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中國調頻頻段數字音頻廣播即CDR標準可提供靈活的頻譜模式,本文針對其關鍵技術——正交頻分復用的調制技術進行研究與設計。分析子載波矩陣的構造,完成OFDM符號的有效子載波設計,對FFT設計采用改進基-2蝶形降低乘法器數目,利用塊浮點數計算實現高精度,采用流水線方式優化設計流程。用Verilog HDL語言實現OFDM符號生成與FFT的設計,進行FPGA綜合仿真。與MATLAB仿真結果對比表明,成幀載波可實現數模同播,FFT變換準確性高,符合CDR調制系統的要求。
關鍵詞: 中國調頻頻段;正交頻分復用;子載波矩陣;改進基-2蝶形
0 引言
隨著數字技術的不斷發展,數字化演播室的建設已在我國相應的影視機構及電視臺進行。2013年,由國家廣電總局指示,2015年~2016年我國將會對地級以上城市完成數字音頻廣播的實行[1]。
因我國DAB標準1.536 MHz信道帶寬受限于FM/AM的兼容問題[2],2013年8月我國提出了一種CDR(China Digital Radio)即調頻頻段的數字音頻廣播標準,發布了復用和信道編碼調制的相關標準[3]。其可實現靈活的頻譜模式,而其核心模塊之一為正交頻分復用調制即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目前以OFDM調制為數字信號處理技術,即運用數字信號處理算法完成各子載波的產生和接收,不僅簡化了系統的結構,同時利用各子載波上的頻譜相互重疊提高了頻譜利用率。因所得頻譜在一個OFDM周期內具有正交性,為此接收端可實現信號的復原而不失真[4-5]。
本文對CDR標準中采用的OFDM調制系統的原理進行研究與設計。對CDR標準使用的數模同播的子載波形式進行分析,研究各個信號的有效子載波組幀,實現頻譜的靈活性選擇,對FFT變換采用32位浮點數格式,達到高精度的要求;整體的處理器和乘法器、地址模塊、控制模塊等采用流水線設計,有利于對速度的提高;利用改進的基二傅里葉變換法,降低硬件資源的使用。通過在FPGA軟件平臺綜合仿真,用MATLAB對結果驗證分析,結果表明,本系統載波組幀可實現數字與模擬頻道同時播放,FFT變換準確性高,讀取速度快,符合CDR調制系統的要求。
1 CDR系統的OFDM調制原理
1.1 CDR系統的物理層結構
調頻頻段數字音頻廣播信道物理層的編碼和調制框圖如圖1,將來自上層的業務數據、業務描述和系統信息進行相應的信道編碼,包括擾碼、LDPC編碼、卷積編碼、星座映射等,達到高效編碼的效果,把結果和離散導頻進行M子矩陣的構造,形成OFDM符號,最終進行OFDM調制,實現數模頻譜的靈活選擇[6]。
1.2 OFDM符號幀形成原理
CDR標準中調制輸入的來源是:業務數據、業務描述信息、系統信息三大數據經過信道編碼之后形成的有效子載波。同時根據標準產生相應的離散導頻,經過QPSK調制之后獲得相應的導頻子載波信號,而后將業務數據、業務描述信息子載波和系統信息子載波進行復接,并映射到相應頻譜模式上,形成OFDM頻域符號[7]。
OFDM符號包含虛子載波、連續子載波、離散子載波以及數據子載波,相應放置的信息就是零信號、系統信息、導頻以及業務數據、業務描述信息。其中,業務數據、業務描述信息、系統信息已由前面編碼獲得相應子載波,離散導頻根據如圖2所示生產器,產生兩隨機信號,進行QPSK調制即可獲得。傳輸模式為1和3時,pl=62NI,傳輸模式為2時,pl=32NI,兩路信號為:
pI={pI1,pI2,…,pIi,…,pIpl}
pQ={pQ1,pQ2,…,pQi,…,pQpl}
形成的比特流形式為:
pI1pQ1,pI2pQ2,…,pIpl pQpl
1.3 OFDM調制原理
中國調頻頻段數字音頻廣播調制模式為OFDM調制。其調制系統即正交頻分復用,將來自組幀形成的OFDM符號中以幀為基礎的,輸入到OFDM調制系統。在規定的高頻帶寬B內均勻安排N(2r)個子載波,OFDM將高速串行數據變換成多路相對低速的N個并行數據,而后將N路符號,每2個輸入比特映射為I值和Q值。各子載波間須有足夠的頻率間隔,但對于各個子載波正交的信號頻譜,雖然其頻譜間有重疊部分,但解調時因為正交性仍能夠正確解調出每個載波的調制符號。具體的OFDM信號頻譜圖如圖3所示。
根據分析,單個OFDM符號內含有多個已調制的子載波合成信號,其中,每個子載波可進行QPSK或正交幅度調制符號的調制處理。由前可知,實現OFDM調制需在接發兩端設有N個等級差頻率的振蕩器,N的值低至幾百多至幾千,常用的是2 000多或者4 000多,實現起來難度大,為此采用數學方法幫助實現,具體是利用離散傅里葉反變換和離散傅里葉變換。反變換輸出的符號數據的生成是由所有子載波信號經過疊加而得,即通過采樣連續的多個經過調制的子載波的疊加信號實現。同理,解調可以由DFT得到。在實際應用中,通常用IFFT/FFT來代替IDFT/DFT[8-10]。所以,IFFT是本文所討論的核心算法。
2 CDR系統的OFDM調制系統設計
CDR調制系統實現包含兩個部分,分別是OFDM符號組幀模塊和FFT模塊。組幀模塊采用M子載波矩陣構造,按照頻譜模式將各個元素從左至右依次填充至每個OFDM符號中的有效子載波上,具體設計如2.1節說明。OFDM調制由傳輸模式和頻譜模式共同確定,本設計選用傳輸模式1,使用的點數是2 048點,數據體的循環前綴為240點,具體設計將在2.2節具體介紹。
2.1 CDR標準的OFDM符號組幀設計
首先構造一個含有4SN(NV·NI)個子載波的載波矩陣,即一個邏輯幀,以傳輸模式1為例,SN=56,NV=242,NI=1,子載波矩陣填充的元素是除虛子載波外的有效子載波元素,載波矩陣形式如下:
其中,MS為子載波矩陣的一個子矩陣,表示一個邏輯子幀,由56個OFDM符號構成。
其次,按一定規律進行填充,填充方式具體如下:
(1)系統信息元素按固定的行和列位置填充,放置元素為216 bit,放置元素位置如表1所示。
其中,1~27行、28~54行填充相同的元素,55~56行把1~2行的元素進行復制。
(2)離散導頻的填充,子矩陣中位置行a與列b的值如下:
若傳輸模式為1或者3:
(3)數據導頻的填充,將每個子矩陣中前兩行剩余位置填充業務描述信息,其余填充的是數據信息。
如此便完成子矩陣的形成,而后按從上而下,從左至右填充子載波矩陣,最后映射形成一個邏輯子幀。
2.2 CDR標準FFT設計
本系統采用DIT方式完成基-2蝶形運算,采用流水線方式以及雙端口的RAM、ROM。首先,輸入的數據先存儲在雙端口RAM1中,接收所有數據之后,預置旋轉因子在ROM中,將輸入數據進行塊浮點變化后進行FFT變換,輸出結果置于RAM2中,在一個判斷模塊的作用下,將RAM2輸入RAM1中,循環FFT變換,將高位地址進位存于下一個模塊中,最終加入保護間隔輸出即可。如圖4所示。(1)改進基2-蝶形單元設計
蝶形運算基本規律如下兩式:
Xm+1(i)=Xm(i)+WNrXm(j)(1)
Xm+1(i)=Xm(i)-WNrXm(j)(2)
由式(1)、式(2)可得,一個蝶形運算單元存在復數乘法運算,一般復數乘法需要3~4個乘法器。但是基-2的蝶形運算具有特殊性:在一個蝶形運算中需要取數據Xm-1(i)和Xm-1(j),而只存在一次的復數乘法,即可以用兩個時鐘周期來完成一個復數乘法,利用這一點,可以減少乘法器的數目,同時不降低處理速度。本系統根據實部、虛部共用一個乘法器,減少了硬件資源。同時為了提高工作效率,采用流水線方式,最終設計是經過浮點模塊處理后,r次循環蝶形變化而成。蝶形單元的硬件結構設計如圖5所示。
(2)地址控制設計
控制單元是整個設計的核心模塊單元。本設計采取的方法是將控制信號的所有使能由一個硬件層控制實現。本文將已生成的旋轉因子預置在存儲器中,將所有數據讀入后進行連續的r次FFT變換,有些地址可不變。對于點數為2 048的FFT算法,進行變換后,在保持順序不變的前提下,其后一級上一半蝶形運算的旋轉因子恰好是前一級的旋轉因子。為此,大大降低了旋轉因子存儲器的多余操作,從而降低了系統功耗。所有地址的控制通過寄存器直接置位生成,快速地址的生成便可實現,且有利于可配置性的設計與實現。
(3)流水線設計
流水線設計具體框圖如圖6所示。
在順序執行過程中[11],蝶形運算單元的工作遵循讀數、計算和輸出三個步驟。在進行蝶形運算的同時,對存儲器的存取處于暫停狀態;反之,當從存儲器中讀取數據或將結果存入存儲器時,蝶形運算單元的乘法器和加法器也停止工作。這種處理結構的工作效率不高。為了進一步減少運算時間,提高處理速度,可以使乘法器和加法器等運算單元和存儲器在工作時處于“匹配”狀態。因此蝶形運算單元采用流水線(pipeline)工作方式,使運算結果連續輸出。
3 結果仿真與驗證分析
根據前面的設計原理,應用Verilog HDL語言進行代碼編寫。以一個子幀為例,使用B類頻譜模式OFDM符號,具體表詳見中國調頻頻段數字音頻廣播標準[7]第42頁和43頁。獲得的填充位置如圖7所示。
上圖中數字0表示虛載波,存放模擬信號;1表示系統信息,具有固定位置;3表示離散導頻,位置具有離散性;4表示業務描述信息,位于每個OFDM符號的前兩行;5表示業務數據信息,除去以上填充位置都為數據信息元素。與MATLAB仿真結果完全一致。
將獲得的OFDM復數符號作為本設計的FFT處理器的輸入。采用Verilog HDL語言,在FPGA平臺上綜合仿真實現。圖8是綜合仿真的輸入和輸出。
將輸出獲得的調制結果輸入MATAB進行畫頻譜,使用矩形濾波器進行濾波。圖9為調制后的功率譜密度,根據仿真圖可以得到,400 kHz帶寬下的系統有效帶寬為50 kHz,占比率為1/8。通過理論系統有效帶寬與仿真系統有效帶寬的對比,實際系統有效帶寬達到了標準系統的要求,驗證了整個系統的正確性。
4 結論
本文完成了CDR標準的調制系統的研究與設計,應用Verilog HDL語言實現了CDR標準的OFDM調制符號生成器,利用改進的二進制,采取流水線設計,同時采用新穎的先接收后變換方式,完成FFT模塊的設計,準確獲得OFDM符號填充子載波,所得頻譜帶寬占比為1/8,完全符號標準要求,表明該設計可實現數模同播調制,設計的功能仿真達到要求。因本標準最新頒布,還未找到同一標準的調制設計文獻進行比較說明,本設計對后續的CDR研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 黃熹媛,蘇凱雄,陳俊.基于LDPC碼的DAB系統性能分析[J].有線電視技術,2013(12):84-86.
[2] ETSI ES 201 980 V3.1.1.Digital Radio Mondrian System Specification[S]. 2009.
[3] 盛國芳,王濤.調頻頻段數字音頻廣播系統的實驗性能測試[J].廣播電視信息,2014,40(16):44-48.
[4] 李蕾,宋建新.OFDM系統中視頻傳輸的調度算法研究[J].電視技術,2012,36(5):53-56.
[5] KROEGER B W, PEYLA P J. Compatibility of FM hybrid in- Band On-Channel(IBOC)system for digital audio broadcasting[J]. IEEE Trans on Broadcasting, 1997,43(4):421-430.
[6] 高鵬,盛國芳.調頻頻段數字音頻廣播系統研究[J].廣播電視信息,2014,40(11):27-30.
[7] GY/T 268.1-2013.調頻頻段數字音頻廣播第1部分:數字音頻廣播信道幀結構、信道編碼和調制[S].2013.
[8] 居敏,許宗澤.OFDM系統基于矩陣開方的盲信道估計[J].電子與信息學報,2009,31(6):1371-1375.
[9] 孫晶,周麗麗.OFDM符號同步技術以及總體電路設計[J].自動化技術與應用,2011,30(9):24-31.
[10] BERTHOLD U, JONDRAL F K, BRANDES S. OFDM-based overlay systems: a promising approach for enhancing spectral efficiency[J]. 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2007(12):52-58.
[11] 蔡可紅,黃繼業.基于FPGA的FFT設計[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