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的將來,福特汽車公司制造的賽車上,擋泥板(fenders)、進氣歧管(intake manifolds)以及擾流板(spoilers) 都將由塑料完全3D打印而成。
福特汽車公司宣布,作為第一家使用Stratasys Infinite Build 3D打印機的汽車制造商,正在探索如何利用3D技術打印大型一體式汽車零部件,如汽車阻流板,并將其用于原型車制作和未來車輛制造。
Stratasys Infinite Build系統能夠打印幾乎任何形狀或長度的汽車零部件,以更經濟有效的方式生產需求量較小的模具、原型車零件或組件,例如福特性能車型或個性定制的汽車零件等。該系統有可能成為汽車制造業的突破性技術。
福特積層制造研究技術負責人Ellen Lee表示:“借助Infinite Build技術,我們現在可以打印大型模具、卡具和零部件,從而使我們在設計迭代中能夠更加靈活地應變。我們很高興能率先將Stratasys的新技術投入使用,這有助于我們推動這種適用于汽車應用和需求的大規模打印技術發展。”
全新的3D打印系統現位于福特汽車在美國密歇根州迪爾伯恩市的研究與創新中心。
相比鑄造金屬,3D打印出來的零部件重量變輕,成本降低。更輕量的車身意味著更優的燃油經濟性表現,更低廉的制造成本對應著更實惠的購車價格。雖然這種技術距離大規模量產的乘用車還有一些時日,但福特頗為自豪地宣布,自己是行業內第一家使用Startasys 旗下的Infinite Build 3D打印機來試驗制造量產車零部件的企業。
類似一間房屋般大小的打印機坐落在福特位于密歇根州的迪爾伯恩(Dearborn)研發創新中心內。美國汽車制造商設想將打印機用在低產量的車型之上,而賽事項目用車就是很好的選項。
“借助Infinite Build技術,我們可以打印大型的工具、固定裝置以及組件,這些能讓我們在設計的迭代中更加靈活、自如,”福特增材制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研發技術領袖Ellen Lee在一份聲明中說。“我們非常興奮,能夠在早期接觸到Stratasys的新技術,它幫助指導了我們大規模打印汽車應用和需求的研發。”
Infinite Build 3D打印機的運作方式是,計算機輔助設計程序將零件規格傳送至打印機的計算機進行分析設計。然后,設備開始打印工作,一次打印一層材料(在這種情況下為塑料),然后逐漸將這些材料逐層堆疊為成品3D物體。
當系統檢測到原材料或供應材料罐用完時,機器臂將會自動用滿罐進行替換。這使打印機在無人值守的情況下可以連續工作數小時或數天。
福特汽車與3D打印機的淵源已有數十年之久,該汽車制造商聲稱,曾于1988年購入了世界上第三臺3D打印機。
起初,福特使用3D打印機制造原型車的按鈕、開關和把手,現在,這些打印機開始被用以制造賽車的零部件。其中比較著名的零部件,包括贏得2015年戴托納(Daytona)24小時賽冠軍的Chip Ganassi原型賽車的進氣歧管。
未來,福特還將使用這些設備,制造全新量產車型的小比例模型,這樣人類工程學者就可以在打造車型的一些特定部位時,真正做到“袖手旁觀”了。
隨著3D打印的效率提高及費用降低,許多公司正在將這種新興技術應用于航空航天、教育及醫療等各個領域的相關應用生產環節。根據Global Industry Analysts Inc.的數據,最近一段時期的技術進步、新興應用領域和政府支持推動了3D打印得到更廣泛的應用。到2020年,全球3D打印市場的市值預計將達到96億美元。
未來3D打印可以為汽車生產帶來巨大益處,其中包括生產重量更輕的零件,這可能有助于提高燃油效率。舉例來說,3D打印的阻流板的重量可能還不到金屬鑄造的阻流板的一半。
此外,在生產需求量較小的零部件時,3D打印技術具有更好的成本效益,例如原型車和賽車專用零件。福特還可以利用該技術為客戶打印更大尺寸的模具、卡具以及個性定制的零部件。
盡管3D打印技術的速度相對大批量生產制造來說還不夠快,但是它對于小規模零件生產是一種更具成本效益的方式,如原型車和賽車專用零件。不僅如此,在不受大規模生產過程的種種限制時,零部件的設計和制作過程更為高效。
如果使用傳統方法,工程師將首先創建零件的計算機模型,等待數月之后原型模具才能生產出來。有了3D打印技術,福特僅需幾天時間就可將同樣的零部件打印出來,成本大大降低。例如,幾天內——而不是原先的幾個月——就能夠以較低成本生產出新進氣歧管的原型件。
本文地址:http://www.ca800.com/news/d_1nvff9989otp2.html
拷貝地址
版權聲明:版權歸中國自動化網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