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外媒體Apple Insider報道,此前有報道稱,在經歷了過去幾年的多次延遲和量產問題后,英特爾將放棄10納米制造工藝。但現在英特爾澄清,這一報道“不真實”,并且表示該公司在這一工藝上已取得“良好進展”。此前,英特爾內部消息稱,該公司已經有效終止了苦苦掙扎的10納米制造工藝的生產。不過,關于這份內部消息沒有提供更多的細節,唯一的消息是“英特爾10納米工藝確實已經死亡”。
這篇報道遭到了英特爾的反駁,該公司官方推特發文稱,媒體關于其10納米工藝失敗的報道是錯誤的,并表示“我們在10納米制程上取得了良好的進展”。在英特爾周四公布財報時,這一傳言可能會得到堅定的證實或否認。
SemiAccurate報道稱,對于英特爾來說,終止目前正在研發的10納米工藝是件好事。考慮到迄今為止英特爾在10納米工藝的開發過程中耗費了大量的精力和資源,因此突然改變產品時間表、放棄現有的項目似乎不太可能。而且這也是一項重大舉措,不太可能在英特爾臨時首席執行官(CEO)鮑勃·斯旺(Bob Swan)的監督下執行,很可能會在一位成熟CEO的領導下執行。
相關閱讀:搶攻Edge芯片市場!英特爾新IoT邊緣運算產品亮相
雖然英特爾近期因為CPU缺貨傳出供應吃緊,不過,似乎并不影響它布局未來產品的野心,除了繼續推出新款Core CPU外,過去兩年更持續投入視覺運算處理芯片(Vision Processing Unit,VPU)這個新運算領域,一連推出3款VPU產品,分別是Myriad、Myriad 2,以及最新一代Myriad X,以滿足企業對于IoT邊緣運算的應用需求。這也成為明年IoT戰略的重要發展方向。
因為AI爆紅,越來越多的AI應用需求的產生,英特爾資深副總裁暨物聯網事業群總經理Tom Lantzsch表示,這也使得不同于傳統云計算運算架構,以本地端就近運算為主的邊緣運算(Edge computing)這兩年迅速崛起,因而掀起新一波IoT運算需求。他說,這是全新的運算領域,讓傳統只能在云計算上處理的IoT運算工作,未來也可以就近在IoT設備上來執行,甚至能將AI帶來設備端,在IoT設備上就能夠執行AI推論任務,反應可以更迅速。
Tom Lantzsch披露未來英特爾IoT戰略將聚焦3大面向,包括推出更高性能IoT芯片,還有要將更多運算能力帶來IoT設備端,以及明年將有更多計算機視覺相關應用產品推出。
英特爾日前在臺發布最新一個結合自家MovidiusVPU與Arria FPGA芯片的全新視覺加速器設計解決方法,稱為視覺加速器設計系列(vision accelerator designs)鎖定IoT邊緣運算需求,要讓企業以后在IoT設備或設備上開發計算機視覺深度學習應用更容易。
該視覺加速器設計系列主要提供了兩種加速視覺運算方案,其中一個VPU視覺加速卡產品,內飾有8個采用Myriad X架構的VPU芯片,每個VPU在執行深度學習推論時,運算性能可達到4TOPS (trillion operations per second),并且具備有低功耗特性,功耗不到2瓦;另一款性能更高的視覺加速卡產品,則采用可編程Arria 10 FPGA加速視覺芯片設計。
英特爾表示,通過這個視覺加速器設計解決方案,讓開發者或廠商可以更容易利用它搭建自己邊緣運算環境,用于開發各種視覺分析應用,例如當用于深度學習攝影機時,可以用于更高端的分析處理,包括場景分析、物體分類、偵測及關注,以及人臉識別等應用。目前已有多家臺灣IoT廠商利用此平臺,來開發自己的邊緣運算應用,包括凌華、研華、研揚、威強電及新漢等。
英特爾宣稱,在執行同一個深度學習推論時,采用8顆Myriad X VPU組成的AI加速卡,比起競爭對手Nvidia同款Tesla P4性能還高出3倍,至于采用Arria 10 FPGA芯片的另一款AI加速卡,也多出1.9倍之多。
不只是推出全新視覺加速器產品,英特爾不久前也正式開源OpenVINO開發工具包,它是英特爾今年6月推出可用于計算機視覺深度學習應用的開發工具包,可以幫助開發者或企業縮短AI或深度學習應用的開發時間。此工具包兼容于市場上主流的AI框架,像是TensorFlow、MXNet、Caffe等,并也能結合自家硬件應用,像是視覺處理芯片VPU與FPGA等。英特爾的視覺加速器設計解決方法目前已正式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