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電子最新文章 iPronics推出一款款完全可編程光子微芯片 據麥姆斯咨詢報道,總部位于瓦倫西亞的初創公司iPronics是一家專注于即插即用、可編程光子微芯片的開發商,近日該公司宣布已開始向不同行業的多家客戶交付首批產品。這些客戶位于美國和歐洲,包括一家跨國電信和電子公司、一家歐洲光纖網絡公司和一家大型美國科技公司。 發表于:2/26/2023 2022 年中國半導體專利申請量全球第一,占比高達 55% IT之家 2 月 26 日消息,根據知識產權律師事務所 Mathys & Squire 最新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2022 年中國公司申請的半導體相關專利數量達到了全球的一半以上。 發表于:2/26/2023 芯片法案鬧大了,美國芯片寒冬或許才是剛剛開始 美國修改芯片規則,拿出500多億美元補貼本土芯片,看起來有利于增強美國芯片的競爭力,然而實際上這卻可能導致美國芯片的處境更為不妙,全球芯片競賽由此開啟,這將導致美國芯片蒙受更大的損失。 發表于:2/26/2023 存儲芯片大跌,創15年來新低,這對中國芯片廠商有利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隨著手機、PC、服務器等產品不好賣,需求歷史性下滑后,存儲芯片也是跌跌不休。 發表于:2/26/2023 基于微分干涉儀的光纖應變速率傳感器 光纖應變傳感器已經被廣泛研究和應用,可通過光纖應變實現物體形變的直接測量。而光纖應變速率傳感器,則關注于光纖或物體形變的應變微分(即應變速率或應變率)的直接測量。在地球物理科學和地震科學方面,應變速率可以用于反映地殼形變速率、地震活動構造以及地質構造情況。與地殼運動有關的應變速率可以通過全球定位系統(GPS)、合成孔徑雷達干涉測量技術(InSAR)以及DAS這幾種方式進行測量。但是,這些測量方式屬于間接測量,且依賴大量數據的記錄和分析,技術手段相對復雜。目前,直接測量應變速率的傳感器或傳感技術鮮有報道,遠不及光纖應變傳感技術的普及。 發表于:2/26/2023 入門:磁場對磁敏二極管和磁敏晶體管起到什么作用? 磁敏二極管的等效電阻為什么會隨著磁場不同而不同? 發表于:2/26/2023 腦機接口最新科研進展,以“半侵入性”方式植入大腦! 前不久,美國腦機接口公司Precision Neuroscience在其網站上公布了其最新科研進展,稱公司正在開發一種新的設備,旨在構建大腦人工皮層,以幫助癱瘓患者使用神經信號來操作數字設備。 發表于:2/26/2023 青島國資正在重倉芯片產業 在青島市公布的2023年重點建設類項目名單中,涉及集成電路領域的項目共計6個,包括跟芯恩相關、投資體量大的西海岸新區電子信息產業園,富士康在即墨區新布局的高階芯片產業園等。 發表于:2/24/2023 半導體產業的叢林法則 對于美國聯合其他國家限制中國半導體產業,近日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的聲明引發了大眾的討論。其中有一個觀點,獲得了許多贊同:世界本就遵從叢林法則,不必期待誰的仁慈。 發表于:2/24/2023 步進馬達驅動芯片SS8833T詳細性能 由工采網代理提供的SS8833T一種雙橋電機驅動器;適用于有刷直流或雙極步進電機的集成電機驅動器解決方案;工作電壓為 2.7~15V,每個通道的負載電流可達 1.0A;峰值電流1.3A。 發表于:2/24/2023 東數西算一體化算力服務平臺正式上線運營,寧夏瞄準 ChatGPT 運算能力開建 GPU 大算力基地 IT之家 2 月 24 日消息,據央視新聞報道,2 月 24 日上午,東數西算一體化算力服務平臺在寧夏銀川發布,正式上線運營。 發表于:2/24/2023 硅的潛在設計——MoS 2或 WSe 2溝道 隨著晶體管按比例縮小,它們需要更薄的溝道來實現足夠的溝道控制。然而,在硅中,表面粗糙度散射會降低遷移率,從而將最終溝道厚度限制在 3 納米左右。 發表于:2/24/2023 二維碼掃描器,多樣化場景應用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二維碼掃描器早已不是一個新話題。二維碼核心技術的創新應用,讓身邊的終端設備變得日趨智能,因為其核心技術——二維碼識讀引擎(以下簡稱“二維碼掃描模組”)的出現,使得專業的二維碼識讀機具與設備設計更簡單,性能更強大,同時大幅降低了非專業信息末端設備應用二維碼的技術門檻。 發表于:2/24/2023 替代啟攀微8按鍵觸控八通道觸摸芯片-GTC08L 能完美替代啟攀微8按鍵觸控八通道電觸摸芯片-GTC08L芯片是一款非常適用于音響上超穩定超抗干擾低功耗八通道電容式觸摸IC;可通過觸摸實現各種邏輯功能控制;操作簡單、方便實用;電壓范圍寬,可在2.7V~5.5V(單路供電)之間任意選擇;抗電源干擾及手機干擾特性好;近距離、多角度干擾情況下,觸摸響應靈敏度及可靠性不受影響。 發表于:2/24/2023 國產首款Chiplet AI芯片亮相,12nm工藝,可以媲美7nm? 目前硅基芯片的發展越來越接近極限,要提升工藝越來越難了。而我們又因為一些眾所周知的原因,到達14nm工藝后,要提升工藝也是非常困難。 發表于:2/24/2023 ?…145146147148149150151152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