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組委會消息,“2022 中國(深圳)集成電路峰會”(以下簡稱:ICS2022 峰會),根據深圳市疫情防控要求,為確保參會嘉賓與聽眾健康,保障峰會效果,活動延期至9月13—14日在深圳坪山格蘭云天國際酒店隆重舉行,議程維持不變,對活動延期帶給所有參會者的不便深表歉意!
本屆峰會以“創新強鏈,雙驅發展”為主題,由深圳市人民政府聯合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集成電路設計分會、“核高基”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總體專家組主辦。
據悉,峰會由多位來自歐亞科學院、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的國內外著名院士專家學者及技術大咖領銜,包含英特爾、亞馬遜、華為、西門子、Synospsy、中興等100多位國際國內頂尖企業領袖齊聚一堂。圍繞集成電路技術與產業應用創新、產業鏈生態與安全機制建設、國際局勢分析與協同發展、技術演進趨勢與熱點應用、資本整合與運作模式創新、芯片與整機產業聯動等方向,共同探討新形勢下的產業發展機遇,助推我國打造創新發展優勢,加快科技強國建設。
在眾多現代科技中,集成電路(芯片)占有獨特地位,是信息處理和計算的基礎,是高科技的核心。全球芯片產業在過去三十多年中保持了高速發展,年均增速近10%,2021年全球市場規模約為5600億美元。集成電路產業在全球經濟體量中的直接占比并不高,約占全球GDP的 0.5%,但其對經濟的影響力卻要大得多。近兩年,汽車產業“缺芯”令很多汽車廠商不得不限產而帶來巨大經濟損失。
集成電路在各行各業的應用廣泛,下游需求結構在過去二十多年發生著顯著變化:計算機行業從1998年帶來超一半的芯片需求,到如今需求占比約三成;通訊領域一度是最重要的需求增長力量,但過去十年在需求占比中基本穩定維持在三成左右。汽車和工業是兩個值得重點關注的下游應用領域。
汽車行業對芯片的消費占比從1998年的4.7%增長到2021年的12.4%。隨著智能化和電動化發展,汽車行業在可見的未來將對集成電路的需求保持強勁增長。工業領域的信息化、智能化帶來的芯片需求增量是另一個重要的增長點。
集成電路不僅是我國第一大進口商品,中國還是全球最大的芯片進口國。進口數據可見,中國市場在全球產業格局中的地位。所以,全球化合作是我們應該堅持的根本。再者,集成電路進口金額不斷提升,也體現其對我國科技發展的重要性。
拋開傳統淡季第一季度,在2022年第二季度,國內集成電路進口數量總量為1395億個,對外需求依舊巨大。同時與去年同期相比,集成電路進口數量下降11.2%。數量下降,主要是受疫情影響以及下游應用端市場需求量降低。另一方面,二季度集成電路進口金額與去年同期近乎持平。這說明,單個進口集成電路的價值有所增加。
當然,除了依靠進口以外,國內半導體設備廠商也是支持國內芯片制造產業的重要力量。國內半導體設備企業的發展也非常值得關注,業績向好。其中,北方華創預計增長超50%,芯源微一季度營收增長超50%,中微公司今年上半年營收增長達47.3%,盛美上半年營收增長75.2%。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半導體設備國產化率在快速提升。
此外,從具體金額來看,上半年國內進口了90多億美元半導體制造設備,預估可以建成10萬片40nm節點的產能。這也一定程度表明了,產能擴充也是國內半導體產業發展的需求。芯謀研究認為,半導體設備仍是主力軍,開放合作必不可少。要消除“痛點”、攻克“難點”、打通“斷點”。長周期產業必須久久為功,堅持長期主義。
更多信息可以來這里獲取==>>電子技術應用-A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