數據融合和模糊處理,最后將其轉化成日常生活語言式的直觀信息,顯示到QT界面系統中。該網關也可以通過無線網絡給各個終端節點發送指令信息或Internet網絡與外部進行信息的溝通。系統具有手持可移動的特點,不僅可以隨意增減節點數,也可將采集節點隨意放置,應用于超市或者其他環境中。 發表于:9/5/2018 一種新型串聯電感并聯調諧DE-1類功率放大器[模擬設計][其他] 提出了一種新型串聯電感并聯調諧DE-1類功率放大器,利用零電流轉換(ZCS)和零電流斜率轉換(ZCSS)條件對電路進行理論分析。推導出了理想條件下該功率放大器的各元件參數的計算表達式。計算分析了該放大器的性能。DE-1類功率放大器理論上具有100%的效率,既具有D類功率放大器的優點,又具有E-1類放大器的優點。設計了實驗電路對理論分析進行驗證。采用3 V電源,在110 kHz頻率下,該功率放大器的效率達到了97.8%,且實驗波形與理論分析一致。 發表于:9/5/2018 交錯并聯CCM Boost PFC變換器研究[電源技術][汽車電子] 針對功率因數校正變換器電感電流連續導電模式(Continue Conduction Mode, CCM)時,兩相交錯并聯Boost PFC變換器各支路不均流造成某一支路中開關管電流應力加大的問題,采用占空比補償電流控制策略。該控制策略在平均電流控制的基礎上,在并聯支路內部加入補償環,根據每相電流與1/2給定輸入電流的偏差程度對占空比進行補償,實現了并聯兩支路的均流,最終達到減小開關管電流應力的目的。最后,建立了仿真電路,通過仿真分析可知,未采用該控制策略時,兩支路電流分別為5 A與2.2 A,其中5 A支路MOS管的電流峰值為9.2 A;在采用占空比補償電流控制策略后,兩支路電流均為3.6 A,兩個MOS管的電流峰值均為6.8 A,均流效果明顯,開關管的電流應力減小,驗證了占空比補償電流控制交錯并聯CCM Boost PFC變換器的可行性。 發表于:9/5/2018 鑒權與密鑰協商過程在LTE系統中的改進[通信與網絡][信息安全] 提出一種改進的LTE鑒權與密鑰協商方案,通過在移動性管理實體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中增加鑒權參數的計算,在MME與歸屬地用戶服務器HSS(Home Subscriber Server)/鑒權中心AuC(Authentication Center)產生鑒權向量組。Matlab仿真分析表明,改進的鑒權過程能更好地滿足LTE安全性要求,仿真結果顯示,用戶密度越大,越能減輕HSS的傳輸負載。該方案已應用于TD-LTE無線綜合測試儀表的開發中。 發表于:9/4/2018 基于ARM的建筑能效數據采集機器人設計[MEMS|傳感技術][工業自動化] 設計了一種應用于建筑能效數據采集的室內履帶機器人。該履帶機器人在室內環境中通過無線傳感器網絡和慣性導航系統聯合定位的策略,到達目標位置采集無線傳感器結點信息,最終完成建筑物內部的建筑能效數據采集任務。采用ARM系統的設計方案,使用電子羅盤、加速度和轉速等傳感器,結合無線傳感器網絡的RSSI技術實現了機器人的行駛和定位功能。 發表于:9/4/2018 基于FPGA的高幀頻面陣CCD驅動控制設計[模擬設計][消費電子] 針對面陣CCD KAI-1020在高幀頻工作模式下的驅動要求,以FPGA作為控制單元及時序發生器,完成CCD高幀頻工作模式下的硬件及軟件設計,仿真驗證了驅動時序的正確性,完成了硬件電路的調試與試驗。成像實驗表明,該設計滿足了CCD KAI-1020在雙端口輸出模式下成像的各種驅動控制功能,圖像分辨率為1 000×1 000,幀頻達到48 f/s。 發表于:9/4/2018 基于Spartan3S400的LIN總線控制器IP核設計與車載應用[通信與網絡][汽車電子] 針對LIN總線在車身網絡系統中的應用,提出一種基于FPGA技術設計LIN總線控制器的方案,應用IP(Intellectual Property)功能軟核設計方法,實現多條LIN總線控制器在一片芯片內集成,可減少車身網絡LIN控制器的硬件數目,降低功耗。介紹了基于Spartan3S400芯片的LIN總線控制器的軟、硬件設計與實現,并對總線控制器系統功能進行仿真實驗與分析驗證。實驗結果表明,其功能核滿足車載LIN總線通信要求,與傳統的MCU設計方式相比,在系統可靠性、成本、體積和功耗等方面具有明顯的改善,在未來綠色、節能、環保車型上具有廣泛的應用。 發表于:9/4/2018 數字化Delta型UPS的設計與實現[嵌入式技術][智能電網] 為解決電網污染、改善電網質量、避免因停電造成的設備故障和數據丟失等問題,通過DSP和ARM相結合的方式實現了Delta型UPS的全數字化。在分析Delta型UPS的組成及其工作原理的基礎上設計了硬軟件電路,利用DSP TMS320F2812實現控制算法,通過ARM S3C2440實現網絡通信和人機交互。通過PSIM仿真和實驗,驗證了理論設計的正確性和Delta型UPS的優良性能。 發表于:9/4/2018 耦合機構沿軌道相對運動時系統的平穩性研究[電源技術][汽車電子] 設計了發射線圈平面纏繞和發射線圈豎直纏繞這兩種不同的耦合結構,通過分析選擇了一種傳輸功率大的耦合機構,并研究了這種耦合機構在接收線圈沿軌道運動時非接觸電能傳輸的平穩性狀況。借用ANSYS有限元仿真工具,得到這兩種耦合結構耦合線圈的自感及互感,再仿真這種耦合機構沿軌道相對運動時傳輸功率的變化情況。實驗中制作了這兩種耦合機構,最后選用了一種傳輸能力強的耦合機構,使其沿軌道水平運動,結果表明系統能夠保持良好的平穩性。 發表于:9/4/2018 一種改進型三相PWM整流器及控制策略的研究[電源技術][工業自動化] 提出了一種改進型的三相PWM整流器拓撲,該整流器采用了預測電流型的空間電壓矢量脈寬調制技術,實現了可控軟啟動,提高了功率因數,并拓寬了電壓調節范圍。設計了新型過流保護電路,響應速度快,并且支持高壓電源系統反復啟動。進行了仿真與實驗驗證。測試結果表明:改進型PWM整流器能夠實現可控軟啟動,穩態誤差小于2%;負載突變時,穩態恢復時間小于0.5 s;功率因數大于95%。 發表于:9/4/2018 盲分離與時頻分析融合的多源信道均衡[通信與網絡][通信網絡] 針對多信源條件下強多途干擾嚴重的水聲信道,提出一種盲分離與時頻分析融合的多源信道均衡技術。該方法首先應用盲分離技術將多源接收信號進行有效分離,對分離后的信號進行時頻分析運算,然后采用Radon變換加解線調方法估計出信號的主要參數,通過重構聲源信號最終完成信號的復原。通過對計算機仿真數據和海試數據的處理,驗證了該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發表于:9/4/2018 基于Linux集群系統的并行通信性能研究[模擬設計][數據中心] 選用Linux集群系統,由穿梭箱XPC節點和通過雙千兆位以太網交換機連接的2 GHz速龍處理器構成。將MPICH-2、open Mosix 與Linux遠程進程調用(RPC)、創建子進程及低層的不同通信機制情況進行了比較。對消息傳遞庫及單系統映像軟件包與低層基元的直接使用效果進行對比。運用應用數據包、直接自主編寫分布式應用程序、并行基元上進行分層以創建分布式語言。實驗結果表明,某些情況下性能很差,低于硬件標準,這也是軟件開發商今后要著重關注的問題。 發表于:9/4/2018 ?…339340341342343344345346347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