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最新文章 美6名科學家火星模擬艙生活8月:研究人類性能 美國6名科學家在美國航空航天局“Hi-Seas”計劃的實驗基地——火星模擬住宅生活了8個月后,“重出江湖”。火星模擬住宅為寬11米的穹頂形建筑,位于夏威夷冒納羅亞火山北坡8000英尺(約2438米)處。 發表于:6/17/2015 新視野號將首次飛越冥王星:地表明暗差異 北京時間6月16日消息,據英國廣播公司(BBC)網站報道,隨著新視野號探測器夜以繼日朝著太陽系的邊緣飛行,冥王星在探測器的視野中正在變得越拉越大,越來越清晰。這艘美國宇航局的飛船目前距離這顆“前大行星”已經不足4000萬公里,下個月的7月14日,“新視野號”將成為人類歷史上首個飛越冥王星的探測器。 發表于:6/17/2015 基于NuttX的多旋翼飛行器控制系統設計 針對執行復雜任務的多旋翼飛行器對多任務和安全性的需求,設計一種基于NuttX實時操作系統的飛行控制系統,并增加失效保護協處理器,達到減少開發過程中墜機幾率和提高主處理器任務容量的目的。實驗表明,此平臺在滿足穩定控制飛行的同時,能明顯減小開發難度,縮短開發周期,并且給后續算法開發保留了充足的運行資源。 發表于:6/16/2015 《星球大戰》新型機器人:磁力控制可隨意滾動 在《星球大戰》的最新電影《原力覺醒》中,將出現一種新型BB-8機器人。它雖然看上去很像由電腦合成的,但實際不是。《原力覺醒》的導演J·J·艾布拉姆斯證實,電影拍攝過程確實使用了真正機器人,但他沒有說明機器人如何工作。 發表于:6/16/2015 美下一次火星登陸任務將首次部署微型衛星 美國航天局1說,明年發射的“洞察”號火星著陸探測器任務將部署兩顆微型衛星,以便在著陸階段試驗性地給地球提供實時中繼信號。這也是深空任務中首次使用“星際微型衛星”。 發表于:6/15/2015 外星機器人:利用激光融化冰層 宇航局計劃在2020年后對木衛二“歐羅巴”進行探索,發射一艘可鉆入冰下海洋的探測器,但木衛二厚厚的冰層是一個問題。近日,科學家將自己的想法進行了驗證,制造出鉆探機器人,目前已經在阿拉斯加的冰川上進行測試,利用激光沖擊波融化冰層。木衛二“歐羅巴”上的液態海洋可能深達100公里,最薄的地方冰川仍然有幾公里,因此這款機器人至少要穿透20至30公里的冰層,大約為12至18英里,目前研究小組已經取得了一些進展。 發表于:6/15/2015 揭秘土星最外側神秘光環:規模巨大極其暗淡 土星最大光環的物質來源是它的一顆衛星——土衛九。土星的另一顆衛星土衛八朝向運行方向前方的那一面已經完全被這些細小的顆粒物質染黑了 發表于:6/15/2015 坦克駕駛換擋中離合操作數據處理 換擋操作是駕駛過程中經常采用的改善車輛動力與速度之間的關系,以提高車輛對于路面適應能力的一種方法。通過實車數據采集,對得到的離合操作數據應用MATLAB進行編程處理,去除數據曲線中的“毛刺”并得到離合踏板踏下及抬起的時刻、速度、持續時間等信息。通過定量描述駕駛操作過程,便于駕駛評價的實施。 發表于:6/14/2015 美國首次試驗航母電磁彈射:最先進技術 美國正在研制最新的“福特號”航母,其中有一項核心技術就是電磁彈射器(EMALS )。 發表于:6/12/2015 NASA“火星飛碟”測試又失敗了:登火星不容易 上周NASA準備發射自己的低密度超音速減速器(LDSD)測試器,地點在夏威夷。LDSD其實就是火星的登陸系統,可惜第二次測試又失敗了。如果這真是一個通往火星的旅程,那么我們已經毀了一個探測器。 發表于:6/12/2015 復雜電磁環境雷達新型威脅信號建模與仿真 復雜電磁環境中雷達新型威脅信號相對傳統威脅信號具有更強的相干性和隱蔽性,信號環境對雷達裝備構成較大威脅。針對目前對該類環境信號干擾機理和數學模型欠缺系統性研究的問題,分析了環境的組成要素,并對典型的信號樣式建立了數學模型。最后,研制開發了雷達信號環境全數字仿真模擬系統,在該系統上實現了信號模型的仿真驗證。仿真結果表明了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發表于:6/11/2015 基于字典學習的遙感圖像去模糊研究 對高分辨率遙感圖像進行去模糊是遙感研究中的一個主要難題,針對此提出了一種新的基于稀疏表示的高分辨率遙感圖像去模糊算法。該算法利用快速梯度投影算法實現去模糊,并且保留原圖像的有用信息。 發表于:6/11/2015 神經網絡輔助的GPS/INS組合導航濾波算法研究 在高空高速條件下,GPS信號失鎖致使常規的卡爾曼濾波器發散,從而導致組合導航系統精度嚴重下降。以BP神經網絡輔助技術手段對GPS/INS組合導航濾波算法實施精度補償,即在GPS信號鎖定時,對神經網絡進行實時在線訓練,而當在GPS信號失鎖時,利用之前訓練好的神經網絡進行組合導航濾波,以解決精度嚴重下降問題。 發表于:6/11/2015 未來飛行器,可海空兩用 兩種新概念飛行器,吸引了不少好奇的目光。近些年來,各種奇形怪狀的未來飛行器方案層出不窮,它們距離實際應用到底還有多遠呢?中國專家認為,盡管很多方案從技術上看是可行的,但出于安全性、經濟性等方面因素考慮,這些飛行器暫時還不能大規模用于人員運輸。 發表于:6/11/2015 空中巨無霸:載客2000人的超級水上飛機 來自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可在水面上降落的客機,載客量達到2000名 。 發表于:6/11/2015 ?…283284285286287288289290291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