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灣媒體MoneyDJ報道,日本對韓國實施半導體原料出口管制,將引發新一波科技冷戰,全球半導體產業掃陷入斷鏈危機。市場則高度關心,韓國半導體大廠三星(Samsung)是否會因此受到打擊,而晶圓代工龍頭臺積電或將從中受惠。業內專家分析,短期內應不會發生轉單效應,但長期來看,這將打亂三星在發展先進制程的腳步,臺積電可望再拉大與對手之間的距離、讓其領先地位更加穩固。
光刻膠導入難度高 良率影響巨大
日本政府自7月4日起對韓國三項半導體材料實施出口管制,分別為使用在智能面板的氟化聚醯亞胺 (Polyimide),以及用在晶圓制程的光刻膠(photoresist)和高純度氟化氫(Hydrogen fluoride),之后又將韓國從白名單中移除;韓國半導體公司雖可透過專案申請原料進口,但無法享有過去的簡化程序。
韓國也沒有坐以待斃,除給予同等還擊外,據韓媒報導,政府更計劃在明(2020)年大幅提高國家研發支出,以協助國內企業研發關鍵技術,包括工業材料與設備。由于,日本在這三項半導體原料的供應幾乎呈現壟斷,外界擔憂此將不利韓國半導體產業發展,甚至蔓延到全球供應鏈。
究竟這對韓國半導體產業沖擊為何?以晶圓代工來看,一位業內專家分析,雖然三項原料缺一不可,但從時效性的影響來看,以管制光刻膠的沖擊最大。這次日方對韓國主要管制EUV(極紫外光刻)光刻膠,其扮演著先進制程的關鍵推手,更是7nm制程以下的標配;而韓國高達9成的光刻膠都仰賴日本進口,韓國公司想要在短期間內建立好第二供應鏈(second source)、并非易事。
他進一步說明,先不論韓國半導體公司找不找的到第二供應鏈,或是研發出自產材料,晶圓代工原料的驗證時程相當長,從RD部門做原料及機臺的匹配,到小量生產、上千片的試產,再到正式的導入,至少得花上半年到一年的時間,只要日方管制未除,先進制程發展勢必受阻。
此外,從良率來看,光刻機( Scanner )制造速度相當快,每日約2,000-3,000片晶圓,如果原料出問題,影響巨大,從臺積電年初爆發的光刻膠事件即可應證;而高純度氟化氫則是用在濕式蝕刻機(Wet etching),其制造速度慢、約光刻機的八分之一至十分之一,若原料有問題,報廢的晶圓相對少,對良率的影響也較小。
至于在日韓貿易戰下,臺積電是否可以從中得利?該名專家表示,臺積電在全球晶圓代工7nm制程市占率很高(Trendforce預估達9成以上),推估臺積因日韓貿易戰而獲得轉單的空間相對有限;但以長期來看,三星在先進制程的發展上被綁上手腳,這將更加鞏固臺積的長期領先地位。
臺積電7nm趨近滿載5nm進度順利
事實上,自從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聯電相繼宣布退出先進制程后,臺積電、三星就呈現捉對廝殺狀態,而臺積起步較早、取得先發優勢,目前包括蘋果(APPLE)、華為海思、高通、超微(AMD)…等都是大客戶;臺積于7月法說時更表示,7nm產能非常滿,至年底占營收比重將超過25%。
某設備商主管透露,因客戶需求強勁,臺積原本預計明年第二季7nm產能達到10萬片/月以上,目前已陸續購進新設備,要提前到今年底前完成;此外, 5nm進度也很順利,臺積下半年以來連續上調產能規劃,自3.9萬片/月調高到4.5萬片、再到5萬片/月,反映客戶需求十分正向,預計明年第一季可量產。
臺積電近期也調整全年資本支出,先前臺積估計2019年將落在100~110億美元,而為因應7nm、5nm需求,將加速擴充產能,上調資本支出至110億美元以上。
對比之下,日前一度傳出三星搶下NVIDIA 7nm EUV訂單,NVIDIA隨即發表聲明否認,并強調合作對象依然是臺積電,迅速打臉市場傳聞。雖然,三星不停展現發展先進制程決心,積極搶攻7nm市占,更發下豪語要在2020年量產3nm、超車臺積,但從實際接單來看,似乎沒有太大斬獲。
臺積電先進制程規劃:
臺積先進制程可望領先三星兩年以上
日韓貿易戰牽動全球半導體產業,近日看似有和緩跡象,據外媒報導,日本政府為了強調此并非禁運,上周(8/7)對EUV光刻膠發出了出口許可。對此,業內人士則認為,日本對韓管制半導體關鍵原料出口,等同于給韓國半導體公司戴上緊箍咒,除非管制取消或韓國培育出自主原料生產,才有可能將它取下。
市場預估,原先臺積電在先進制程技術領先三星1.5-2年,在這次爆發日韓紛爭后,三星在先進制程的布局上恐受影響,有可能再拉大雙方距離到兩年以上;尤其,發展先進技術是場與時間、資金、技術的全力競賽,在任何一點喪失優勢,都有可能輸了賽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