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競爭激烈的保險市場,提供個性化客戶體驗已成為各家保險公司的重要發展任務。以智能可穿戴設備為技術平臺,可以打破傳統保險經營模式下以特定客戶變量評估為基礎的承保定價模式,通過獲取、分析用戶個人的數據信息,為客戶量身定做個性化服務。例如,保險企業可以向客戶免費贈送健康手環,收集他們的健康大數據,在為產品定價時將用戶的運動量作為參考依據,運動步數還可以抵扣保費。
進一步來說,如果能將智能可穿戴設備的大數據模式引入健康險領域,既能增加保險產品的吸引力,提高服務質量,又能改善保險公司與被保險人、醫療機構的信息不對稱困境,積累精準定價經驗,控制醫療風險,一舉打破很多保險企業的健康險盈利難的窘境。
國外保險公司早已意識到智能可穿戴設備將對健康險市場帶來積極作用,并在努力嘗試創新。據美國波士頓研究咨詢機構的調查發現,目前接近30%的美國保險公司正在嘗試使用智能可穿戴設備。其運用的商業模式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保險公司通過可穿戴設備提供特色醫療監控和治療服務,另一種是保險公司在定價時根據設備收集的信息來調整保險費。
第一種模式的典型代表是糖尿病管理醫療公司Well Doc,其經營模式是提供“手機+云端的糖尿病管理平臺”用于移動醫療服務。美國的藍十字健康保險公司已經與Well Doc公司合作,為投保的糖尿病患者支付每月超過100美元的軟件使用費,以達到減少長期支出的目的。
第二種模式保險公司通過分析、挖掘智能可穿戴設備收集記錄的健康體征數據,了解投保人的健康風險、生活習慣,鼓勵其堅持運動、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建立獎懲制度,降低健康生活的投保人的保費、提高不健康投保人的保費,以經濟手段降低其醫療健康風險。
這種模式能夠實現保險公司與投保人的雙贏。一方面保險公司通過數據的分析,了解了投保人的生活習慣等健康風險數據,控制了健康風險,當投保人生活越健康,醫療費用也會逐漸降低,減少了賠付支出;另一方面投保人利用智能可穿戴設備的信息反饋,增加健康意識,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使身體更健康的同時節省了保費開支。美國的醫療保險費用一般是企業和員工共同負擔,而結合智能可穿戴設備的投保方式不僅能夠減低企業的費用開支,而且能激勵員工積極運動,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除此之外,在輔助定價方面智能可穿戴設備也為保險公司提供支持。美國United Healthcare保險公司與Konami數字娛樂公司和Zamzee科技公司合作,針對肥胖兒童推出了一項醫療健康計劃。Zamzee負責開發智能可穿戴活動測量設備,Konami負責開發游戲,讓肥胖兒童在游戲運動中減少體重,降低肥胖風險。
目前在國內,智能可穿戴設備的認可程度并不高,設備尚未成為不可或缺的產品得到大范圍普及。另一方面,智能可穿戴設備面臨的安全風險會讓人憂慮個人信息的泄露問題,如果不能建立有效的保護隱私的機制,就不會讓消費者信賴保險公司、放心的購買保險產品。所以在我國,“智能可穿戴設備+健康險”模式還有很長的一段道路要走,具體來說,筆者給出如下幾點建議:
保險公司在商業健康險的專業化經營中,應當創新費率形成機制與賠付機制。較高的賠付率和管理成本會讓經營商業健康險的保險公司難以實現盈利,只有轉型才能改變現狀。改變傳統的風險精算模式,依靠智能可穿戴設備提供的個體實時風險數據準確測量風險水平,以此為定價基礎精算出保險費率,費率能隨風險的變化而變動。
保險公司可利用智能可穿戴設備的遠程實時監控功能,為養老院或者獨居老人提供全方位的養老護理救助服務,并利用其進行慢性病管理,老年人購買健康醫療保險之后,保險公司根據移動醫療診療情況進行收費或理賠。個性化和綜合化的服務會增加產品競爭力,降低同質性,讓客戶更有購買的意愿。
在設計產品的過程中,保險公司還應考慮到被保險人的道德風險,建立起反舞弊機制,堅持懲防并舉、重在預防的原則,有效降低客戶將智能可穿戴設備使用在非本人的身上,減少數據偏差的幾率,規范舞弊案件的舉報、調查、處理、報告和補救程序,避免客戶利用設備漏洞騙取保險金。
目前市面上非常缺少保險資金投入移動醫療領域的案例,保險公司可以通過成立健康醫療產業基金,把基金投資到擁有成熟的關鍵技術、成長前景明確、能與保險業務產生促進作用的在線醫療、智能可穿戴設備、在線醫藥等科技企業,以股權投資為合作模式增強與移動醫療企業、健康產業的交流。
總之,“智能可穿戴設備+健康險”的商業模式有著非常廣闊的發展前景,智能可穿戴設備能大大增加保險公司與用戶的互動機會,用戶通過設備記錄健康數據、向醫生和保險公司反饋健康變化、提出需求服務,避免信息溝通不暢引起的誤解與不滿。保險公司通過設備向用戶提供就醫預約、健康咨詢、疾病管理等全方位服務,讓客戶不止在出險時才能感受到保險服務,增強保險產品附加值,極大地提升客戶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