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軍司令員馬曉天上將在空軍開放日接受采訪時確認,中國空軍已正式開始發展新一代遠程打擊轟炸機。這標志著中國在邁向大國空軍征程中的又一次奮力提速。而各種消息顯示,空軍和軍工界已經完成了對遠程轟炸機作戰需求的初步論證。這一項目啟動的背景是什么?遠程轟炸機將在我軍戰略和戰術體系中發揮何種作用?
長期以來,遠程轟炸機都是中國空軍裝備體系中較為薄弱的一環,一方面阻礙了中國空基核打擊能力的發展,影響了“三位一體”核打擊體系的建設,削弱了中國的二次核打擊能力。另一方面,也造成精確制導武器的發射平臺不足,限制了中國空軍常規精確打擊能力的發揮,影響了中國對周邊敵對勢力的威懾。而現役的轟-6K雖然具備了發射精確制導武器的能力,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上述的問題,但囿于陳舊的結構設計,其潛力幾乎挖掘殆盡,落后于美俄的遠程轟炸機,難以滿足中國未來軍事斗爭的需要。
隨著“亞太再平衡戰略”的提出,美國開始針對中國調整、優化其遠程轟炸機的部署。美軍已在亞太地區部署了其全部三種遠程轟炸機。同時,也開始了下一代遠程轟炸機B-21的研制工作。據美國媒體披露,B-21具有在高威脅環境下對敵方縱深高價值目標進行打擊,充當戰場信息節點和態勢感知器的能力,一旦研發成功并裝備美軍,將對亞太地區的戰略平衡產生重大影響,對中國的國家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脅。
根據未來維護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保障國家安全和利益的需要,新型遠程轟炸機可能具備如下特征:第一,氣動外形為隱身飛翼布局,介于重型轟炸機與中型轟炸機之間。第二,具備核攻擊能力,但以常規遠程打擊為基本作戰樣式。這應該是馬曉天將軍稱其為“遠程打擊轟炸機”而非“遠程戰略轟炸機”的原因。第三,考慮到作戰需求、研發能力和技術難度之間的平衡,中國遠程轟炸機的各項性能旨在夠用為主,不設定過高的技術指標。
中國遠程轟炸機如果能夠順利研發成功,首先將完善中國“三位一體”的核打擊體系,增強二次核打擊能力,增強中國應對核訛詐的底氣。其次,將提高中國空軍的常規打擊能力,豐富打擊手段,使空軍對敵方海陸目標的精確打擊能力獲得質的飛躍。縮小與先進國家的裝備差距,抵消其裝備優勢,從整體上提升空軍的作戰能力,實現空軍的跨越式發展。同時,遠程轟炸機將與我軍現有的裝備相配合,形成強大的作戰體系,增強對敵前置基地和作戰部隊的威懾力,從而牢牢掌握維護國家主權和統一,抗擊外來干涉的主動權。
(作者單位為北京大學國際安全與和平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