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電子最新文章 2018年,人工智能和醫療領域里發生了這些大事! 時間飛逝,轉眼已是2019年了。2018年1月22日,藥明康德AI發表了第一篇文章;不知不覺間,藥明康德AI已經與讀者朋友們一起走過了將近一年的時間。在這一年里,我們一直致力于第一時間為大家帶來人工智能在醫療大健康領域的相關動態和最新進展。在這篇文章中,人工智能和醫療領域里發生了哪些大事,我們將一一進行盤點。 發表于:1/9/2019 應用在靜息心臟診斷冠狀動脈狹窄的光纖壓力傳感器 近年來,我國冠心病患者的發病率不斷上升,已成為人類健康的第一殺于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是現階段我國臨床治療冠心病患者的常用方法,白1984年成功開展第1例以來,我國接受PCI治療的患者正在以每年10%~20%的速度增長,至2012年已達70萬例。但較長一段時間的臨床應用發現一部分患者接受冠狀動脈支架植人治療的效果與強化口服藥物洽療獲得的療效比較并無顯著性差異,且前者的醫療費用更高。因此,如何規范PCI的開展已成為臨床重點研究課題之一近年來,不斷有臨床研究發現FFR可對冠狀動脈病變遠端血流進行測定,能夠對冠脈支架植入治療進行指導,有利于減輕醫療資源浪費和患者的經濟負擔。 發表于:1/9/2019 無線“大腦起搏器”可自動檢測和預防癲癇發作 據外媒New Atlas報道,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無線,自主的閉環神經刺激器。該設備被放置在大腦外部,監測大腦中的電活動,并通過電刺激進行干預以預防癲癇發作。 發表于:1/9/2019 用 AI 幫助視障者“聽”世界,專訪微軟盲人工程師 從自動駕駛、無人機,到監控安防,視覺 AI 技術的突破為人們生活帶來了巨大改變,在許多領域迎來爆發式發展,僅在國內就涌現商湯、云從、曠視和依圖等四大視覺 AI 獨角獸。但若真要論能為使用者帶來多大改變,恐怕很少有比得上這一項,那就是用視覺 AI 來打造盲人的眼睛。 發表于:1/8/2019 新型傳感器可快速識別中風患者 為中風治療贏得時間 據麥姆斯咨詢報道,新型傳感器可以在幾分鐘內識別出患有中風的患者。使用針刺血檢,該測試還可以通過測量血液中的標示化合物(tell-tale compound)的水平來顯示中風的嚴重程度。 發表于:1/8/2019 配備微針的貼片使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變得更輕松 為了使糖尿病患者免于每天扎手指測血糖的痛苦和麻煩,多個研究團隊已開發出動態血糖連續監測系統。瑞典科學家現在相信,他們可能已經利用了配備微針的皮膚貼片改進了這種技術。 發表于:1/8/2019 無線激活的植入物使用光來治療膀胱問題 目前,如果人們患有諸如尿失禁或膀胱過度活動癥等泌尿問題,需要藥物或電子神經刺激植入物。然而,實驗性新植入物可以更好地工作,使用集成微LED來解決該問題。 發表于:1/8/2019 新型電子皮膚讓“死皮”重獲感知 生命體總能進化出各種復雜、精細的結構來實現特定的功能,皮膚就是這類杰作中的代表之一,它不僅是人體的天然屏障,也是感知外界環境變化的門戶。 發表于:1/8/2019 我們試用了一款心外科醫生推薦的動態心電記錄手環 最近,華米科技聯合阿里健康首發了一款醫療器械產品,AMAZFIT可穿戴動態心電記錄儀 發表于:1/8/2019 沃爾沃公布新型車載攝像頭 監測駕駛員的血糖水平 據外媒報道,近日,沃爾沃公布了一款創新型車載攝像頭,面向駕駛者,通過面部識別,監測駕駛員的血糖水平,還能根據不同駕駛員對車內環境進行個性化調整,提供更為安全與舒適的駕駛體驗。 發表于:1/7/2019 AI在腎腫瘤影像學診斷及治療中有巨大的價值和廣闊的應用空間 近年來隨著計算機硬件及軟件的快速發展,計算機的運算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高,這使得沉寂了多年的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再一次登上了舞臺。AI已在多個領域取得了突破和進展,在生物醫學領域也不例外。AI與醫學影像相結合是其在生物醫學領域研究的重點方向之一,尤其是腫瘤影像領域。腎腫瘤是臨床常見的腫瘤病變之一,AI在腎腫瘤影像學診斷及治療中有巨大的價值和廣闊的應用空間。 發表于:1/5/2019 醫療儀器的干擾與抗干擾 始終是一個讓人很頭疼的問題 文章開始之前,想象一下,你有一雙順風耳,可以聽常人聽不到的微弱聲音,但如果你處在一個喧鬧的菜市場中,各種叫賣聲此起彼伏,在這種干擾之下,你的順風耳還能發揮預期的效果嗎? 發表于:1/5/2019 2018科技醫療的大事件盤點 互聯網醫療獨角獸又添新成員 總結過去,才能更好地迎接未來。在醫療領域,科技對行業的賦能顯而易見,2018科技醫療的大事件也是層出不窮。對此,億歐大健康對科技醫療中互聯網醫療和AI+醫療兩大方向予以重點關注并進行行業大事件盤點,包括“四把火”和“一陣寒”。 發表于:1/5/2019 3D打印雖然還有很多值得完善的地方 但能解決很多醫療中的問題和痛點 2018年已經過去,這一年醫療器械不平凡的一年,在年末,很多人都關注政策方面政策的不確定性。經過2018一年,藥品4+7集中采購靴子落地,掛網采購席卷全國,我們已經可以確定降價和控費是基調。但是另一個更值得的關注的趨勢則是來自國家在鼓勵創新的措施。 發表于:1/5/2019 邁瑞回應與應屆生解約:秋招解約254人 深感抱歉 近日,有多名應屆畢業生反映,經過秋招與深圳邁瑞生物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簽訂了“三方協議,但卻在元旦前遭到公司解約。據了解,此次解約涉及西安、武漢、深圳、成都、北京等多個城市200多名應屆畢業生。對此,有應屆生表示,放棄了眾多企業,選擇邁瑞,現在秋招結束了卻遭遇解約,自己已經錯過其他就業機會。 發表于:1/3/2019 ?…128129130131132133134135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