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醫療器械行業想要取得進一步的突破,需要醫療器械技術上的創新,取得核心技術的知識產權。但是醫療器械創新需要注意跟臨床需求相結合,要有的放矢,必須瞄準“臨床應用”這個靶心用力。
近來,有很多企業紛紛開始進行人工智能醫療器械的研發,通過軟硬件結合,將醫療器械與數據儲存、處理、傳輸功能,通過這些技術讓智能醫療器械與醫療場景相匹配,從而進一步開拓應用范圍,添加符合用戶需求的功能。對于醫療器械創新的要求也不僅僅局限于提高性能,增加功能等,而是更加直面臨床需求。
與單純的進行醫療器械研發不同,醫療器械的創新研發不能漫無目的地天馬行空,必須要聚焦市場的真正需求,明白患者和醫療人員對于醫療器械的需求,這樣才能從需求出發,攻克技術難題,每一步才能走得更穩。
以歷史為基礎,醫療器械創新屬于絕對的高科技產業,高科技產業普遍應該遵循“頂天立地”模式。“頂天”指的是對核心技術的不斷突破;“立地”指的是技術產品要實現大面積的推廣和落地。“頂天”的目的就是為了“落地”,所以不能本末倒置。醫療器械研發團隊和生產廠家應該從臨床著手,獲取一線臨床工作人員和患者的需求,從而確定技術前進的方向。一項新的醫療器械產品誕生的過程中就包括臨床驗證這個環節,如果等到產品研發成功再在臨床驗證上受阻,對于企業來說就損失太大了。
醫療器械技術上的創新和前進總的來說還是屬于大科學工程中的一部分,對于科學研究來說,市場和用戶的需求是科研的動力來源。而科研成果的落地則是科研能夠繼續進行的保障。在我國有很多這類的成功案例,比如國產大客機的誕生,就是通過對國產科技技術研發水平和市場需求相結合,先設定了整體目標,然后在針對關鍵技術進行攻克。
在醫療器械創新領域,不管是政府還是行業,都一直在尋求獨立自主知識產品的研發和占有。創新不足也是我國各行業普遍面臨的一個問題。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有很多,技術創新的方向與應用需求的不符合也有可能是其中之一。
以目前的醫療器械技術總體水平來看,未來醫療器械技術能夠突破的主要方向就是跟人工智能的結合,所以科研團隊在進行相關研發的時候,一定要先確定技術是否能夠應用到醫療場景中,能否落地,這是關鍵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