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自動化最新文章 石墨烯產業的50億近景與千億元前景 自2012年國家出臺文件明確提出支持石墨烯新材料發展后,石墨烯就頻繁受到政策照顧,2015年我國就出臺了《《中國制造2025》重點領域技術路線圖》、《關于加快石墨烯產業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等利好文件。隨著石墨烯創新中心即將建立,我國石墨烯產業化有望得到進一步發展,千億元產業規模值得期待。 發表于:5/19/2016 美的擬292億入主德國庫卡 望加速國產化 在3月底以30.6億元收購東芝家電80%股權后,美的集團(000333,SZ)5月18日再有國際收購新動作。18日下午,美的集團發布公告宣布,經過公司董事會會議決議,美的集團擬通過全資境外子公司MECCA International(BVI)Limited以自愿要約收購方式向德國庫卡集團股東發起要約,初步確定要約價格為每股115歐元,預計公司最高將支付不超過40億歐元(折合人民幣約292億元)的現金對價。 發表于:5/19/2016 智能化改造工程聚焦四大方向 傳感器受關注 據發改委網站18日消息,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實施制造業升級改造重大工程包,聚焦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組織實施10大重點工程。 發表于:5/19/2016 國產傳感器并不比國外遜色 我國首個面向工業4.0的智能工廠解決方案和示范生產線以中科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自主研發的WIA-FA技術為支撐,融入一系列前沿核心技術,有著極高的靈活性和智能化,但就其應用的傳感器而言,主要還是進口產品。 發表于:5/19/2016 工業4.0與中國制造業轉型 工業4.0來了,有人預計,它能10年內淘汰所有傳統產業,將引起社會生活的巨大革命。而最早提出這一概念的德國,率先進行第四次工業革命,掀起了全球新一輪工業革命的浪潮。那么,這一輪浪潮中的中國制造,會有什么樣的命運? 發表于:5/19/2016 用于電機性能分析的三種圖表 平常我們在做電機試驗時,往往會通過測試設備獲取電機的曲線圖表來進行分析。但這曲線圖表也有不同的種類,分別適用于不同的場合。 發表于:5/18/2016 艾默生與南洋理工大學合作開拓新型的制造能力 艾默生過程管理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今天宣布成立合作研究中心,共同研究如何將3D打印技術應用于工業控制閥的制造。 發表于:5/18/2016 不懂大數據 何談智能制造 在兩會上李克強總理重點講“互聯網+”。互聯網+”制造業就是“中國制造2025 ,那就是尋找全新的業務模式、工作方式和商業模式。 發表于:5/18/2016 今年我國或將成為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 機器人制造需求市場的巨大潛力,也為我國的機器人自動化產業迎來了極佳的發展時機。有數據顯示,伴隨我國工業機器人需求的迅猛增長,2016年我國或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 發表于:5/18/2016 信息技術引領工業變革 5月10日,在2016年云計算與大數據在智能工業中的發展及應用高峰論壇上,與會專家認為,信息技術和全球工業系統正在深入融合,給全球工業帶來深刻的變革,創新了工業企業的研發、生產、運營、營銷和管理方式。 發表于:5/18/2016 工業4.0與兩化融合異曲同工 面對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趨勢,各國提出了一系列新概念、新戰略、新舉措,如產業互聯網、工業4.0、數字化制造等,客觀來講,這些概念伴隨著技術持續創新、應用廣泛普及、實踐不斷積累、理論不斷豐富,認識也在不斷深化。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人們對工業4.0內涵、目標、特征、路徑認識也是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當前,理性客觀分析研究工業4.0概念的形成演化、政策演變、組織方式、實施路徑和戰略重點,有利于我們在實施中國兩化深度融合的戰略中,找到突破點,明確切入點,搶占競爭的制高點。這要求我們在認識和看待工業4.0的時候,既不能仰視,過分夸大其意義和作用;也不能俯視、輕視,認為其是商業炒作、新瓶裝舊酒。我們應當正視,理性客觀分析其戰略意圖、核心理念和路徑方法。從中國把握新一輪技術革命與產業變革的機遇,實現工業由大變強的歷史性跨越的角度來認識工業4.0,我覺得有幾個角度可以供大家參考。 發表于:5/18/2016 工業自動化生產 多軸機器人顯威力 工業生產中,傳統的工業機器人在生產適用性上已經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多任務需求,多軸機器人順勢發展,趨勢明顯。 發表于:5/18/2016 一種自適應的寬頻信號源系統設計和實現 主要介紹了一種寬頻帶、相位噪聲低、雜散抑制度高的頻率合成系統。該設計使用了頻率合成芯片ADF4351和高速可編程芯片FPGA來完成自適應控制,不僅實現了輸出頻率范圍35 MHz~4 .400 GHz、功率可調范圍為-4 dBm~5 dBm的低相噪穩定的頻率源,同時還實現了對全頻帶頻率的轉換時間和跳頻范圍的智能控制。 發表于:5/17/2016 差分進化神經網絡集成的用戶偏好模型構建 用戶偏好模型的構建是推薦成功與否的基礎。通過產品特征屬性與用戶特征屬性的映射,建立用戶偏好模型,引入神經網絡集成的機器學習方法來模擬偏好模型。為了提高用戶偏好模型的泛化能力,提出用負相關學習算法并行訓練成員神經網絡,采用差分進化算法對成員網絡進行優化,從而有效降低網絡集成的泛化誤差,提高模型精度。通過Movielens數據仿真,并與單個BP神經網絡、GASEN、核密度神經網絡集成等模型實驗結果進行對比分析,其均方差明顯減少,驗證了差分進化神經網絡集成的用戶偏好模型具有較好的泛化能力,能客觀反映用戶偏好,從而取得更好的推薦效果。 發表于:5/17/2016 連續16個季度盈利 中芯國際距離全球代工前三還有多遠 近日,中芯國際再次成為行業關注的熱點,除入股長電成為最大股東,繼而引發人們對中芯國際將要強化產業鏈掌控力的猜測之外,剛剛發布的2016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其連續16個季度實現盈利,使業界對中芯的持續盈利能力刮目相看。 發表于:5/17/2016 ?…838839840841842843844845846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