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電子最新文章 前景可期!未來4年智能家居健康市場將達220億美元 據國外一份題為:Vision 2025-Healthcare in the Smarthome的報告顯示,隨著醫療保健從被動醫療轉向主動醫療,一個巨大的市場正在對那些可以通過智能家居提供健康和保健服務的自動化產品打開大門。 發表于:8/25/2018 眼疾患者或能重見光明!超薄石墨烯制成“人造視網膜” 研究人員稱石墨烯是“超級材料”的原因是,盡管它只有一層碳原子厚度,但是它強度很大,超級柔韌,而且非常輕。同時,石墨烯還能導電,可生物降解?,F在一支國際研究小組已找到一種使用超級材料的新方法——制造人造視網膜。 發表于:8/25/2018 冠心病影像AI解決方案亮相ASCI2018,精準識別度令人關注! 獲悉,亞洲心血管影像學會(ASCI)第十二屆年會于8月18日圓滿落幕,這是ASCI第二次在北京舉辦學術年會。 發表于:8/24/2018 IBM的Watson遭遇重大挫折,Amazon、Microsoft、Google恐步后塵 前文《IBM人工智能系統Watson遭遇歷史最大挫折》有報道:已有超過12家IBM合作伙伴和客戶停止或縮減了Watson的腫瘤相關項目。 發表于:8/24/2018 美國CMS提出新方案,遠程醫療面臨重大利好 就在兩周前,CMS(Centers for Medicare and Medicaid Services)提出方案,希望將遠程醫療正式納入醫保體系。 發表于:8/24/2018 區域自識別醫用觀片燈控制系統設計 基于嵌入式控制技術,提出一種具有區域自識別功能的新型醫用觀片燈系統結構。該系統以超高亮白光LED構成分布均勻的LED陣列,通過嵌入式控制器識別X光片的規格及覆蓋區域,并控制該區域的LED燈陣列發光。本系統所采用的分區LED燈光控制技術不僅可以有效節約電能,大幅延長觀片燈壽命,而且還能改善醫務工作者觀察的舒適度。 發表于:8/24/2018 醫療人工智能想真正落地還需解決這些問題 在以人工智能落地應用為主題的中國人工智能大會上,英特爾作為該項技術引領者發表了更“接地氣”的看法。 發表于:8/23/2018 通過生物芯片構造人工大腦,哈佛研究員探索疾病新療法 智東西8月21日消息,本周一,哈佛大學科學家在《自然生物技術》(Nature Biotechnology)上發布了他們的最新論文。論文中,他們表示已在聚合物芯片上構造出了復雜的人造大腦,并且正在使用甲基苯丙胺(冰毒)來測試這顆大腦的生理反應。 發表于:8/23/2018 目標10倍速!Facebook和紐約大學醫學院合作研究以縮短MRI成像時間 近日,來自Facebook人工智能研究(FAIR)小組的Larry Zitnick和來自紐約大學醫學院的Daniel Sodickson,M.D.,Ph.D和Michael Recht,M.D合作推出了fastMRI項目。 發表于:8/23/2018 人工智能+醫療風起,監管政策逐步跟上 醫療人工智能風剛起,監管的步伐就已逐漸跟上。 發表于:8/23/2018 千萬不要這樣玩手機,可導致眼睛失明 藍光會作用于視黃醛分子——眼部細胞感光能力的來源。 發表于:8/23/2018 基于智能終端的睡眠監測系統設計 為了方便地監測睡眠情況,合理評價睡眠質量,設計了基于智能終端的睡眠監測系統。該系統主要包括信號采集模塊和智能終端。信號采集模塊與智能終端之間采用藍牙通信,實現對腦電信號的采集、接收、分析及存儲。智能終端采用小波變換對腦電信號去噪,提取樣本熵作為特征參數,利用隨機森林算法對睡眠進行自動分期,并評估睡眠質量。5名志愿者參與實驗,結果表明,信號采集模塊能夠采集高質量的腦電信號,分析軟件可以快速、準確地進行睡眠質量評估。該系統體積小,功耗低,可以對睡眠質量進行定量反映和客觀評估。 發表于:8/23/2018 AI重構藥物臨床試驗,助力新藥測試 測試新藥是一個緩慢、昂貴和耗費人力的過程。人工智能有可能重構臨床試驗過程的每個階段——無論是從匹配符合條件的患者到臨床試驗過程,再到監測依從性和數據收集。 發表于:8/22/2018 醫療AI要怎么做才能實現技術場景落地? 從AlphaGo大戰柯潔,到OpenAI血虐Dota2半職業選手,AI再次登上了歷史的舞臺。自2012年以后,得益于數據量的上漲、深度學習的出現的運算力的大幅提升,人工智能開始大爆發。 發表于:8/22/2018 人工智能技術輔助乳腺癌篩查,更快更準的幫到更多人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的乳腺科專家劉強至今為一個二胎母親的病例感到痛心。因為這位母親“非常堅強”,一再向他表達,“只希望病情能堅持到(剛出生的)孩子開口說話,能聽孩子叫一句媽媽”。這一聲“媽媽”最終失約了。 發表于:8/22/2018 ?…157158159160161162163164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