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晚間,國內芯片制造龍頭中芯國際發布公告稱,公司計劃在科創板申請上市。
2004年3月中芯國際已在港股上市,5月6日上午,截至記者發稿,中芯國際股價為16.38港元,上漲7.34%,總市值約為844億港元。
此前,中芯國際在美國以ADR的方式上市,但是2019年5月份宣布從紐約證券交易所退出。如今,中芯國際將要回歸A股。
最新公告顯示,中芯國際建議將予發行的人民幣股份的初始數目不超過16.86億股份,占不超過2019年12月31日已發行股份總數及本次將予發行的人民幣股份數目之和的25%。
就不超過該初始發行的人民幣股份數目15%的超額配股權可被授出。人民幣股份將全為新股份,并不涉及現有股份的轉換。
在募資用途方面,根據中芯國際披露,扣除發行費用后,人民幣股份發行的募集資金計劃用于三方面。
40%用于12英寸芯片SN1項目,20%用于先進及成熟工藝研發項目的儲備資金,40%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據了解,12英寸SN1項目是中芯國際旗下專注于14nm及以下先進工藝的中芯南方工廠,預計今年8月全面竣工。
SN1和SN2廠房建設項目位于上海浦東新區張江高科技園區,主要內容包括SN1生產廠房、CU8動力車間和SO8生產調度及研發樓三個大的單體建筑物及一些配套設施。
整體產能來看,中芯國際總部位于上海,擁有全球化的制造和服務基地,提供0.35微米到14納米的晶圓代工服務。
其在上海建有一座300mm晶圓廠和一座200mm晶圓廠,以及一座控股的300mm先進制程晶圓廠在建設中;在北京建有一座300mm晶圓廠和一座控股的300mm先進制程晶圓廠;在天津和深圳各建有一座200mm晶圓廠;在江陰有一座控股的300mm凸塊加工合資廠。
根據集邦咨詢報告,2020年第一季晶圓代工產業全球前五名分別是臺積電、三星、格芯、聯電和中芯國際,中芯國際以4.5%排在第五。
中芯國際 2019 年財報顯示,去年收入約 31.16 億美元,毛利率 20.6%,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 13.7 億美元,創歷史新高。
近期中芯國際將 2020 年第一季的收入增長從原先的 0% ~ 2% 幅度,上調至 6% ~ 8% ,毛利率從 21% ~ 23% 上調至 25% ~ 27%。
此次回歸,一方面中芯國際獲得更多的資本支持,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國內芯片制造、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再加上近期頻頻傳出華為將臺積電部分訂單轉至中芯國際的消息,綜合來看也為中芯國際打開更多想象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