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桌前,采購經理正在通過協同平臺確定新一批產品訂單,并直接從供應商庫里篩選優質供應商溝通訂單事宜。整個過程十分便捷與快速。
很難想象,幾年之前成都航天模塑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航天模塑”)的采購訂單還需要多封郵件往返,每月需要手工對供應商進行評價和統計,QAD的采購需求需要拆分成一個個表格,手工一一發送。
變化背后,源于企業供應鏈管理系統的上線。在2021致遠互聯數字化成果展巡展成都站現場,航天模塑信息化主管楊宣分享道,2018年采購部門基于致遠互聯協同運營平臺COP的低代碼業務定制平臺搭建了供應鏈管理系統,實現供應商從新增到狀態變更全過程管理,由此公司的采購效率提升20%。
成都航天模塑股份有限公司信息化主管 楊宣
事實上,供應鏈管理只是航天模塑整個數字化升級的一部分。除此之外,這家企業還實現了組織架構管理、公文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設備資產管理及預算費控管理等,短短幾年間完成數字化的“四級跳”。
數字化“四級跳”
作為專業從事汽車零部件研發與制造的高新技術企業集團,航天塑模從2000年成立幾經發展,成長為擁有17家子公司、21個生產基地的大型企業。
航天模塑屬于典型的離散制造企業,在經濟發展的推動下,很早就開始進行信息化建設,逐步完成Office辦公、協同辦公、財務管理等系統。但一直以來,其信息化系統呈現單點分散狀態,獨立支撐各業務管理。
幾年下來,航天模塑部署了RDM、MES、QAD、PDM等各種各樣的業務系統,管理入口眾多,信息不統一,加之各部門與各分子公司之間存在的數據“煙囪”,導致無法實現集團信息及時上傳下達、信息傳遞衰減、“各自為政”現象嚴重等問題。
內部系統越來越多,這讓本就復雜的業務流程更加難以管理,信息化效果大打折扣,直到2018年12月。在致遠互聯協同運營平臺COP上線后,航天模塑得以實現統一化的管理平臺,真正形成跨業務部門協同、跨分子單位協同、跨外部組織協同、跨業務系統協同。
“在協同管理領域,致遠互聯所具備的強大技術研發實力以及豐富的大型國企數字化服務經驗,是我們最終確定合作的重要原因。此外,基于低代碼開發的業務應用定制平臺,不僅能夠快速構建、交付應用,而且還能幫助我們省去不少費用。” 楊宣表示。
4大統一+20個業務板塊
協同管理平臺COP上線后,航天模塑全新的數字化轉型徐徐拉開。
整體規劃、分步實施是此次構建統一管控平臺的“八字方針”。楊宣介紹,“項目建設之初,我們先構想了平臺整體建設的藍圖,將建設周期分為三個階段,即日常辦公系統應用、智能管理應用以及關鍵業務應用。每完成一個階段,我們都會進行局部試點,再復制到全集團17個分子公司進行全面推廣。”
同時,在整個建設過程中,致遠互聯會對航天模塑每一家單位的部門關鍵崗位人員進行協同知識培訓,以此形成專業化隊伍,使之有能力基于協同運營平臺COP,通過低代碼方式自行搭建應用,例如文章開篇提到的供應鏈管理系統。
基于致遠互聯協同運營平臺一體化、零代碼、隨需定制的特性,并結合離散制造行業的管理特點,雙方攜手共同完成了全業務鏈條的應用搭建,全面支撐企業整體信息化、數字化創新管理。
具體而言,基于COP平臺上,航天模塑構建了考勤管理、采購管理、合同管理、資產管理等20個業務管理模板,促使業務數字化縱深發展。同時實現了統一門戶、統一溝通平臺、統一流程、統一知識庫以及集團化管控。
如今,已經上線的業務管理模塊已經讓使用者感受到了不少變化。例如人力資源管理,過去員工的入職、培訓、考評、調檔等管理信息復雜,現在則由總部統一設計管理模型,實現從入職到離職的全生命周期覆蓋,使集團總部及時、準確獲取分子公司的人事信息,大幅提高跨單位的協作效率。
靈活定制“特色”應用
“協同運營平臺COP零代碼、隨需定制的特性助推我們的數字化管理大步向前。”楊宣稱,依托零代碼開發模式,公司自行開發了供應鏈管理和預算費控管理兩大特色管理應用。
在供應鏈管理系統中,協同運營平臺是航天模塑供應商采購單位確認訂單的唯一方式,改變了傳統郵件往返導致的信息不統一問題。同時,平臺會根據各采購單位對供應商的打分,自動生成對供應商的業績評價,省去采購過程中篩選供應商的時間。該系統除了對供應商進行管理外,更重要的是采購執行管理,通過協同平臺,關聯訂單下達到結算的全過程。
預算費用管理則圍繞費用發生的事前預算、事中控制、事后核算三大控制原則,實現費控過程動態管理、數據透明分析管理,強化費用預算體系,杜絕費用浪費與風險,提升管控能力,最終實現數字化決策。
“過去三年,我們以致遠互聯協同運營平臺COP賦能數字化轉型為核心,在資產、質量、采購、生產物流等方面效率均提升10%到30%。目前該平臺已經深入到業務的各個板塊,其對管理效率的提升和業務的創新已經深入人心。”楊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