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80年代就開始使用無人機了,最初主要作為防空系統的靶機與干擾誘餌等。在80年代末,中國從以色列購買了一批“先鋒”無人機,用于炮兵定位與校射偵察,數量不多,帶有很強的一個試驗性質。另外,中國也利用了原來的高空高速靶機嘗試改進成了偵察無人機。在看到美國在第二次海灣戰爭、阿富汗等戰爭當中無人機的實戰應用與表現,中國感到需要去開發一種大型高空長航時無人機系統。
由英國簡氏防務周刊最新報道的暗示,中國正力爭獲得“全球鷹”無人機為美國武裝部隊所提供的那一種能力,而解放軍將很快的接受量產版翔龍無人機的這個交付。
翔龍無人機最大的特色就在于它采取了罕見的連翼布局,這在我國飛機設計史上都是一大膽的突破。此機具有前翼、后翼兩對機翼,并且前后翼相連形成了一個菱形的框架。前翼翼根和前機身相連,向后掠并帶著翼梢小翼;后翼翼根和垂尾上端相連,向前掠并帶著下反角;后翼翼尖在前翼翼展70%處和前翼呈90度連在了一起。和常規飛機相比連翼飛機具有著結構結實、抗墜毀能力強、抗顫振能力好、飛行阻力小、航程遠等一些優點。
翔龍無人機被定義為了一種高空高速無人偵察機,是由一航成都所與一航貴航集團等單位所設計的,它沒有一味的迫求性能上的高指標,一切都以國內的實用條件與用戶需求為主。
從數據上來看,翔龍無人機的航程可以達到7500公里,巡航高度可達到18000米,稍遜色于美國的“全球鷹”高空無人偵察機。它可以用于和平時期的巡邏偵察、低強度戰爭中的目標偵察和監視、中高強度對抗中的己方后勤補給線的安全警戒、通信中繼、電子偵察等等任務;為解放軍提供了一種進行監視、偵察以及其他情報收集行動像信號情報作業的長航時平臺,明顯的增強了解放軍的24小時的快速反應能力。
未來翔龍無人機能對幅員廣闊的太平洋沿岸與亞洲地區進行了偵察與監視,填補中國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引導系統的漏洞讓美國航母是無處可躲。以便在危機的時候將美國航母和戰機阻擋在距中國本土數千英里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