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自動化最新文章 德媒稱工業4.0進入下一階段:中國正追趕并試圖取得控制權 德媒稱,漢諾威工業博覽會啟動了第四次工業革命的下一個階段。不僅西門子公司董事會成員克勞斯·黑爾姆里希堅信“現在工業4.0可以大規模投入使用”,德國機械設備制造業聯合會主要負責人蒂洛·布羅特曼也說:“企業在數字化和聯網生產的道路上已經成功邁出了第一步,現在正啟動第二個階段。” 發表于:5/6/2018 我國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面臨四大瓶頸 《國務院關于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形成3-5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 發表于:5/6/2018 如何衡量物聯網對智能工廠的影響 借助物聯網(IoT),制造工廠經理可借助提高生產力、靈活性和質量來實現更好的營運。若要獲得最大效益,則需在公司內所有數據生產和數據消費設備、系統、流程和人員間實現更有效的連接和更好的信息流。 發表于:5/6/2018 傳京東方與三星結盟,擠壓臺商生存空間 據透露,大陸面板龍頭京東方、南韓面板巨頭三星電子敲定協議,雙方第一步將在面板展開合作,在國家政策力量支持下,繞開美中貿易戰,恐以低于成本生產銷售、打開出海口,將壓縮臺資面板廠生存空間。 發表于:5/6/2018 歷史進程里的中國半導體產業 2000年3月4日,79歲的復旦大學前校長謝希德先生與世長辭,美國議員科特.韋爾德專程把國會升起的一面國旗送到復旦美國研究中心,以紀念這位為推動中美關系發展做出杰出貢獻的女士。 發表于:5/6/2018 安捷倫宣布推出業界首款能夠自動表征實際工作電壓下功率 安捷倫科技公司日前宣布推出業界首款能夠自動表征實際工作電壓下功率器件節點電容的功率器件電容分析儀。 發表于:5/5/2018 解析TI嵌入式處理器最新產品,專為工業自動化而生 如今,無論是德國的工業4.0,美國的“先進制造業國家戰略計劃”、日本的“科技工業聯盟”、英國的“工業2050戰略”,還是 “中國制造2025”計劃,其目的都是為了實現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深度融合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制造,在未來建立真正的智慧工廠。現階段,在制造過程中已經能夠提供端到端的透明化,以促進決策優化。工業4.0將會開發出創造價值的新方法和全新商業模式。 發表于:5/5/2018 模擬量的順序控制方法——PLC編程算法 開關量也稱邏輯量,指僅有兩個取值,0或1、ON或OFF。它是最常用的控制,對它進行控制是PLC的優勢,也是PLC最基本的應用。 發表于:5/5/2018 PLC編程入門基礎技術知識 可編程序控制器,英文稱Programmable Controller,簡稱PC。但由于PC容易和個人計算機(Personal Computer)混淆,故人們仍習慣地用PLC作為可編程序控制器的縮寫。它是一個以微處理器為核心的數字運算操作的電子系統裝置,專為在工業現場應用而設計,它采用可編程序的存儲器,用以在其內部存儲執行邏輯運算、順序控制、定時/計數和算術運算等操作指令,并通過數字式或模擬式的輸入、輸出接口,控制各種類型的機械或生產過程。 發表于:5/4/2018 [AVR單片機] 基于單片機的溫度控制系統的設計(一) 在本系統中我采用溫度芯片DS18B20測量溫度。該芯片的物理化學性很穩定,它能用做工業測溫元件,且此元件線形較好。在0—100攝氏度時,最大線形偏差小于1攝氏度。該芯片直接向單片機傳輸數字信號,便于單片機處理及控制。 發表于:5/4/2018 國內首個16納米晶圓廠首批出貨居然給了比特大陸 中國臺灣地區晶圓代工大廠臺積電以 16 納米制程技術切入,規劃月產能為 2 萬片的南京 12 英寸廠,因為試產良率大幅超乎預期,首批晶圓近期正式出貨。 發表于:5/4/2018 零線帶電怎么辦? 交流電源線分為零線(標志字母為"N"Neutral wire)和火線(標志字母為"L"Live Wire)。和用電器相連還有地線——和大地相連的導線。 發表于:5/4/2018 僅300員工卻壟斷全球,幾億一臺還供不應求,又一項卡中國脖子的技術! 未來可卷曲、如紙一樣輕薄的各類終端屏幕主要選材是OLED(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生產過程最重要的一環就是“蒸”,工藝難度極高。人們常說的有錢也買不到,說的就是它。 發表于:5/4/2018 STRATASYS發布新型原形制作打印機以及工裝夾具制作軟件和生產級設備 2018年5月2日,上海 — 應用型增材技術解決方案全球領導者Stratasys,近日在美國Rapid + TCT 2018 : 3D打印和增材制造會展上展示了一系列先進的解決方案和軟件技術,包括增強版Stratasys J750 3D打印機與新款Stratasys J735 3D打印機、Jigs and Fixtures for GrabCAD Print新型軟件以及新款F900 生產級 3D打印機,進一步拓展了3D打印原型在應用上的極限,減少了制造工裝夾具零部件的時間和成本,并提高增材制造在生產車間的使用率。 發表于:5/4/2018 基于EPC Gen2防碰撞算法的研究與優化 防碰撞算法是射頻識別(RFID)關鍵技術之一。基于EPC Gen2標準的Q值防碰撞算法,提出了InnerQ算法,利用對碰撞時隙再次處理的方法,解決原有算法Q值反復跳變的問題,并提高了系統吞吐率,突破了ALOHA類算法吞吐率最高為36.8%的瓶頸,提高了RFID系統性能。 發表于:5/4/2018 ?…628629630631632633634635636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