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醫療設備是近年來的熱點話題,運動手環、計步器、血壓測量器、血糖監測儀等等已經普及到不少家庭中去。
ADI公司亞太區醫療行業市場經理 王勝 先生
然而,可穿戴醫療設備目前一直只被廣泛應用于淺層的健康管理層面,如何進入深層的醫療診斷領域,這會遇到何種困難,其技術發展又會呈現怎樣的趨勢。ADI公司亞太區醫療行業市場經理王勝先生認為:“對于傳統專業的醫療設備廠商,早已經有很多可穿戴式的醫療級診斷產品在醫院內或醫療機構被使用,當然需要通過相應的醫療標準的認證。對于消費領域的健康可穿戴產品,如果想進入醫療診斷領域,其設備也必須要通過相應的醫療設備標準認證,這也將是最大的調整和困難之一。除此以外,醫療級的設備市場渠道,運用和銷售模式與消費類的移動健康產品都是差別巨大的,所以品牌的培育以及業務模式的創新,也將是回避的障礙。但我們仍然相信很快就會出現消費領域的可穿戴廠商開發出醫療級別(通過醫療認證)的可穿戴產品,并提供相應的健康類服務。而且,醫療設備廠商,也在躍躍欲試進入院外的醫療應用領域。二者是不同領域,需要長期全局的戰略考慮,但二者的漸進融合是長期的趨勢所在。”
人類在未來是否會持續使用可穿戴醫療設備也是消費者的疑問之一。王勝先生認為:“如果從‘未來’的角度來看,可穿戴設備將會無處不在,而且會有越來越多的’無感式‘的功能,即用戶在不知不覺中,并且不打破任何使用常規和習慣的情況下,可穿戴設備已可以采集各類有用數據包括一定健康類的指標,并做相應的處理,進而提供更有價值的處理反饋意見,各類專業的服務供應商也將提供更加及時便捷的數據發掘的深度服務。我相信,到那時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長期使用可穿戴健康設備。”
王勝先生也對未來哪些類型的可穿戴醫療設備會受消費者的青睞做出了預測:“體征信號監測類的可穿戴產品。尤其是可以監測數據的長期性和趨勢性變化可以消費者和醫生解決各自問題的設備。消費者和醫生關心的問題都是,在院內設備以外,如何避免疾病的發生,即預防性,以及疾病的早期發現和治療,即院外延展性;所以能夠解決這類問題的設備將得到市場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