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幾年前印度智能手機爆發一樣,在今年,印度智能電視市場也開始被"外來入侵者"扎推開發,這些"外來入侵者"名單里,中國彩電軍團力量強大,與日韓彩企分庭抗衡,共同瓜分著印度這塊為數不多的沃土。
創維小米輪番轟炸,新品鎖定印度市場
近日新華社報道,中國知名電視品牌創維公司攜旗下德國品牌美茲(Metz)在印度共同推出了六款OLED(有機LED)電視機。據介紹,新一系列的創維和美茲產品擁有精確的圖片和色彩質量,簡潔的外觀和操作便捷的智能功能,允許印度消費者在一個地方訪問所有內容。
創維作為傳統國產彩電品牌的代表,很早之前就已經在印度有所動作,主要通過機頂盒在印度市場保持著多年市場占有率第一的地位,它是第一家在印度開設機頂盒生產業務的中國廠商。利用美茲在印度的市場優勢,創維正進一步加快印度彩電市場的開發。
用創維總裁和美茲海外總裁王澤的話來講,印度是全球第三大LED電視市場。隨著中等消費者的增加,高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以及電視收視率的穩步增長,印度有望實現大幅增長。
不僅創維對印度市場擁有高期待,互聯網電視品牌代表小米,通過借鑒小米手機在印度的成功推廣方式,也在迅速打開印度的彩電市場。
9月27日,小米在印度市場推出了三款小米電視新品,包括小米電視4 Pro 55英寸(售價49999印度盧比,合人民幣4700元)、小米電視4A Pro 49英寸(售價29999印度盧比,合人民幣2800元)和小米電視4C Pro 32英寸(售價14999印度盧比,合人民幣1400元),以高性價比和不同層次的售價戰略,加緊對印度彩電市場的布局。
事實上,從今年年初正式進入印度市場的小米電視已經在印度嘗到了甜頭。研究機構IDC近日發布2018第二季印度智慧家居市場報告指出,小米智慧電視今年2月在印度市場首次亮相,到第二季,出貨量就暴增2倍,成為印度智慧電視第一品牌。
數據顯示,過去6個月,小米電視在印度累計出貨量超過50萬臺,挑戰位居印度電視市場龍頭的韓國大廠三星。截至目前,小米電視已經占據整個印度電視市場超過10%的份額。
創維小米輪番對印度彩電市場進行新品轟炸,也讓外界將目光再一次聚焦印度。行業相關人士猜測,印度將是中外彩電企業角逐的下一戰場。
三方制衡,印度彩電市場劍拔弩張
以創維小米為代表的中國彩電品牌緊鑼密鼓地布局印度彩電市場,在這之外,印度市場競爭其實呈現了三方勢力制衡的局面:一是中國老牌彩電企業如創維、海爾等早早布局印度市場;二是日韓等外資彩電大佬如三星、索尼等霸居印度主流市場多年;三是新興彩電品牌如一加等積極參與,攪動印度彩電市場這池春水。
首先,國產老牌彩電企業海爾/TCL等爭搶印度市場份額,在當地進行了深度布局。公開資料顯示,海爾于2004年進入印度市場,是最早進入印度市場的中國家電品牌,目前在印度市場已隨處可見海爾彩電等全品類家電,海爾彩電更是深受當地用戶的青睞。
最近有消息稱,海爾還將繼續擴張印度市場,考慮收購印度本土電商公司Videocon。另外繼2017年海爾在印度南部浦那設立第一個工業園之后,海爾9月7日又在印度北部設立的第二個工業園舉行簽約儀式,不斷加強對印度市場的投資。
除了海爾,TCL今年也提出進入印度的明確目標,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9月初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TCL將會重點突破印度市場。今年4月,TCL旗下雷鳥電視在印度新德里發布全新印度電視品牌iFFalcon,并與Yupp TV, Eros Now, Flickstree等內容提供商達成戰略合作。
而且10月8日,TCL更攜65X4智能電視新品亮相印度,這是印度首款通過谷歌認證的Android QLED電視和人工智能電視。憑借4K UHD,Harman Kardon揚聲器、微調、語音搜索和Chromecast等尖端功能,65X4引起印度業內的高度關注。公開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TCL彩電在印度市場銷量增長120%,其增長速度遠遠跑贏大市場,特別是大屏幕和4K電視獲得很高的人氣。
其次,除了傳統國產彩電品牌以外,三星、索尼和LG等外資品牌在印度市場也擁有很強的用戶基礎。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這三大電視品牌在印度平面電視市場的合計占有率超過70%。相比中國傳統廠商更早進入印度,日韓彩電品牌先入為主,至今依然占據著印度彩電市場大部分份額,這是中國本土品牌想要進一步開辟印度市場的一大勁敵。
如果說老牌國產彩電和日韓外資品牌在印度相愛想殺已經十分慘烈,那么新興彩電品牌的加入,無疑又使這場爭奪戰戰火升級。新興彩電品牌隊伍中,一加算是典型。前不久,剛宣稱要跨界造電視的一加,又被曝出也一直在探索印度市場,意欲推出獨立的電視垂直業務。
眾所周知,一加手機業務在國際市場推廣要比在國內推廣優秀很多,長久以來,一加手機都堅持海外戰略,并且在印度市場手機銷售表現也一直很好。據了解,一加手機印度市場的營收占其海外總營收的70%。效仿一加手機業務那樣,一加智能電視也步步進入印度市場,并且面向全球開拓智能電視戰略也在意料之中。
中國傳統彩電品牌、日韓外資勢力,外加新興電視企業構成了印度市場的三方制衡格局,而他們的爭奪,也讓印度變成了"好吃的肉",紛紛搶食。中國品牌與日韓品牌的認知差距在不斷縮小,印度會是中國彩電軍團制勝的又一方領地么?
印度還是那根"難啃的骨頭"
究竟是"好吃的肉"還是"難啃的硬骨頭",想必每個進軍印度的彩電企業心中都自有定數。類似于上世紀90年代的中國,印度消費者對彩電的需求正處于快速增長階段。印度中國文化經濟促進會(ICEC)的資料顯示,只有40%的印度家庭擁有電視機,未來印度彩電業的前景十分廣闊。
不過除了極大的上升空間外,各方彩企還必須要面對的現實是,印度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市場發展狀況比較復雜,這成就了印度彩電"難啃的骨頭"之說。
一方面,就印度消費能力來看,其經濟體制較為特殊,貧富差距懸殊,中產階級嚴重缺失,這直接導致市場消費能力普遍不高,價格仍是衡量產品的唯一標準。因此,彩電市場競爭仍存有諸多變數,更有"劣幣驅逐良幣"的隱患。
另一方面,鑒于印度消費者的消費水平狀況,目前印度居民收看電視的方式主要有三種:有線電視、衛星電視和地面電視。據印度廣播聽眾研究委員會的數據,截至2018年7月,印度家庭有線電視的市場份額最大,占比超過50%。
特別強調,印度30歲以下的人口占60%,但智能電視的普及率僅為23%,OLED/QLED等高顯示技術的電視機更是被束之高閣。目前,印度彩電市場仍停留在低端需求階段,正追逐高端技術創新的中國彩企和日韓外資企業,想要短時間在印度打開高端局面以求利潤并不是一件易事。再加上印度近年在貿易政策上的調整,進一步加大消費電子產品關稅,使得彩電品牌在出征印度市場上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綜上來看,印度彩電市場盡管擁有很大的上升潛力,但因經濟、政策及消費狀況等方面的掣肘,印度彩電對廣大彩企來說仍是一塊"難啃的骨頭"。
面對印度彩電市場的現實,中國彩電品牌想要在印度市場有所作為,建議不能走中國市場的老路,以低價吸引消費者的方式更不可取。一旦當地消費者給品牌貼上低價標簽,日后印度消費水平提升,彩企想要再轉型高端會有很大的障礙。中國互聯網電視品牌目前所遭遇的尷尬現狀便是前車之鑒,所以,無論怎樣,彩電企業在印度樹立高端和高品質形象才是正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