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美國白宮舉辦了企業芯片峰會重要會議,相關產業巨頭均受邀參加。據悉,包括谷歌母公司Alphabet、AT&T、通用汽車、三星、戴爾、英特爾和臺積電在內的大約20家公司高層參加了此次峰會。
短期訴求為美國汽車產業解決缺芯之困
拜登政府重振美國半導體產業的目的很明確。而此次白宮半導體峰會,也正是拜登政府重振美國半導體計劃的關鍵一環。“此次會議的短期訴求是為美國汽車產業解決缺芯之困,長期目標是提振美國的芯片制造能力。” 芯謀研究首席分析師顧文軍說道。
目前,全球半導體產業“缺芯”問題異常嚴重,美國的形勢也依舊嚴峻。在此前,美國最大芯片代工企業格芯CEO湯姆·考菲爾德曾表示,席卷全球的缺芯潮會持續到2022年或更晚,并預測未來半導體供應會持續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直到2022年或更晚才能有效解決。據悉,此次芯片危機已經影響了很多關鍵行業,包括消費電子,制藥和汽車制造業。其中,汽車行業受到沖擊尤為嚴重,許多汽車廠已經不得不減緩或停止美國各地工廠的生產,外加美國疫情的困擾,使得情況更為嚴峻。
因此,白宮新聞秘書詹·普薩基(Jen Psaki)在峰會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拜登希望“直接從公司那里聽到影響和最有幫助的信息”。因此,此次峰會在企業方面,福特、通用、Stellantis集團等車企的高層代表,以及英特爾、谷歌母公司Alphabet、AT&T、惠普等芯片公司的決策層人員均參加了此次峰會。在會上,通用汽車公司和福特公司發出警告稱,由于零部件短缺,今年可能對他們的收入造成總計45億美元的影響。
與此同時,近年來美國半導體制造業份額急劇下降,在峰會上,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SIA)會長約翰·諾伊弗(John Neuffer)也對此表達了擔憂。“1990年,美國生產的半導體占世界的37%,如今只有12%,此次峰會這是一次絕佳的機會,讓我們能夠一起討論有效解決這一問題的長期方案。” 與此同時,美國總統拜登在此之前也曾宣布向美國半導體制造和研發投資500億美元的計劃,該計劃是作為2萬億美元投資建設基礎設施計劃的一部分。
美國圖謀芯片本土化制造
SIA稱,美國半導體公司占全球芯片銷售額的47%,但僅占全球產量的12%,這是由于美國將大部分制造業外包給了海外,因此,如何大力發展本土集成電路制造成為了美國政府關注的重點。
盡管美國的半導體產業曾享有先發優勢,然而在生產端逐漸轉移至亞洲、本土專注研發后,導致供應端受制。因此,拜登在此次峰會上強調,其2.3萬億美元的基建計劃將“專注于建設美國本土的半導體生產”。
“目前,美國正在大力發展本土集成電路產業,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加大研發支持力度。先前,拜登政府于3月31日宣布將投資500億美元資金用于加強美國芯片制造業,此外,美眾議院要求聯邦政府為與半導體制造、組裝、測試、先進封裝或先進研發有關設施的建設提供數十億美元的財政支持,提高微電子相關研發投入。二是推動半導體產業鏈向美轉移。美參議院要求拜登政府盡快落實《無盡前沿法案》,致力于提升本土半導體產能,并大力推進三星、格羅方德等企業在美擴產事宜。與此同時,目前美國政府也正在積極推動臺積電、三星等晶圓制造龍頭企業赴美建廠計劃,臺積電將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建設共計6個5nm廠,目前臺積電正通過多項措施,為亞利桑那廠招募人才。與此同時,三星的170億美金在美建芯片廠計劃也深受美國政府重視,甚至還引發了美國三地的爭奪。”賽迪智庫分析師張天儀同《中國電子報》記者說道。
任何國家或地區都不可能實現芯片100%本土化
放眼全球,集成電路產業正面臨種種艱巨的挑戰——摩爾定律接近物理極限、芯片創新成本增長、疫情侵襲帶來不確定性等。因此,“閉門造車”早已不是如今半導體產業發展的趨勢,國際合作是關鍵。與此同時,在5G、人工智能、數據中心、云計算、智能汽車等新興應用的驅動下,芯片供應鏈國際化程度仍在不斷提升。集成電路和相關產品的生產和貿易,甚至涉及30多個國家和地區。
因此,盡管美國致力于發展本土集成電路產業,然而,集成電路本身是一個高度國際化的產業。因此,此次白宮半導體峰會邀請了許多例如恩智浦、臺積電、ASML等國際芯片大廠。重振美國半導體制造,同樣離不開國際合作這一關鍵環節。
“無論是對于美國還是中國而言,若想發展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國際供應鏈是關鍵。因為任何國家或地區都不可能實現集成電路100%本土化,因此,對于每一個國際而言,發展半導體產業的同時也需要加強國際化合作,擴大自己的國際朋友圈。”顧文軍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