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量子計算
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領導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在半導體量子計算芯片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實驗室郭國平研究組創新性地引入第三個量子點作為控制參數,在保證新型雜化量子比特相干性的前提下,極大地增強了雜化量子比特的可控性。國際應用物理學頂級期刊《應用物理評論》日前發表了該成果。
開發與現代半導體工藝兼容的電控量子芯片是量子計算機研制的重要方向之一。由于固態系統環境復雜,存在著電荷噪聲、核磁場等各種退相干機制,不同形式的編碼方式都有一定局限,比特的超快操控與長相干往往不可兼得。郭國平研究組2016年首次在砷化鎵半導體雙量子點芯片中實現了量子相干特性好、操控速度快、可控性強的電控新型編碼量子比特,將傳統電荷量子比特的品質因子提高了10倍以上。
近期,為了提高雜化量子比特能級可控性,研究人員將非對稱思想進一步運用到三量子點系統,將原有的雙量子點結構擴展成線性耦合三量子點系統。他們通過理論計算分析發現,當中間量子點與其兩側量子點耦合強度非對稱時,電子在雙量子點中演化的能級結構可以被第三個量子點高效地“間接”調控。在實驗中,他們首先通過半導體納米加工工藝精確制備出非對稱耦合三量子點結構,再利用電子的原子殼層結構填充原理,巧妙地化解多電子能級結構復雜性這一難題,構造了具有準平行能級的雜化量子比特。在保證比特相干時間的情況下,通過調節第三個量子點的電極電壓,清晰地觀察到比特能級在2至15GHz范圍內連續可調。
高效調控量子點系統能級是半導體量子計算領域的一個難點問題,該工作不僅為雜化量子比特的可控性問題提供了一個可能的解決方案,也為半導體量子計算提供了一種新調控思路。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