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自動化最新文章 碳納米晶體管能否突破半導體制程瓶頸 都說半導體制程微縮開始進入瓶頸期,不過在單晶硅難以繼續微縮的時候,人們開始尋求新的替代產品。碳納米管是替代硅的候選納米材料之一,而碳納米管晶體管的主要技術挑戰過去幾年已被陸續得到解決,極有可能在不久的將來走到我們面前。北京大學的科學家開發出柵長5納米的碳納米管場效應晶體管,聲稱其性能超過相同尺寸的硅晶體管。 發表于:1/30/2017 傳蘋果將加入AI研究組織 將與亞馬遜谷歌Facebook共同研究 1月28日凌晨消息,據彭博社報道,有熟知內情的消息人士透露,蘋果公司將加入人工智能(AI)研究組織Partnership on AI,該組織的現有成員包括亞馬遜、谷歌、Facebook、IBM和微軟。 發表于:1/28/2017 基于一級倒立擺模型仿人機器人控制算法研究 針對仿人機器人步態行走不穩定的問題,以倒立擺為控制對象,建立仿人機器人步態行走數學模型。以仿人機器人姿態角和位移建立雙閉環控制系統,采用PID控制算法對仿人機器人姿態角和位移進行調節。以19自由度仿人機器人進行實驗驗證,表明了所采用仿人機器人步態行走系統PID控制算法的正確性及高精確度。系統響應穩定,超調<0.3%,調節時間<0.2 s,關節輸出相對誤差最大值為2.25%,可實現仿人機器人穩定的步態行走。 發表于:1/25/2017 基于多核DSP的MIMO雷達信號處理的實現 針對MIMO雷達多通道回波信號處理的同步性和實時性需求,在分析MIMO雷達信號處理的特點及多核DSP硬件結構的基礎上,提出了一種基于多核處理器TMS320C6678的并行實現方法,并解決了使用過程中的諸多關鍵技術。該方法實現了多任務并行處理和高效通信。實驗結果表明,該方法在較小規模的硬件平臺上實現了較低功耗且高實時性的應用。 發表于:1/25/2017 電動汽車能量回饋制動系統的研究 為了提高一次充電后電動汽車的續駛里程,提高能源的利用率,針對由無刷直流電機驅動的電動汽車能量回饋制動系統進行了研究,對設計方案分硬件設計和軟件設計兩部分作了介紹。實際應用測試表明, 該方法有效地把制動時的能量轉化成電能回饋到蓄電池存儲起來,從而提高電動汽車的續駛里程。 發表于:1/25/2017 基于灰色Verhulst-小波神經網絡的裝備故障預測研究 針對現代武器裝備故障預測樣本少、故障預測精度低、維修保障困難等問題,提出一種基于灰色Verhulst-小波神經網絡組合模型的裝備故障預測方法。該方法綜合了灰色Verhulst模型所需樣本少的優點和小波神經網絡良好的時頻局域化性質和學習能力,克服了小樣本故障數據在BP神經網絡訓練中的缺陷。實驗結果表明,與相關研究方法比較,所提出方法具有較高的預測精度,對于武器裝備故障預測與維修保障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發表于:1/25/2017 一種適于RFID標簽生產的多路溫度控制方案 針對RFID標簽生產ACA熱壓固化模塊,設計了一套多路溫度控制系統方案。硬件上以C8051F020單片機為核心,針對硬件電路的各功能模塊,包括溫度采集電路、加熱驅動電路、單片機電路等進行了設計。同時在軟件上,進行了溫度數據采集以及濾波算法的實現,并采用積分分離式PID控制加熱模塊。經溫度試驗表明,系統具有高精度和良好的穩定性;同時移植于RFID標簽生產設備,進行批量生產典型UHF標簽9662的實驗數據表明,標簽產品良品率達到99.85%以上,一致性與穩定性滿足要求,適于標簽的批量生產。 發表于:1/25/2017 智能交直流電壓數據采集系統的設計 針對數據采集與電子測量儀器領域對寬動態范圍、高精度電壓參數值獲取的需求,設計了一種高精度智能交直流電壓數據采集系統。該系統基于電壓衰減電路,使用單片機STC89C52控制電壓衰減器的系數實現量程自動切換;采用測量電壓真有效值方案,實現AC/DC的轉換;利用12位A/D轉換器采集電壓數據,在軟件中分別應用限幅平均濾波法和線性擬合修正誤差技術降低隨機干擾和系統非理想特性引入的誤差。實際運行結果表明:該系統具有精度高、誤差小、操作簡單、讀數方便等優點,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發表于:1/25/2017 車架VIN碼區域超聲檢測方法研究 使用一套超聲檢測系統,通過檢測有無焊縫的方式對車架VIN碼區域進行真偽鑒別。采用算法將系統采集回的波形進行信號處理,擬合出判傷函數對其進行有無焊縫的判別。多次實驗表明,該方法能更有效地對車架VIN碼區域進行真偽鑒別。 發表于:1/25/2017 基于ARM9和Linux的機械故障診斷儀的設計 針對機械早期故障的特點,設計了一種基于ARM9微處理器和Linux操作系統的便攜式機械故障診斷儀。數據采集模塊采用共振解調技術和24位高速A/D轉換器AD7760,通過GPRS或以太網實現與遠程監控系統的實時數據傳輸。采用基于形態提升小波的自適應多尺度算法對振動信號進行放大、降噪、自適應多尺度濾波,提取出微弱的沖擊信號。通過故障軸承的實例分析,表明該診斷儀的診斷結果具有較高的可靠性。 發表于:1/25/2017 具有主動約束的醫療機器人系統的主從控制 在分析了穿刺手術機器人系統功能需求的基礎上,搭建了主從遙操作系統的半實物仿真平臺。在主從控制的基礎上,提出一個利用虛擬夾具VF(Virtual Fixture)算法結合Proxy的方法的主動約束控制策略。實驗結果表明,系統能夠在給定運動約束的情況下完成相應的主從控制。 發表于:1/25/2017 Stratasys 創造、智造、塑造 金雞報喜,萬象回春!我謹代表Stratasys恭祝各位新老朋友新年快樂,闔家幸福,萬事如意!2016年的TCT亞洲展是我第一次與大家見面,當時與大家探討了我對于3D打印行業的最新發展趨勢及商業前景的看法。今天希望與大家一起回顧3D打印行業在“中國制造2025”的關鍵階段所取得的進展,并分享Stratasys的豐碩成果及美好愿景。 發表于:1/24/2017 臺積電自爆12nm工藝 在先前,臺積電計劃推出一款由16nm改進而來的12nm制程工藝。而在最近臺積電高層表示確實有研究過類似的東西(12nm),但對于這一命名尚未明確。 發表于:1/23/2017 2017電磁兼容和電路保護技術研討會 電路保護和電磁兼容一直以來都是困擾電子工程師進行電子產品設計的頭等大事,隨著電子設計高速、高可靠性和小型化的發展趨勢,越來越多的工程師面臨著系統規劃、元器件選型、電路設計和測試的嚴峻挑戰。為此,《電子技術用》雜志社將在2017年慕尼黑上海電子展同期舉行2017電路保護和電磁兼容高峰論壇,旨在幫助工程師了解電路保護和電磁兼容的技術應用趨勢和產品設計方法,通過技術創新來降低成本,同時提升電子產品的可靠性和價值。 發表于:1/22/2017 EUV光刻工藝可用到2030年的1.5nm節點 半導體制造工藝進入10nm之后,難度越來越大,Intel為此多次調整了產品策略,10nm工藝的產品推遲到今年底,以致于很多人認為摩爾定律將死。推動科技進步的半導體技術真的會停滯不前嗎?這也不太可能,7nm工藝節點將開始應用EUV光刻工藝,研發EUV光刻機的ASML表示EUV工藝將會支持未來15年,部分客戶已經在討論2030年的1.5nm工藝路線圖了。 發表于:1/22/2017 ?…767768769770771772773774775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