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標準動車組“復興號”在京滬高鐵正式雙向首發。“復興號”試驗速度可達時速400公里及以上,與“和諧號”相比設計壽命更長,車內隨時充電、連WiFi。
目前,“復興號”中國標準動車組有“CR400AF”和“CR400BF”兩種型號。按照中國鐵路總公司新的動車組編制規則,新型自主化動車組均采用“CR”開頭的型號,“CR”是中國鐵路總公司英文縮寫,也是指覆蓋不同速度等級的中國標準動車組系列化產品平臺。型號中的“400”為速度等級代碼,代表該型動車組試驗速度可達400km/h及以上,持續運行速度為350km/h。“A”和“B”為企業標識代碼,代表生產廠家;“F”為技術類型代碼,代表動力分散電動車組。紅色的是中車四方的AF,黃色車頭是中車長客的BF。今后,中國鐵路總公司將根據運輸市場需求,逐步研發CR300和CR200系列中國標準動車組。
作為中國最新一代的標準動車組,“復興號”到底有哪些過人之處?小編這就為您“揭秘”。
“復興號“與“和諧號”有何不同?
眾所周知,中國高鐵發展走的是“引進吸收消化再創新”的道路,當初從歐洲、日本引進了1型車、2型車、3型車和5型車四種不同的技術平臺,形成了第一代以CRH2、CRH3、CRH5為代表的高鐵成員。
第二代就是基于以上技術平臺造出的以CRH380系列為代表的高鐵產品,基本算是自主設計。目前老百姓經常乘坐的高鐵動車組列車就屬于此類。
“中國標準動車組與CRH380系列最根本的區別在于我們構建了一個完全自主的動車組產品平臺。以前我們雖然做了很多自主改進,但基本還是在原來的框架下進行的,今后有了自己的技術平臺,以后的自主研發就不會受到限制。”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機車車輛研究所研究員張波解釋說。
為打造適合中國國情、路情的高速動車組設計制造平臺,實現中國高速鐵路動車組自主化、標準化和系列化,在中國鐵路總公司主導下,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技術牽頭,集合中車集團及相關企業的力量,開展了中國標準動車組設計研制工作。
中國標準動車組構建了體系完整、結構合理、先進科學的技術標準體系,涵蓋了動車組基礎通用、車體、走行裝置、司機室布置及設備、牽引電氣、制動及供風、列車網絡標準、運用維修等10多個方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張波介紹說,中國標準動車組大量采用中國國家標準、行業標準、中國鐵路總公司企業標準等技術標準,同時采用了一批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具有良好的兼容性能,在254項重要標準中,中國標準占84%,軟件全部是自主開發。中國標準動車組整體設計及車體、轉向架、牽引、制動、網絡等關鍵技術都是我國自主研發,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
更值得關注的是,中國標準動車組解決了目前CRH380系列不能“互聯互通”的問題。CRH380系列技術平臺的標準系統不統一,沒有做到標準化統型,不僅司機的操作臺不一樣,連車廂里的定員座位都不一樣,無法相互替代。中國標準動車組的“標準”,意味著今后所有高鐵列車都能連掛運營,互聯互通。只要是相同速度等級的車,不管哪個工廠出品,不管是哪個平臺出品,都能連掛運營,不同速度等級的車也能相互救援。
真的由“引進吸收消化”到先進水平了嗎?
知乎用戶譚宇軒表示:
如何來衡量這個工業技術我說不上,不過我可以說些目前的問題。
CR400A的牽引變流器我是見過的,在結構上與之前的和諧號系列有很大不同,貌似是主輔一體式設計,整個變流器體積比之前大,器件整個更像是嵌入腔體,走線在內部,與之前的底部下掛式有區別,另外變流模塊也完全是不同的樣子,模塊應該完全是自己的設計,因為之前日本平臺的物料和現有完全不同,當然質量技術方面我認為日本人有自己的沉淀,具體現在的水平是否超越日本很難說,目前沒有一個具體的界定,不過如果供應商質量水平包括性能能達到日本器件的水平,那就肯定是領先世界了。
目前最大的問題還是在IGBT,這個就不多說了,不過公司在這方面的發展速度很快,引進吸收消化這個詞說的非常準確,中國在自主知識產權上一點也不差。
說這么多其實只是要告訴大家,設計水平并不能代表工業水平,因為制造水平與日本德國還有很大差距,我們從沒見過日本德國是怎么生產自己的高鐵設備的,這一點很奇怪,目前在這種高端裝備的制造上,中國可以說是摸著石頭過河,至于是不是先進,我相信隨著這種世界水平交流,會有一個鑒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