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電子最新文章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開展醫療健康大模型效能評估工作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開展醫療健康大模型效能評估工作 發表于:10/11/2024 中國科學院成功開發19FMRI分子無人機 中國科學院成功開發19FMRI分子無人機:藥物精準遞送、腫瘤靶向治療 發表于:9/29/2024 英特爾賦能智慧醫療 共創數字化未來 在快速發展的數字化時代,醫療行業正經歷著深刻的變革。為提升患者的就醫體驗和醫護人員的工作效率,英特爾攜手超過35家ISV(獨立軟件供應商)及10家OEM(原始設備制造商)合作伙伴,展示了其在AI Chatbot、AI PC助理、AI Office助手、AI本地知識庫、AI圖像視頻處理、AI PC管理六大關鍵應用場景中的終端優化成果。這些創新技術充分展示了英特爾® 酷睿? Ultra 處理器整合CPU、GPU和NPU三大AI引擎,助力多種智慧醫療應用的強大能力。 發表于:9/23/2024 我國研制世界首臺探索者全身PET-CT 我國研制世界首臺“探索者”全身PET-CT:最短15秒完成全身掃描成像 發表于:9/18/2024 基于拓撲結構的度量學習與拓撲傳播的miRNA-疾病關聯預測算法 miRNA的突變和異常表達可能導致各種疾病,因此預測miRNA與疾病的潛在相關性對于臨床醫學和藥物研究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拓撲結構是miRNA-疾病預測算法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當前算法并未有效利用拓撲結構導致預測結果并不理想。與此同時,如何有效地融合多源數據也是當前的研究趨勢。針對上述問題,提出一種自適應融合異質節點結構信息算法(MMTP),通過利用節點的一階鄰居和元路徑誘導網絡學習結構特征,并利用度量學習和拓撲傳播自適應地融合異質節點結構信息,以提升miRNA-疾病預測精度。5折交叉驗證實驗結果表明,MMTP在HMDD v3.2數據集上的受試者操作曲線下面積(AUC)為94.81,高于其他模型。并且在基于腎癌的案例研究中,該模型所預測的前30個miRNAs全部得到證實。上述研究證明,所提的MMTP模型可有效預測miRNA-疾病相關性。 發表于:9/11/2024 Vishay新型硅PIN光電二極管,提高在生物醫學應用中的靈敏度 美國 賓夕法尼亞 MALVERN、中國 上海 — 2024年8月20日 — 威世科技Vishay Intertechnology, Inc.(NYSE 股市代號:VSH)宣布,推出一款新型硅PIN光電二極管---VEMD8082,在可見/近紅外波長下,該器件可為心率和血氧監測等生物醫學應用領域提供更高的靈敏度。與前幾代解決方案相比,最新推出的VEMD8082具有更高反向光電流、更低二極管電容以及上升和下降時間更快的特點。此外,器件體積小至4.8 mm x 2.5 mm x 0.5 mm,適合集成到智能手表等輕薄設備中。 發表于:9/9/2024 一種高效的神經肌肉電刺激系統設計 設計了一種高效的神經肌肉電刺激(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NMES)系統。NMES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神經細胞的電興奮性,通過脈沖電流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經,從而使肌肉收縮。系統由干電池供電,降壓和升壓電路采用高效的方案從而來降低功耗,以STM32F4單片機為主控芯片,產生用于控制刺激強度的DAC信號,以及復用開關的控制信號,經過由復用開關、恒流源、H橋組成的復用恒流源電路,產生分時的電流刺激,從而有效降低系統功耗和設備體積。 發表于:9/4/2024 雙模態穩態誘發腦電刺激系統設計 穩態誘發腦電具有頻率標簽特性,在大腦的感知和認知研究中具有廣泛應用。利用雙模態刺激可以探索兩類感知功能之間的相互影響。為此,設計一個集成視覺和聽覺模態的周期性感覺刺激系統。系統以STM32F103RC為核心,控制AD9959輸出兩路正弦信號,輸出信號經過七階低通濾波電路和十倍放大電路處理,再控制LED燈和蜂鳴器產生視覺和聽覺刺激。系統輸出的正弦信號參數的平均誤差分別為0.03%(頻率)、1.10%(幅度)、0%(相位)。進一步,開展腦電采集實驗。實驗結果表明系統輸出的視覺和聽覺刺激能產生穩態誘發腦電。該系統在視聽感知功能研究方面具有應用價值。 發表于:9/4/2024 超緊湊,符合醫療認證,4:1輸入DC-DC轉換器 2024 年 9 月 3 日 –XP Power正式宣布推出3W、10W和20W 的JMR03/10/20系列,這款超緊湊、符合醫療認證的DC-DC轉換器,可提供4:1的輸入比,使其適用于各種輸入要求。該產品提供2 x MOPP(患者保護方式),漏電流僅為2?A,確保輕松集成到BF(身體懸浮)和CF(心臟懸浮)級醫療應用中。 發表于:9/4/2024 瑞士開發出全球首個高性能微型腦機接口芯片MiBMI 瑞士開發出全球首個高性能、微型腦機接口芯片 MiBMI,準確率高達 91% 9 月 3 日消息,作為一項各國都在探索的前沿技術,腦機接口(BMI)對于幫助嚴重運動障礙患者恢復溝通和身體控制能力有望帶來更具開創性的解決方案,且有可能擴展到語音合成和手寫輔助領域,但現有的腦機接口設備體積龐大、耗電量高,且實際應用有限。 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 (EPFL,與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一起組成瑞士聯邦理工學院,2025QS 世界大學排名第 26) IEM 和 Neuro X 研究所的集成神經技術實驗室研究人員開發出了一款微型腦機接口 (MiBMI) ,相關研究成果已于 8 月 23 日發表于《IEEE 固態電路雜志》上(IT之家附 DOI: 10.1109/JSSC.2024.3443254),并在國際固態電路會議上進行了展示。 發表于:9/3/2024 Littelfuse增強KSC2輕觸開關系列為設計人員提供精確電氣高度 Littelfuse增強KSC2輕觸開關系列為設計人員提供精確電氣高度 非常適合醫療、工業、交通運輸和高端消費應用 發表于:8/21/2024 歐洲科學家成功開發出5納米分辨率熒光顯微鏡 5納米分辨率熒光顯微鏡問世:將揭示細胞內部細微結構 發表于:8/13/2024 華為云基于盤古大模型發布醫療健康解決方案 8 月 11 日消息,華為云發布了基于盤古大模型的醫療健康解決方案,并面向藥物研發、智慧醫療、基因測序、臨床研究、中醫藥五大場景落地。其中,盤古藥物分子大模型新增靶點口袋發現、分子對接等十大 AI 制藥核心場景,將藥物設計的效率提升 33%,優化后的分子結合能提升 40% 以上。在中醫藥領域,盤古大模型融合百萬級中醫藥知識,上萬方劑和診療記錄,可實現中醫的智能化問診、養生問答、中醫教育等。 發表于:8/12/2024 本源量子宣布國內首個量子分子對接應用 8 月 10 日消息,據“科技日報”報道,蚌埠醫科大學與本源量子計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將聯合研發國內首個量子分子對接應用,依托我國第三代自主超導量子計算機,以量子算力加速小分子藥物研發流程并提高藥物設計效率。 發表于:8/12/2024 腦機接口公司Synchron成功將ChatGPT植入人類大腦 8 月 6 日消息,為幫助殘疾人士及患有運動障礙的人更容易地使用手機、電腦和其他設備,美國腦機接口(BCI)公司 Synchron 正在嘗試將 ChatGPT 集成到其腦機系統中,該公司稱其為全球首創。 發表于:8/7/2024 ?12345678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