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自動化最新文章 風靡全球的工業4.0在中國面臨什么問題 大數據有一個最大的悖論是什么?大數據的分析是基于相關性的,但是相關性這個東西,實際上是不靠譜的,你不知道相關性是對的還是錯的,比如今天我就不太想講這個題目。大家知道,最近谷歌的AIphaGO戰勝了李世石,它就沒有依賴相關性,做的是兩套神經原網絡,一套做決策,一套做不斷糾正決策。利用大數據做相關性分析的,不能單單依賴相關性,還要做人工智能。做這個事很重要的一點是,避免到了一定的階段再去做“供給側改革”。 發表于:5/3/2016 人形機器人 智能終端的高級形態 長期以來,機器人都以冰冷、堅硬且全身覆蓋著金屬的形象示人。這種形象顯然不能給人帶來溫情的感覺,不利于拉近與人類之間的距離。相比之下,人形機器人(又稱“仿人機器人”或“類人機器人”)比那些非人形機器人更討人喜歡。從心理層面講,人形機器人是最容易讓人接受的一個人機交互界面。它們不僅更容易被人所接受,而且因為其與人類的物理尺寸、生活習慣等兼容,可以更多地利用為人專門設計的方方面面,因而在人類世界中更得心應手。 發表于:5/3/2016 工業化生產與個性化定制 模式創新讓傳統工業擁抱互聯網 在人們的傳統觀念當中,“私人定制”這個詞兒往往會和昂貴、高端、奢侈品聯系在一起,從專業定制的高昂成本,到后來工業化大批量生產的“千篇一律”,似乎“個性化需求”與“工業化手段”這一對矛盾體天然對立,難以調和,那么在互聯網工業大潮中,有沒有一種兩全其美的供給側改革新模式呢? 發表于:5/3/2016 人工智能引領未來智能家電 人工智能的概念由來已早,但一直都處于不溫不火的狀態,而就在今年剛剛過去的“人機大戰”就構成了人工智能成為焦點的導火索。看過美國電視劇《真實的人類》的朋友想必對于人工智能的理解又會上升一個高度,當然,現實生活當中的人工智能技術并沒有發展到如劇中那樣高水平,然而隨著科技的不斷探索,人工智能將會應用到我們真實的生活當中。 發表于:5/3/2016 2030年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或奪走日本735萬就業崗位 日本經濟產業省于4月27日發布估算稱,由于人工智能(AI)和機器人等的技術革新,如不采取任何措施,到2030年度日本國內就業人數將減少735萬人。同時敲響警鐘稱,如果被海外企業掌握人工智能等業務的核心,日本企業將淪為給海外企業“打工”,工資高的工作將從日本國內流失。 發表于:4/29/2016 我國研制出世界比能量最高的電池 日前,由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大連化物所)開發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比能量、大容量鋰硫二次電池及電池組”在北京通過了由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組織的科技成果鑒定。鑒定意見為:項目技術總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其中能量密度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發表于:4/29/2016 智能時代 被重新定義的制造業 “工業4.0”里能否有答案 那顆被咬了一口的蘋果似乎凝聚著無窮的智慧,叩響了新時代的大門,以超越時代的設計和理念引領了移動互聯網的興起。當信息的傳播規模成幾何級數遞增,我們所有人都仿佛置身于汪洋大海中,手里懷抱著的僅僅是一根浮木。所有的規則都被打破,新的秩序正在形成,在這個智能化時代,一切都在被重新定義,尤其是制造業。 發表于:4/29/2016 智能硬件上的生物傳感技術 智能硬件是繼智能手機之后的一個科技概念,通過軟硬件結合的方式,對傳統設備進行改造,進而讓其擁有智能化的功能。智能硬件已經從可穿戴設備延伸到智能電視、智能家居、醫療健康等領域。而生物傳感器是對生物物質敏感并將其濃度轉換為電信號進行檢測具有接受器與轉換器功能的元件。這些傳感器主要實現的功能包括健康和醫療監控等。如何將生物傳感技術與智能硬件完美結合,拓展智能硬件的功能和提升用戶實際體驗,變得日益重要。 發表于:4/29/2016 2016 高通在中國還有很多事要做 今天是GMIC開幕首日,高通中國區的董事長孟樸在大會第一天的上午做了簡要的演講,談及高通2016年在中國的打算。孟樸的演講主題是《移動的未來》,講的自然是——手機之外,高通還準備在國內做什么。 發表于:4/29/2016 機器人產業五年規劃出爐 萬億市場起舞在即 日前,工信部、發改委、財政部等三部委聯合印發了《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下稱“《規劃》”)。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副秘書長姚之駒在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該規劃是通過一年多的實地調研后針對產業現狀及問題制定的。業內人士的共識是,產業規劃目標及保障措施有助于產業發展以及龍頭公司的脫穎而出;接下來產業基金等具體支持政策可期,產業有望開啟新一輪的并購重組行情,萬億市場起舞在即。 發表于:4/29/2016 基于Kriging插值與VRML的橋梁監測數據可視化方法 就目前橋梁監測系統可視化的現狀,從數據插值和VRML兩個方面總結了現有研究工作,針對目前橋梁健康監測需求提出了一種基于Kriging插值和VRML的橋梁監測系統數據可視化方法。首先使用修改過的Kriging算法對由橋梁健康監測傳感器網絡得到的數據進行插值,并為數據點賦予相應顏色,最后將結果加載到三維模型中。實驗結果表明,該方法簡單快捷,實現了較高的插值精度和可視化效果,在橋梁健康監測數據可視化實現方面具有廣泛用途。 發表于:4/28/2016 噪聲干擾下的霧天降質圖像增強方法 目前國內外的研究主要圍繞霧氣這一退化因素提出不同的增強方法。然而,在工程實踐中,光電雷達監控系統晝光傳感器因同時受霧氣和噪聲的干擾,導致捕獲的圖像不但整體偏暗、對比度偏低、色彩失真,而且隱含有噪聲。在分析光電雷達監控系統晝光傳感器捕獲的圖像的特性基礎上,提出了一種噪聲干擾下的霧天圖像增強方法。首先利用引導濾波器對原圖像進行濾波操作,然后對濾波后的圖像進行直方圖拉伸變換。在大量實際圖像上的實驗結果表明,該方法能夠有效抑制噪聲干擾,同時顯著增強降質圖像。 發表于:4/28/2016 可穿戴設備該如何爭奪物聯網的入口 智能家居和可穿戴設備,可以說是2014年和2015年最大熱點,雖然經過兩年多的發展,但在物聯網權威人士楊劍勇看來,可穿戴設備現在依然處在早期發展階段,只是資本、創業者或是巨頭們沒有兩年前近乎狂熱的熱度,畢竟進入該領域的公司,想獲得市場認可依舊比較艱難。 發表于:4/28/2016 機器人產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無論是資本追捧的程度還是社會關注的熱切程度,機器人毫無疑問正成為眼下的熱點。然而在熱點和發展的背后,機器人行業“三多三少”的現象越來越突出:新聞宣傳的概念樣機多,投入市場的實用產品少;以機器人為題材的資本運作多,以機器人為核心業務的實績獲利少;進入機器人領域的企業和創業者多,擁有核心技術的企業和團隊少。為了機器人產業的健康發展,這些現象值得高度重視,也成了我們需要用冷眼看待的熱點問題——機器人的機遇與挑戰。 發表于:4/28/2016 機器人“十三五”規劃 2020年工業機器人密度超150 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27日發布。根據規劃,到2020年實現工業機器人密度(每萬名工人使用工業機器人數量)達到150以上。 發表于:4/28/2016 ?…847848849850851852853854855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