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全球半導體市場正因數字化加速而急劇擴大。由主要半導體廠商組成的世界半導體貿易統計組織(WSTS)預估,2022年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將突破6000億美元,創出歷年新高。
明年市場需求狂熱,WSTS預估2022年全球半導體市場增長8.8%至6014.90億美元規模,首度突破6000億美元大關。而且全球半導體市場在2019-2022連續三年實現正成長也堪稱“難得一見”。
該行業團隊分析稱,由于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導致人們居家辦公等,隨著面向信息設備和數據中心需求的高漲,全球半導體不足情況預計仍將持續,為了確保穩定供應,吸引廠商建設生產基地的競爭也可能會繼續。
據日本共同社12月3日消息,每年日本半導體市場規模預計增長9.3%至476億美元。
半導體,是科技產業發展的核心,也是智能經濟未來的關鍵。
不少人說,這兩年經歷疫情,不僅是生活出現改變,全球數字化發展更是日新月異,像遠距離的線上工作,線上學習、電商視頻直播、以及共享經濟等,這些很多是行業人士預計需要十年演化的場景,在短短一年多就呈現了,而這些都是半導體發揮的正能量。
過去一年,車用芯片的短缺,讓全球不少車企巨頭為“芯”而“荒”。值得注意的是,英國調查公司Omdia的南川明預計,半導體不足將持續到2022年。
值得注意的是,各大半導體巨頭也在互相較勁。12月2日,因特爾CEO帕特·蓋爾辛格(Pat Gelsinger)表示,美國本土企業將使美國對有關知識產權獲得更大程度的掌控權,他呼吁美國優先投資本土芯片商。
“相比于投資臺積電和三星等競爭對手,美國應該增加對本土芯片制造商的投資。”這位英特爾首席執行官如是說。
不過,一邊呼吁美國支持本土半導體,他也不忘一邊開嗆臺積電。他攻擊臺積電稱,臺積電不應優先獲得美國投資補助,上月底他更砰擊另一家半導體廠商超微(AMD)市占率擴大,是英特爾“先借給它的”,應該很快還回來。
帕特·蓋爾辛格攻擊臺積電稱:“臺灣不是一個穩定的地方”,他呼吁美國政府優先補助本土半導體,而不是像臺積電、三星這類企業。
面對英特爾的攻勢,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今天在參加某論壇時被問及,他僅淡淡地回應稱:“不值得回應,我們不會中傷同業。”
當被問及會不會覺得英特爾的說法不公道,劉德音反問對方:“你們覺得呢?相信的人不會很多。”
每年全球半導體將突破6000億美元,這次英特爾攻擊臺積電,顯然是“有的放矢”。
韓國的三星電子上周已宣布,將斥資170億美元在美國得州建造一家新的芯片工廠。在此之前,臺積電于今年6月宣布該公司已在亞利桑那州開始建造一家總投資高達120億美元的芯片廠。英特爾CEO此時發聲,也是向美國政府發起攻勢,隨著未來更多半導體制造業遷往美國本土,本土競爭也必然更為激烈。我們認為,國內半導體行業應有所準備,應對各種不確定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