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南華早報報道,國內半導體和二極管進口在1月至2月期間激增,達到六個月以來的最高同比增長率,其原因是國內的經濟復蘇推動了對計算機和智能手機等電子產品中使用的核心部件的需求。
據中國海關總署周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兩個月,中國進口了964億半導體器件,比去年同期增長了36%。在兩個月的時間里,二極管的進口同比增長了59%,達到996億只。
但是,1-2月半導體進口量環比下降了11%,數據顯示,2020年11月至12月期間,國內的半導體進口量為1083億。
2021年頭兩個月進口半導體的增長可能部分是由于與去年同期相比基數較低,當時冠狀病毒大流行對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造成了嚴重破壞。
在進口速度加快的同時,去年下半年開始出現的全球芯片短缺問題最近又阻礙了一些領先的美國和歐洲汽車制造商的生產。此后短缺一直蔓延到消費電子領域,給諸如使用IC驅動器芯片的顯示面板等產品增加了價格壓力。
盡管晶圓廠發誓要迅速提高產能,但業內專家警告說,供不應求不能通過“翻轉開關”來解決。
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半導體行業協會在最近的一份報告中說:“半導體制造不適合需求的快速和大變動,因為要增加半導體生產需要時間。”
在這種背景下,中美正在探索通過增加政府在國內半導體制造上的支出來更好地保護其半導體供應鏈完整性的方法。拜登政府正在尋求370億美元的資金,以立法支持美國增強芯片制造。
中國每年的芯片進口額超過3000億美元,已成為世界領先的半導體市場之一。2020年,在Covid-19逆境中,來自中國自己的半導體制造業的收入達到了人民幣8,850億元(約合1,361億美元),同比增長20%,是全球同行的三倍。中國半導體工業協會的數據表示。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