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汽車消費國,占據全球總市場的近三分之一,但另一方面,中國在傳統燃油車領域卻遠遠落后于西方。更讓人絕望的是,燃油車在經過了幾百年的發展后已經進入尾段創新階段,像發動機、變速箱這些核心零部件的技術已經成熟且固化,美、日、歐牢牢卡住關鍵環節,中國只能被鎖死在低附加值領域充當“干電池”,要想彎道超車根本不現實。彎道超不了車,那就換道超車。電動化將中外汽車工業的身位基本拉平,而在智能化時代,中國已經走在世界前列。
汽車智能化的發展,將會對底盤產生新的要求。汽車的底盤將會向著電子化、模塊化與智能化趨勢發展,電子底盤將會成為主流。智能汽車作為數據的重要生產者和使用者,其智能化程度越高,相應的攻擊點就會越多,2022年,汽車數據安全將會成為產業新課題。目前,汽車在安全面臨主要來自三方面挑戰:一是車輛數據安全問題。比如有自動駕駛功能的汽車,具有多種形態的傳感器裝置,而車輛行駛中獲得的數據要受到嚴格監管;二是車聯網安全漏洞問題,如汽車數字鑰匙近年來就被曝出多次重大安全漏洞;三是汽車企業普遍上云之后,傳統安全邊界消失,更加嚴峻的安全風險隨之而來。
智能電動汽車的發展正為產業鏈帶來一系列的改變:不僅推動電池、芯片、快充和高功率半導體滲透率提升,同時會帶來動力電池商業模式的差異、電子電氣架構變革,而算力芯片將成為下一個核心瓶頸。5年內,沒有任何行業會像新能源汽車一樣實現如此高的增長,10年內,也仍然是個成長型的行業。未來10年應該是智能電動車整個產業鏈投資的黃金10年。在“雙碳”倒逼之下,汽車產業要在2030年左右做到碳排放達峰。對產品進行管控,對購買者減碳進行稅收鼓勵,倒逼車企減排。此外,他還提到提升燃油車使用成本、回收利用等方式進行減碳降排。
當下智能汽車已經進入了瘋狂的“內卷”,不管是傳統車企還是造車新勢力,都在朝著智能化的賽道傾斜。從本屆廣州車展我們也可以看出,車企們都拿出了自己在智能化領域的新產品,這些新品最大的亮點就是智能座艙已經成為標配,自動輔助駕駛已裝車,還有各種雷達的數量也在不斷疊加,這些車企就好像在告訴同行和汽車行業,智能汽車如果沒有這些配置,就很難拿得出手,根本就沒有競爭力。
未來總線技術將采用更先進的加密和認證安全協議,更多研發信息消除認證和數據加密機制,提高網絡的安全性。通過動態加密密鑰信息,提高傳輸數據的復雜度,降低車載網絡的安全威脅。總而言之,未來的車聯網技術正朝著高傳輸速度、高實時性、高兼容性的方向發展。網絡化智能汽車總線技術成熟且發展迅速,其網絡安全受到廣泛重視。當前的總線技術受到一定的安全威脅,改革安全方案勢在必行。未來對網聯汽車的安全性和智能性的要求會越來越高,總線技術作為汽車電氣子架構的核心部分,一定會朝著更安全、更高效的方向發展。
對于智能化汽車來說,產品智能化的高度衡量就是其背后芯片的算力,因為智能汽車對算力的需求遠遠超過我們的想象。目前除了我們使用的車載多媒體系統外,汽車的智能輔助駕駛功能對系統算力的要求更高,更需要強大的軟硬件來支持。因此,在汽車智能化、網聯化的發展進程中,安全問題仍不容忽視。另外,汽車電子系統引發的安全故障也在逐年上升,這就要求汽車在設計之初就要全面考慮產品的安全性設計,提高汽車安全水平。智能化時代,汽車安全已經不再是汽車生產部門憑借一己之力就能控制的,而是需要上下游零部件廠商、甚至信息化、互聯網等高科技企業等跨界協同來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