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關于物聯網的未來曾經看起來如科幻故事般精彩:所有原本沒有感知能力的“物”本身,因為裝備了大量的傳感器、處理器和軟件,不僅能夠產生大量的數據(現實工況、運行數據、周遭環境等),而且可以通過廣泛分布的互聯網,將數據傳遞給人類。人類則對“物”所發出的數據進行收集、整理、分析,并及時給予反饋——在所接收到到反饋數據驅動下,“物”本身就可以進行自我修復,或者修改運動規矩。
物聯網的出現,使得“物”開始能夠“思考”、“自主”處理問題、感知環境變化,甚至開始具備了某種類似生命的特征。無疑,這極大改變了人類與現實的互動模式。那么,美好的物聯網該如何實現?
事實上,物聯網涉及了目前幾乎全部的IT領域和技術:云計算、大數據、通信、傳感器……失去任何一部分的參與,物聯網都難以落地。同時,物聯網的應用也一定不是行業性的應用,因為無論是制造業、金融業、零售業、服務業、交通業、物流行業等,只有涵蓋的行業越多,物聯網的價值才能夠完整地得到體現。
如此包羅萬象的物聯網,誰有能力可以調動這樣大的一盤棋,能夠將其從一個遠景的概念變成現實?
筆者認為,物聯網的核心是即將出現在物聯網當中的每個數據節點——“物”,因為只有具有“智能互聯”特征的“物”越來越多,滲透到各個行業和領域,才能夠真正帶來有價值的數據和信息,也才能夠實現對“物”本身的管理、控制和引導。因此,作為物聯網的主體,“物”的價值不僅是物聯網的核心節點,也應該是物聯網是否能夠得以推廣和深入應用的關鍵。
從這個角度講,能夠將物聯網從概念變成現實的主導者,必須非常了解工業的業務模式,清楚每件工業產品的誕生、使用、維修和報廢的完整過程——從而能夠從源頭上保證未來的“物”都具有智能互聯的特征;同時,其還必須與IT行業建立非常密切的關系,能夠了解IT技術的進步,與IT系統提供商進行深度合作……
“首先,我們從CAD系統開始進入制造業,我們積累了多年的工業企業經驗,能夠以工業產品為核心,實現全生命周期管理;其次,從我們IT技術的角度講,我們通過收購,已經基本實現了物聯網解決方案的產品組合。”GE物聯網項目的戰略合作伙伴,PTC公司全球企業傳播副總裁Jack McAvoy日前在接受采訪時認為,從現實的應用角度講,原本是PLM系統提供商的PTC具備了一些先天的優勢,因此其解決方案也更具有落地實施的必要。
兩年前,2013年的最后一天,PTC以一個PLM系統服務商的身份宣布,以1.12億美元的價格外加高達1800萬美元的可能收益,收購了ThingWorx。宣布從技術層面,以CAD系統為源頭,進入物聯網領域。
2014年8月,在完成對ThingWorx的收購大半年以后,PTC又收購了Axeda公司。Axeda是提供將機器和傳感器安全連接到云端的解決方案的開發商,提供以收集和管理物聯網機器和傳感器數據為主要功能的軟件產品,從而為該物聯網解決方案打下來云平臺的清晰印記。
2015年5月18日,PTC宣布出資約1.05億美元收購ColdLight。ColdLight是一家來自美國的大數據機器學習和預測分析系統提供商,其自動預測分析平臺Neuron采用人工智能及機器學習技術,通過自動、持續的數據學習,可以動進行深度數據挖掘、發現模式、構建驗證的預測模型并將信息發送給所有類型的應用或技術。
ColdLight將與ThingWorx平臺相結合,可以對來自設備和傳感器的數據進行有效的數據分析,應對包括檢測數據的故障模式、建模相關性分析、故障預測、調整措施規定。
物聯網最具有價值的部分,就是來自現實世界的數據信息的傳遞、收集和分析,并反饋應用到虛擬設計。有了ColdLight和ThingWorx的組合,對于現實世界數據信息的處理就不是“能與不能”的關系,而是到底深度是怎樣的設置問題。
2015年5月21日,PTC宣布:將與現場服務管理解決方案提供商ServiceMax達成合作伙伴關系,從產品層面上,ServiceMax將為ThingWorx產品組合提供支持,增強客戶應用遠程、預測及前瞻性服務的能力,實現以成效為導向的商業模式。
與IT領域的物聯網系統提供商不同,PTC的物聯網解決方案再次抓住了問題的核心:物
即便在PTC的物聯網解決方案在軟件層面,具有了相對的完整度,但距離物聯網得以大面積使用還是具有相當的距離。
“最初在CAD軟件領域,PTC并非是一個擅長與其他公司合作的公司,” Jack McAvoy坦率地表示,物聯網是一個涉及眾多行業和技術的解決方案,因此PTC的愿景是構建一個物聯網的生態環境,從而在每個行業、每個技術層面,都能有更多的系統提供商和合作者加入,以期最終形成一個真正有實用價值的物聯網解決方案。“我們現有的500家物聯網解決方案的用戶證明,我們截至目前的戰略和方向是正確的。”
筆者認為:物聯網是眾多IT技術當中,最有機會使工業和人類從中直接受益的應用模式。但是不能否認的一點是,其涉及到的技術和行業太龐雜,也更寬泛,以現有的解決問題的思路,很難找到一個可行的思路,將其真正推廣和應用下去。“物聯網生態系統”,這種更加開放的思路,與目前整個IT領域“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周期化需求恰好吻合,因此,不失為一個解決問題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