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在美國工作多年的張一回國,空降微創出任總裁。當時國內的醫療器械市場完全被強生、美敦力等外企占領。近幾年,受益于分級診療、藥械審評審批速度加快等政策,國產醫療器械行業進入黃金發展期,但行業“多、小、散”的局面仍未得到很大改觀。而且,國內多數醫療器械產品以中低端為主。
國產醫療器械行業進入黃金發展期 但多數醫療器械產品仍以中低端為主
離開微創后,張一創辦了沛嘉醫療,至今,他和很多投資人仍在求索一個答案,“在醫療器械行業,中國為什么誕生不了像美敦力這樣的大企業?”
在近期舉辦的“第三屆醫療健康投資卓悅榜峰會”上,浩悅資本創始人、首席執行官劉浩指出了現實困境,“國內醫療器械企業面臨著兩個大的挑戰,其一,整個行業的基礎門檻偏低。其二,大多數企業的龍頭產品的市場潛力并不大,單一產品的天花板較低?!?/p>
對于醫療器械的龍頭企業,他給出了破局之道——并購重組。
大企業孕育期
相對于藥品而言,醫療器械行業起步較晚、規模也較小。
《中國器械藍皮書》數據顯示,2018 年,中國醫療器械市場規模約為5304億元,同比增長19.86%。但同期中國藥品市場規模達1.71萬億元。行業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全國實有醫療器械生產企業1.6萬家。雖然醫療器械企業數量較多,但絕大部分規模小、競爭力弱。
在廣證恒生首席研究官袁季看來,國內醫療器械企業可劃分為三個梯隊,第一梯隊是邁瑞醫療、新華醫療等細分領域的龍頭企業,占了10%的市場份額,各家公司年收入在百億元左右;第二梯隊是樂普醫療、魚躍醫療等企業,剛成為單一產品的領跑者,各家公司年收入在20億元左右,占了約60%的市場份額;而在市場上大量存在的是第三梯隊企業,在約30%的市場份額中廝殺,平均體量在千萬左右。
截至日前,我國A股市場總計有52家醫療器械上市公司。第一梯隊的領跑者——邁瑞醫療(300760.SZ)發布的年度業績快報顯示,2018年,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137.53億元。而美敦力2018年財報顯示,其營業收入為299.53億美元。
這意味著,在中國市場上,誕生像美敦力這樣體量的醫療器械巨頭的機會仍然存在。對照跨國醫療器械巨頭的成長史會發現,并購是一個繞不開的關鍵詞。
廣證恒生的數據顯示,近20年來,全球行業巨頭美敦力、羅氏分別完成了583億、256億美元的并購,對應醫療器械方面的銷售收入分別由2000年的45億美元、63億瑞士法郎上升至2017年的300億美元、121億瑞士法郎。
而在國內市場,醫療器械并購熱度只增不減。
數據顯示,醫療醫械行業并購數量和金額分別從2014年的125項、28.2億美元上升至2017年的185項、49億美元。
2018年更是一個并購大年。這一年,我國醫療器械行業發生了兩起規模超過50億元的并購事件,分別為藍帆醫療收購柏盛國際(59億元)和威高股份收購美國愛瑯(56億元),在2018年全球所有并購案中金額名列第8位和第9位。在丹麓資本創始人陸勤超看來,“國內在醫療器械領域的投資是加速的,企業之間的并購非?;钴S。”
“整合并購是醫療器械行業的大趨勢?!边@也是此次會議上,多家公司的共識。劉浩說,威高(01066.HK)就是一個不斷“升級打怪”、“殺出重圍”的絕佳案例。2000年,威高在山東成立,主做低值耗材。港股上市后,威高收購了山東吉威,之后又跟美敦力合資成立威高骨科合資,進入高值耗材領域;與日本企業合作,進入血液透析領域。去年威高收購美國愛瑯(Argon)后,其國際化市場有了一個核心平臺。2004年,威高上市首年市值只有6億元,如今高達360億元。
對企業而言,并購除了做大規模外,還能夠快速豐富產品種類,增加競爭力。
袁季提到,醫療器械有30多個細分領域。有些領域已經高度集中,特別是在體外診斷、心血管、脊椎骨科以及醫療影像的細分領域,CR10(在一個行業中,若干最大企業的產出占該行業總產出的百分比)均超過了75%,其中的主要企業基本已經到達其業績的天花板。同時,因為技術成熟快、產品迭代周期短、功能同質化嚴重以及市場化定價等特征,醫械企業容易受到外部競爭的威脅。
張一舉了個例子,沛嘉醫療的優勢是做心臟瓣膜,如果與做腦部相關的器械公司整合,就能形成一個更大的平臺,同時解決國人最關注的兩大問題:心臟與大腦健康?!拔覀円龀筛哂衅脚_性的醫療器械公司,這樣才能跟國際公司平等對話,才能引起他們對中國市場的重視?!?/p>
對于一些小企業來說,并購則是一種退出渠道。景旭創投總裁錢庭梔指出,“目前,創業環境的確是有好的一面,但另外一個層面,我們要看到大量的企業在拿到注冊證之后不知所措,花了兩年產品還是沒有賣出去?!?/p>
對此,浩悅資本副總裁楊振軍給出了一個數據,2017年是上市醫療企業最多的一年,也只有12個醫療器械公司首次公開募股?!坝写罅康钠髽I沒有辦法走上市這條路,而是需要并購整合退出?!?/p>
并購風險
對于并購公司的選擇,袁季給出了理性建議,第一梯隊企業發展重點在于跨賽道并購來突破行業天花板;第二梯隊企業并購重點在于搶占本賽道的市場份額以及技術保鮮。而第三梯隊的落腳點在于構建細分領域的競爭力,并購不宜操之過急。
如果并購太快,整合不當也會成為企業掣肘之痛。2012年開始,新華醫療以并購擴張版圖,3.14億元并購長春博迅75%股權,斥資3.94億元收購威士達醫療有限公司60%股份。。。。。。但因高溢價收購英德生物后業績連續多年不達標,新華醫療發展受到很大影響,公司市值也由2015年最高233.86億元下滑至最低51.46億元。
美國強生在心臟支架上也發生過并購失敗的案例。但強生收購有兩個原則,第一,一定是行業第一或者第二才會收購。第二,一旦變成第三就會賣掉。
美敦力中國基金董事總經理施永輝認為,“如果是跨賽道的合并,不僅看中技術,還要看公司的運營體系、??频哪芰Γ@樣的公司可遇不可求。”
未來可期
“未來20年,中國會大概率成為全球醫療器械市場的第一大市場。”在景旭創投總裁錢庭梔看來,中國醫療器械行業與美國醫療器械行業,甚至是中國制藥行業相比,都有非常大的增長動力。
與上市藥企數量相比,醫療器械明顯處于劣勢。但醫療器械市場增速超過藥品市場增速,約為藥品市場增速的2倍左右;從醫療器械與藥品市場規模相比來看,發達國家基本達到1:1,全球平均水平約為0.7:1,中國市場僅為0.25:1。由此可見,醫療器械市場未來發展空間大。
強生醫療新業務發展部總監華一認為,中國的創新能力很強,比如心臟支架領域,中國企業是從零開始和外企競爭,目前在技術與產品上與外企不相上下?!爸袊t療器械所有的總規模和子行業全部被低估,將來的發展趨勢應該建立在中國制造的能力上,未來國內醫療器械的市場蛋糕要超過醫藥行業?!?/p>
至于未來的投資方向,劉浩認為,一是微創介入器械,特別是針對結構性心臟病方面,中國大大小小的瓣膜公司至少會有兩輪以上的融資,隨著啟明醫療的上市,投資人會對這個賽道持續加碼。二是手術機器人。“這個領域在國內還沒有出現行業龍頭,技術門檻高,但國外的巨頭方向明確,過去一年多的時間,風投把這個行業前十家公司都投完了,這個賽道未來投資也會持續加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