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電子最新文章 華為將進軍可穿戴健康醫療產業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華為終端有限公司變更了公司經營范圍,新增“銷售醫療器械(第二類醫療器械)”等多項業務。 發表于:8/3/2019 可穿戴傳感器有望應用于醫療行業 據美國化學會官網近日報道,韓國的一支科研團隊受章魚吸盤啟發,開發出一種基于石墨烯、有吸附力的生物傳感器。附著于皮膚的可穿戴電子設備已成為健康傳感器技術領域的新興研究趨勢之一。可穿戴傳感器采用“電離子透入療法”使身體出汗,然后測量其中的酒精含量,發送至用戶的手機。 發表于:8/3/2019 BP神經網絡的優缺點介紹 人工神經網絡(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又稱連接機模型,是在現代神經學、生物學、心理學等學科研究的基礎上產生的,它反映了生物神經系統處理外界事物的基本過程,是在模擬人腦神經組織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計算系統,是由大量處理單元通過廣泛互聯而構成的網絡體系,它具有生物神經系統的基本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腦功能的若干反映,是對生物系統的某種模擬,具有大規模并行、分布式處理、自組織、自學習等優點,被廣泛應用于語音分析、圖像識別、數字水印、計算機視覺等很多領域,取得了許多突出的成果。由于人工神經網絡的快速發展,它已經成為模式識別的強有力的工具。神經網絡的運用展開了新的領域,解決其它模式識別不能解決的問題,其分類功能特別適合于模式識別與分類的應用。 發表于:8/2/2019 毫米波人體掃描儀市場: 過去、現在和未來 全身掃描儀已經成為全球安全與威脅檢測工具包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射頻、微波和毫米波技術的不斷發展進步,利用這種技術的全身掃描儀也變得流行起來。全身掃描解決方案的總體接受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性能、設計和商業可行性。本文討論了這些全身掃描儀的系統集成商如何做出正確的技術設計和合作伙伴選擇,從而更自信地為這個快速增長的市場提供商業上可行的解決方案。 發表于:7/30/2019 美國萊斯大學研發出可穿戴式醫療設備充電的發電機 近日,美國萊斯大學(Rice University)的科學家們研發出一種名為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可以對人體可穿戴式醫療設備進行充電的小型便攜式納米發電機,患者可以通過日常的活動對該發電機進行充電。 發表于:7/30/2019 互聯網醫療還有哪些方面需要進行優化 衛生信息化的下一步重點是充分發揮互聯網的作用。國家衛生健康委在《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試行)》《互聯網醫院管理辦法(試行)》中,對開展互聯網醫療工作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設置了較高的門檻。這些門檻的設置有利于加強監管、保障醫療安全,維護患者利益。但這些條件都是基本要求,要使互聯網醫療真正方便百姓,至少還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發表于:7/30/2019 VR技術將助力未來現代醫療發展 說到VR我們第一印象就是VR眼鏡,戴上后能夠真實體驗到深陷其中,其實就要說到VR技術,它是一種可以創建以及體驗虛擬世界的計算機仿真系統,可以說是仿真技術的一個方向,我們都知道如今VR對于我們的生活影響并不大,它更多的是與游戲的融合,我們經??吹浆F在許多游戲帶上VR眼鏡后的體驗更好,那么它就單單只是一個眼鏡服務于游戲那么簡單嗎?小編今天就來探討一下VR技術。 發表于:7/30/2019 醫療技術已經成為全球專利最活躍的領域 由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康乃爾大學、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于近日發布的2019全球創新指數(Global Innovation Index,GII)調查結果出爐,以產業領域來看,全球專利開發活躍領域已產生變化,醫療技術成為專利活動最活躍領域,制藥業位居第二位,顯示AI、基因組與行動健康應用等醫學創新,將在未來幾年內改變已開發國家與新興國家的醫療保健服務。 發表于:7/30/2019 應用于疾病防控與治療的可穿戴設備 智能跑鞋、智能襪、智能騎行頭盔、智能手環,這些產品雖然外觀設計及內置功能大相徑庭,但是都屬于可穿戴設備。對于年輕一代的消費者來說,購買智能手環、智能跑鞋等可穿戴設備,不僅能夠較好的體現個人的時尚品味,同時也能在使用相應產品的過程中獲得更多滿足感和趣味性。 發表于:7/30/2019 K2M如何成為了3D打印脊柱植入物領域的領導者 2018年8月30日,3D打印醫療植入物領域誕生了一筆高額收購案:脊柱植入物開發公司K2M Group Holdings(以下簡稱K2M)被史賽克(Stryker)以高達14億美元的價格收購。 發表于:7/26/2019 醫療圖像處理:從形成到解讀 上個世紀在醫療成像領域實現的技術進步為非侵入診斷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機會,并確立醫療成像作為醫療健康系統的組成部分。代表這些進步的主要創新領域之一是醫療圖像處理的跨學科領域。 發表于:7/26/2019 未來的AI方向到底在哪里? AI在最近10年發展極為快速,可以說為全球帶起產業革命。不過在這高速成長的成績背后,AI帶給人類的是革命性的進化?還只是現有的服務的優化而已? 就目前的狀況而言,仍比較接近后者。 中國的AI進展非常驚人,在短短數年間,從算法、應用到硬件、芯片,已經構筑起極為完整的生態。然而,中國的AI生態算是成熟、并可以自給自足的閉環嗎? 現在的AI生態的確可以解決特定的問題,但展望未來,我們希望AI能為人類社會帶來什么改變?甚至創造什么可能性?其實還需要業界共同思考。 發表于:7/24/2019 QLC SSD或成主流,群聯推出3款交鑰匙方案 不管大家多么抗拒,3D QLC閃存正成為SSD固態硬盤的絕對主流,其最大好處就是隨著成本的降低,容量可以做得越來越大,正如TLC閃存淘汰了240/256GB以下容量,QLC將帶領SSD進入500/512GB起步的時代。作為主控大廠,群聯近日展出了三款“交鑰匙”方案,主控+固件+閃存打包組合,品牌廠商拿過來就可以打造自己的QLC SSD。 發表于:7/22/2019 只需兩片"電子紋身“,輕松檢測心臟病 據外媒報道,我們已經聽說過所謂“電子紋身”,這是傳統上用于監測心臟病患者心臟的剛性電極的一種更舒適、更長時間的替代品。據報道,現在一種新的方法比其他方法更準確地追蹤心臟健康,因為它以兩種方式進行追蹤。該設備由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副教授 Nanshu Lu領導的團隊開發。 發表于:7/22/2019 英大學開始使用AR設備培訓實習生 英媒稱,在增強現實(AR)技術的幫助下,英國倫敦的助產專業學生正通過全新的方式學習如何給世界帶來新的生命。據路透社6月24日報道,英國米德爾塞克斯大學的產科實習生利用AR設備和仿真產婦模型來體驗模擬助產。醫護人員希望借此磨煉實習生的臨床技能,同時幫助他們更好地應對日常工作中某些罕見的挑戰。 發表于:7/22/2019 ?…9091929394959697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