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康乃爾大學、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于近日發布的2019全球創新指數(Global Innovation Index,GII)調查結果出爐,以產業領域來看,全球專利開發活躍領域已產生變化,醫療技術成為專利活動最活躍領域,制藥業位居第二位,顯示AI、基因組與行動健康應用等醫學創新,將在未來幾年內改變已開發國家與新興國家的醫療保健服務。
臺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觀察2019全球創新指數報告,建議產業界關注兩個重點,一是隨著新興廠商加入衛生醫療領域,新型態市場競局已經形成,也代表傳統衛生醫療領域將受到數字轉型問題沖擊;二是臺灣具備良好產業條件,適合發展醫學創新產業,而跨界整合將是未來的重點課題。
資策會MIC指出,現有健康領域創新主要圍繞在大數據、物聯網與AI為發展基礎,改變了傳統衛生醫療部門的權力移轉,而新科技廠商是通過推出健康相關創新進入衛生醫療領域。
資深產業分析師許桂芬表示,衛生醫療領域競局,類似掌握自動駕駛技術的科技廠商,對傳統汽車產業造成沖擊,隨新興廠商加入未來衛生醫療領域競局,傳統醫療領域將面臨運營模式轉變,或流程創新等數字轉型新挑戰,同時相關廠商也應該及時思考如何因應,即將到來的數字轉型沖擊。
有關崛起中的醫療創新產業,資策會MIC表示,臺灣因具備良好的醫療與健保制度,搭配優異的半導體與資通訊產業先天條件,相當有利于發展智能健康照護產業,過去廠商多數以提供健康或生理量測設備為主,目前也已逐步擴大至疾病追蹤、基因檢測分析、智能醫院等業務范疇。
整體而言,發展醫療創新產業,仍有許多待克服的條件,許桂芬認為,目前健康、醫療與照護服務,還是處于零散、片斷的情形,個人資料缺乏有效的整合,且各項醫療服務的性質又具有差異化,如遺傳基因具備獨特性,健康照護服務則存在區域性,未來應針對文化與地域需求進行跨界整合,才能提供相對應完善的服務。
此外,如何結合AI技術達成健康管理、精準醫療與智能照護,延長民眾健康余命,同時提升高齡者的生活質量與滿意度、減少照護成本,更是未來重要的發展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