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電子最新文章 智慧醫療將打造醫學影像診斷的新體驗 所謂智慧醫療,就是利用先進的物聯網技術打造出一個區域醫療信息平臺,將患者與醫生、醫療機構、醫療設備鏈接起來,促進各方之間良性互動,實現優勢醫療資源的下沉和平衡,”居培明先生在接受采訪時說道。 發表于:9/21/2019 醫療大健康依然是PE的新風口 生物醫療行業是VC/PE領域的“常青”行業。清科報告顯示,近五年,生物醫療行業投資案例數量、投資金額年復合增長率約為40%,僅次于IT行業。清科同時指出,專業化和細分化是生物醫療領域的必然趨勢。2019年以來,健康中國戰略深入實施,大健康產業仍舊是資本青睞的風口。值得注意的是,包括阿里健康、平安租賃等在內的知名機構,都在爭相進入以醫療影像為代表的細分領域。 發表于:9/21/2019 可穿戴醫療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如何 可穿戴醫療設備為人體健康大數據的檢測提供了技術支撐,但在數據精確度的識別上存在較大難度。對于不同的設備、不同的使用患者和不同的使用方式,所得的數據存在較大的差異性。 發表于:9/21/2019 關于可穿戴醫療行業的發展現狀分析 隨著醫療設備技術的進步,與可穿戴設備兼容的智能手機醫療保健應用程序越來越多,醫療服務供應商對無線連接青睞越來越明顯,以及大眾對身體健康的重視度日漸增加,可穿戴醫療設備產業迎來爆發式增長。2016年全球可穿戴醫療器械市場總銷售額為20 億美元,2017年為23.94 億美元,2018年超過30 億美元,預計2023年有望超過60 億美元,產業發展充滿活力。見圖1。 發表于:9/21/2019 5G將助力智能醫療行業在未來快速成長 愛立信消費者實驗室近期發布的《醫療向家庭護理轉型》報告中,突出強調5G將在醫療轉型中發揮關鍵作用,尤其是基于醫療級可穿戴設備的遠程監測、虛擬醫患互動以及遠程操作的機器人手術等。 發表于:9/21/2019 智能可穿戴醫療設備是如何收集能量的 智能可穿戴設備的核心架構取決于產品類型,但基本上由一個微控制器、MEMS 傳感器、無線連接電路、電池和支持性電子組件組成。 發表于:9/21/2019 南開大學研發新型可穿戴醫療設備用于人體健康監測 近年來,高分子納米自組裝研究備受關注。高分子與納米粒子可以自發地形成穩定有序的結構,形成具有新奇電、光、熱、力等功能和特性的自組裝材料。高分子與納米粒子的自組裝不僅呈現出豐富的形貌,而且也賦予了高分子自組裝體動態的功能。 發表于:9/21/2019 研華工業主板解決方案,助力醫療POCT應用部署 隨著POCT(即時檢驗)行業高速發展,在行業發展早期,各大廠家為了進一步降低成本,對設備本身品質要求和成本控制嚴苛,整體行業在發展前期面臨相對簡單和廉價的方案。隨著行業發展和國家相關政策標準的出臺,對醫療相關設備監管的加強,早期的很多設備不得不面臨淘汰和升級的現狀。 發表于:9/21/2019 新型電池充電器可提供業界最低的截止電流,從而提高電池容量和壽命 新型電池充電器可提供業界最低的截止電流,從而提高電池容量和壽命 TI的三合一開關升壓轉換器可為小型醫療和個人電子應用提供最低的靜態電流 發表于:9/18/2019 ICU會是智能醫療走出邊緣的突破口嗎 曾經關注過很多關于人工智能在醫療領域的應用,比如運用得非常成熟的醫療影像診斷,用于醫療器械的研發,醫療數據的整理與分析,或是醫院日常管理等方面。在這些領域,人工智能確實起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積極效果。但仍然有一些關鍵性的領域,人工智能的診療卻依然難以叩開大門。比如ICU,由于在這里的每一步操作都事關人命,因此在現階段,人工智能幾乎不可能進入它的診療。 發表于:9/17/2019 國產醫療器械行業將迎來黃金發展時期 科創板開市已有一個月有余,作為首批登陸科創板中僅有的兩支醫療股,心脈醫療和南微醫學在上市當天便沖為“百元股”。截至9月11日,心脈醫療收盤價149.84元/股,市值105.56億元;南微醫學收盤價138.09/股,市值182.20億元。 發表于:9/17/2019 遠程醫療將為醫療行業提供更多能量 讓遠程醫療服務放大優質醫療的效能,擴大優質醫療衛生資源覆蓋面,滿足人民群眾更高層次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我們期待看到更多探索和努力。隨著5G在遠程醫療服務中的應用,我國遠程醫療技術在世界上較為領先。但目前我國真正搞遠程會診的醫院不到20%,平均每家醫院每年會診不到10例,超八成遠程醫療設備閑置。 發表于:9/17/2019 AI醫生的問世將使得智慧醫療看病更簡單 新時代新技術為新醫療帶來了無限可能,與會專家預言,人工智能技術將廣泛應用于智能診斷、臨床決策、精準治療以及健康管理,為醫生和患者提供更加精準的診療服務。在人工智能助力下,精通各種領域的“AI醫生”會變為現實。 發表于:9/17/2019 AI的變革將帶來醫療超聲市場的進一步擴容 “智能超聲不僅僅是圖像的(提升),更重要的是人工智能,能夠讓圖像的診斷彌補人力的不足?!敝袊t生協會超聲分會會長、首都醫科大學超聲醫學系主任何文在9月8日GE的全身超聲LOGIQ E20上市發布會上表示。目前國內超聲醫生分布不均,且診斷水平不一,智能超聲設備能夠拉平城市醫療機構和基層醫療機構中診療水平的差距。但目前高端超聲設備主要落地在城市三甲醫院,基層仍以低端超聲為主。 發表于:9/17/2019 未來的醫療行業會發展成什么樣子 人工智能浪潮正席卷一切,作為目前被認為可以最快介入醫療領域的醫學影像診斷領域進入資本風口,各大公司正在發力集中。在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展廳中一座復星“未來診室”展示出AI技術在醫療場景各個環節的應用。在半封閉的空間中,觀眾走入其中,在身前的操作臺上進行人機互動,身前的三塊大屏幕連接形成環繞視覺效果,直觀顯示影像掃描和診斷全過程。復星試圖通過這種方式以此展現未來個人定制化全流程智能診療服務。 發表于:9/17/2019 ?…8586878889909192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