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元件相關文章 臺積電砸兩千億擴大2nm產能:芯片之戰誰輸誰贏? 6月6日,據臺灣經濟日報消息稱,臺積電為擴大2nm芯片產能,將在中清乙工建設半導體產業鏈園區,預計投入1萬億新臺幣,約等于2290億元人民幣。 發表于:6/6/2022 光距感紅外接近傳感芯片詳解 紅外感應開關是以紅外感應技術為基礎的一種自動控制開關,通過感應外界散發的紅外熱量實現其自動控制功能,能夠快速開啟燈具、自動門、防盜報警器等各種電器設備。 發表于:6/6/2022 FPGA的未來發展猜想 對于FPGA技術發展來說,Xilinx和Altera分別被AMD和Intel收購顯然是這段歷史中的重要轉折點。隨著FPGA公司從獨立公司變為芯片巨頭旗下的一個子部門,其技術發展策略也會有非常大的改變,而本文將對這樣的策略發展做一個展望。 發表于:6/6/2022 阿里和騰訊加入,國產芯片在AI、云計算、物聯網多點開花 國產芯片的發展已到了關鍵時刻,如今國內兩大互聯網巨頭阿里巴巴、騰訊都已先后加入,它們也已先后發布各自的芯片,介入了AI、云計算、物聯網、服務器等芯片行業,在這兩大實力強大的巨頭支持下,國產芯片得到了加速發展。 發表于:6/6/2022 全球芯片行業庫存增長超三成,漲價游戲玩不下去了 諸多芯片企業以及光刻機巨頭ASML還在喋喋不休地強調芯片依然供應短缺,可是芯片企業的庫存數據不會造假,調查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20家芯片企業的庫存水平比2019年高出了33.6%,一方面是庫存水平高企,另一方面卻是需求在下降,芯片行業即將陷入崩潰。 發表于:6/6/2022 新光子處理器,或可“點亮”量子計算 隨著集成電路逐漸接近原子極限,量子計算被認為是后摩爾時代最具潛力的破局者。相比經典計算機,量子計算可提供指數級的算力提升,從而突破目前日益復雜的生物醫藥、材料設計和金融模型等領域的算力瓶頸。當前,研制量子計算機已成為世界科技前沿的最大挑戰之一,也是各發達國家角逐的焦點。 發表于:6/4/2022 52年來,處理器性能實現飛躍 英特爾創始人之一戈登·摩爾曾說過,集成電路上可以容納的晶體管數目大約每經過18個月就會增加一倍。換句話說,處理器的性能約每隔兩年就會翻一倍。這句話作為經驗之談,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信息技術發展的迅速,后來成為著名的“摩爾定律”。 發表于:6/4/2022 富士康汽車芯片和第三代半導體晶圓廠預計明年投產 6月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富士康方面預計,他們專注于汽車芯片和下一代半導體的晶圓廠,將在2023年投產。 發表于:6/3/2022 華為貼牌手機銷售慘淡! 近日,據媒體報道,有外觀與華為Mate 40幾乎一模一樣的手機引發市場關注。該手機為鼎橋/TD Tech M40,價格3999元起。但這并不是山寨機,而是一款華為貼牌手機鼎橋M40。 發表于:6/3/2022 應用在LED植物照明中的LED照明燈 植物照明是指利用LED植物照明燈來促進植物生長,植物照明一般采用LED植物生長燈,是一種以LED(發光二極管)為發光體,滿足植物光合作用所需光照條件的人造光源。LED植物生長燈對植物的生長有很大的好處,能促進壯根、助長,還能調節花期、花色,促進果實成熟、著色,提高果實的口感和品質。 發表于:6/3/2022 旺泓-光距感接近傳感芯片工作原理及特點 接近傳感器也被稱為距離傳感器,是一種無需接觸而能偵測附近物體存在的傳感器,被眾多領域所采用;早于60年代接近傳感器在許多應用中被設計成機械限位開關的替代品。初,IPS的外殼與限位開關的大小和尺寸相似,但感應距離較短。在這些新設備取得非常好的結果后,市場壓力導致了具有更大傳感距離的更大傳感器的開發。 發表于:6/3/2022 AIoT芯片,為何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近年來,AIoT技術逐漸深入落地到各種場景,尤其是物聯網設備之間數據交互、數據融合加速,人們的生活也越來越便捷、越來越智能。AIoT即AI+IoT,是指人工智能技術與物聯網技術相結合,形成新的一門融合學科,這也是從“萬物互聯”過渡到“萬物智聯”中最為關鍵的技術。 發表于:6/3/2022 供不應求的PMIC芯片 首先2021年中國國內顯示面板PMIC芯片市場規模接近7億美元,同時集創北方的PMIC在國內顯示面板PMIC芯片成為市占率第一的國產產品。這是第一次集創北方在這一市場上的市占率超越了立锜科技(Richtek)。 發表于:6/3/2022 終局還是開局?國產CPU第一股之戰 在近年來中美交鋒引發的歷史性機遇下,國產CPU行業被由上而下牽引著,面臨著一個全新的發展環境:大門打開的政府采購市場,聞風而來的ODM工廠,逐漸統一的OS操作系統。 發表于:6/2/2022 松下:4680鋰電池預計2023年供應特斯拉 集微網消息據路透社報導,Panasonic Energy(簡稱松下)在6月1日召開的法說會表示,到2028年,其車用電池產能將擴大3到4倍,且主要集中在北美市場。 發表于:6/2/2022 ?…141142143144145146147148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