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電子最新文章 MIMOS發布首款經過臨床測試的非侵入性血糖監測儀 馬來西亞國立應用研究和開發機構 MIMOS(馬來西亞微電子系統研究院)宣布在醫療器械技術方面取得一項重大突破,發布一款用于血糖篩查的非侵入性、非介入性和非破壞性設備。這款設備運用化學計量學方法,來分析吸光模式下通過用戶拇指光譜獲得的近紅外光譜 (NIRS)。 發表于:11/27/2018 醫療機器人發展的同時要滿足以下三個方面 醫療機器人這種叫法可能有點誤導,會讓人聯想到獨立操作預編程任務,而無需監督的機器。這樣的應用在工業上很流行,但在處理人體任務時,人的技能也是非常重要的。 發表于:11/27/2018 機器人在AI領域中的思考——醫療機器人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 當我們進入AI時代后,誰能想到未來將會是這個樣子?上海鏘玫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在AI領域中的探索,將人類在AI領域中的許多難題都變成了可能。下面是關于機器人在AI+醫療領域的探索。 發表于:11/27/2018 首例基因編輯嬰兒誕生惹爭議,看看科學家是怎么說的~ 基因編輯,無論是在人類醫學、動植物育種還是藥物篩選領域,都備受爭議,除了技術層面的爭議之外,更多的是倫理道德層面。然而,這個被視為“禁區”的領域,因為賀建奎的這一舉動,突然之間又回歸大眾視野。 發表于:11/27/2018 基因編輯嬰兒已獲臨床試驗注冊號,經費物資來自深圳科創委 中國臨床試驗注冊中心官網上的《HIV免疫基因CCR5胚胎基因編輯安全性和有效性評估》一份注冊信息顯示。該項目補注冊于2018年11月08日,最近更新于11月26日。研究課題的正式科學名稱為“基因編輯人類胚胎CCR5基因安全性和有效性評估”。此前網上流傳的《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申請書》正是該項目的倫理委員會批件。 發表于:11/27/2018 Watson備受爭議 AI醫療任重而道遠 IBM Watson,作為“未來醫療”的代表,今年來爭議不小。百洋作為IBM Watson中國區的獨家代理分銷商,最近也因為IBM Watson的輿論危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發表于:11/25/2018 醫療AI將成為新時代體檢行業升級的必備生產力工具 獲悉,11月20日,愛康集團戰略升級會議在北京召開,有人“管”的體檢2.0、iKangAI+與iKangNetwork+計劃等系列變革措施依次亮相,“擁抱AI,探索AI”成為核心話題。 發表于:11/25/2018 醫療機器人的前景非?;馃?未來會有更多可能解決我們看病的種種問題 當我們進入AI時代后,誰能想到未來將會是這個樣子?上海鏘玫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在AI領域中的探索,將人類在AI領域中的許多難題都變成了可能。下面是關于機器人在AI+醫療領域的探索。 發表于:11/25/2018 騰訊醫療之路大揭秘 騰訊云將在AI+醫療中發揮更為深度的作用 華為、阿里秉持著生態圈理念,努力打造PAAS,將具體病種的突破交由下部企業,力圖讓自有的云平臺服務更多的項目;AI科研實力強大的百度,醫療AI領域還正在起步,百度世界大會公布了一款AI眼底篩查機;科大訊飛專注于NLP,目前在肺結節檢出與智慧醫院建設上有所造詣。 發表于:11/25/2018 中醫推拿按摩人才缺口大,讓機器人做他們的下代“接班人 因療效明顯、治法簡要、副作用少、醫療條件限制少,中醫推拿一直都是人們進行頸腰椎護理或疼痛管理的首選方案之一。伴隨著人口老齡化的發展和保守治療的推廣,這一需求也在逐步增加,中醫養生保健漸漸成為主流。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數據,美國的疼痛人群有1億,中國的這一數字也有3億。 發表于:11/25/2018 物聯網與生命科學:追蹤那些小藥丸 生命科學和制藥領域將變得越來越重要,因為我們所有人的壽命越來越長,生活也越來越復雜。隨著科學和醫學的發展進步,一系列治療方案已經可以用于治療普通疾病和改善患者生活。我們中的許多人依靠這些治療來維持身體健康——而且這種方式短期內也不會很快消失。雖然我們還沒有完全消除感冒,但是現代醫學的進步仍然令人興奮。然而,仍有改善患者治療的空間——這就是物聯網等技術派上用場的地方。從傳統制造和分銷供應鏈中利用物聯網,到藥品的個性化方面,都出現了一些很好的應用案例。 發表于:11/22/2018 可穿戴設備向醫療縱深領域邁進 近兩年,可穿戴設備風口漸起,越來越多的可穿戴設備開始從最開始的智能手環、智能手表系列向醫療健康領域滲透,可穿戴醫療成為了可穿戴設備發展的又一大關鍵方向。 發表于:11/22/2018 谷歌醫療顧問Toby Cosgrove預測:醫療領域的下一個重要技術應用將是語音識別 通過外媒資訊獲悉,在美國“新聞&世界報道醫療保健會議” (News & World Report Healthcare)上,谷歌顧問、前克利夫蘭診所首席執行官Toby Cosgrove預測,除了已經在醫療領域站穩腳跟的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外,醫療領域的下一個重要技術將是“語音識別”。 發表于:11/22/2018 歷經一年實踐的銀川遠程影像診斷中心發展如何? 自2014年互聯網+醫療健康發跡以來,走過了一條漫長而曲折的道路。迷霧之中,銀川這座西北城市成為互聯網+醫療健康的首批試驗田。經歷了三年的堅持,成為國家衛計委頒發的全國唯一一個互聯網+醫療健康示范區。 發表于:11/22/2018 智能芯片提升乳腺癌早期篩查技術 目前,乳腺癌已經成為威脅女性健康的最大疾病。第四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總決賽前不久在廈門大學舉辦。經過激烈角逐,由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胡波教授帶領的團隊項目“仁芯科技—微流控芯片乳腺癌早期篩查智能系統”一舉奪得全國銀獎。 發表于:11/22/2018 ?…138139140141142143144145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