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標識碼: A
DOI:10.16157/j.issn.0258-7998.2015.08.027
中文引用格式: 朱楠,趙洪博,孫超,等. 一種基于EKF和ANN的車載組合導航方法[J].電子技術應用,2015,41(8):94-96,100.
英文引用格式: Zhu Nan,Zhao Hongbo,Sun Chao,et al. A novel integrated method using EKF and ANN in the vehicle navigation[J].Application of Electronic Technique,2015,41(8):94-96,100.
0 引言
全球定位系統(GPS)被廣泛應用于車載導航領域,當可見衛星數目達到4個或以上時,該系統可以提供連續、精確的導航信息,但GPS信號遮擋會造成定位精度降低。而慣性導航系統(INS)是個獨立運行系統,僅具有短期精度。由于傳感器累積誤差,INS的導航性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降低。
為了克服各自系統的不足,現代車載導航系統通常將兩種方法相結合。GPS具有長時精度,因此被用來更新INS位置和速度分量,并抑制INS誤差累計。INS提供精確的短期信息,可以彌補GPS信號遮擋造成的短時間隔。卡爾曼濾波器(KF)是用于隨機模型和先驗知識已知情況下的信息融合算法[1],其缺點如下:(1)在低質量傳感器條件下,精確的數學模型難以獲得;(2)車載導航系統和測量設備的先驗信息難以精確確定。
針對KF的不足,采用基于人工神經網絡(ANN)的方法,從而提高了車載導航系統在GPS信號間隔段內的性能。基于多層感知器(MLP)神經網絡的算法已被應用于戰術級INS[2]。文獻[2]的研究表明,使用兩個MLP的位置、速度更新架構(PVUA)可以在水平方向上提供準確的位置信息。然而,基于MLP的PVUA系統直接處理INS信息,而不是誤差信息,因此其精度難以被準確評估。此外,MLP算法不能在實時處理中應用。EI-Sheimy提出了基于神經網絡的PVUA算法[3],它可以有效擬合非線性系統,相比KF算法該算法具有更優異的性能。Sharaf用徑向基函數(RBF)神經網絡代替MLP[4]。文獻[3]、文獻[4]中所提兩種方法主要受運算量限制,需要在GPS信號間隔前的所有INS和GPS數據訓練ANN系統。因此,Sharaf和Hiliuta提出了自適應神經模糊推理系統(ANFIS)來實時融合INS和GPS數據[5,6]。ANFIS算法的不足可能導致巨大的計算負擔。
此外,低質量的INS受測量噪聲影響,信號主要包括高頻高斯白噪聲分量和低頻INS有用信息。因此,為了減弱INS傳感器噪聲的不良影響,可以應用小波技術去除高頻噪聲[7]。A.m.hasn提出一種小波算法來分析比較在不同分辨率水平下INS和GPS的輸出[8]。Tao Zhang提出了一種小波算法來輔助INS、GPS和磁力計組合導航系統中的BP神經網絡[9]。Sameh給出了依靠小波技術提高INS和GPS導航精度的全面分析[10]。
為了優化上述基于ANN算法的性能,本文提出一種基于ANN和小波多尺度分析(WMRA)的新算法。該算法利用RBF神經網絡,實現簡單,訓練快速。當GPS良好工作時,將INS提供的信息作為輸入對ANN進行訓練,并輸出相關誤差信息。小波多分辨率分析被用于降低INS傳感器噪聲,以及在不同的分辨率水平下比較INS和GPS的輸出結果,從而精確訓練ANN。當處于GPS信號間隔時,ANN可以降低INS偏差。因此,相比傳統方法,本文所提方法具有更高的精度。
1 基于EKF和ANN的組合導航方法
1.1 組合導航方法
基于EKF和ANN的組合導航系統模型如圖1所示。當GPS信號有效時,開關1閉合,開關2斷開,EKF融合INS與GPS的輸出結果進行估計,并給出INS的導航參數誤差。此時ANN把陀螺儀與加速度計的輸出作為其輸入,把EKF的輸出作為其理想輸出進行在線訓練。當GPS信號無效時,開關1斷開,開關2閉合,即EKF不工作,陀螺儀與加速度計的輸出作為已訓練好的神經網絡的輸入來預測INS的導航參數誤差,并對INS輸出的導航信息加以修正。
用EKF估計系統狀態時存在誤差,因此訓練后的ANN不可能嚴格模擬出系統在各種環境條件下的輸出狀態。為了提高ANN的訓練樣本精度,本文采用小波變換方法對導航子系統數據進行預處理。
1.2 基于小波變換的預處理方法
該方法首先采用小波變換對GPS和INS子系統輸出的導航數據進行高頻去噪,然后進行多尺度分析,獲取相同分辨率下兩者之間的差別,將其作為樣本數據訓練ANN。系統的結構框圖見圖2、圖3。
如圖2所示,對GPS和INS三個方向上的位置和速度信息進行小波變換去噪,通過比較在相同分辨率下的GPS和INS位置和速度分量,確定精確的位置和速度誤差,并作為樣本數據訓練ANN。如圖3所示,在GPS信號失效時ANN的輸出作為EKF的輸入分量,用來修正INS的導航信息,獲得系統狀態的最優估計。
2 實驗結果性能分析
2.1 實驗設備
為驗證所提出的車載導航濾波方法有效性,進行了車載實驗。車載實驗使用汽車上裝載的不同性能的GPS和INS設備,包括GPS RTK接收儀器Leica GS10和戰術精度的INS Crossbow的 AHR400CA設備,以及導航精度的INS Honywell的IMU1700設備。
在車載實驗中,IMU1700和Leica GS10設備構成的組合導航系統,定位精度可在分米級別,用作參考路徑;GPS數據僅使用Leica GS10的偽距定位,與Crossbow低精度設備一起用來測試驗證本算法的有效性。
2.2 車載路線
車載路線如圖4所示,逆時針方向繞行2圈,每圈約25 min。車載路線被設計為包含GPS無遮擋環境、半遮擋環境和全遮擋環境。其中全遮擋環境下GPS衛星接收數目小于4個。
在車載實驗的初始階段,汽車來回繞8字形圈進行INS初始化,如圖4箭頭所示,持續大概6 min。其中前3 min的觀測值,用來作為陀螺和加速度計偏差的預測,而初始方向從車載的運行軌跡可粗略推算出。
2.3 車載實驗衛星可見性
表1為車載實驗過程對GPS間隔進行的統計數據,從表中可以看出實驗過程中會出現GPS間隔(GPS可見衛星數目小于4),這是由于車輛在半遮擋環境或者全遮擋環境下造成的。
2.4 基于EKF和ANN的組合導航結果
該方法采用ANN的輸出信息提供速度和位置誤差,當出現GPS間隔時可以取代GPS信息進行組合導航。ANN的輸出信息包含四種分量,即位置誤差和速度誤差在南北方向和東西方向的分量。ANN網絡隱層單元數目按照經驗應為3~10之間,具體選取需要考慮訓練誤差和學習步長。
ANN的訓練學習函數通常是不固定的,根據模型和測量數據選擇最優。本文選取的是Levenberg–Marquardt學習函數。在本次車載實驗中,前400 s是處于GPS可見環境下的,因此用來對ANN進行訓練。擬定訓練步長200以內,誤差小于0.001,經過測試仿真選取隱層單元數目為8。
為了顯示基于ANN的組合導航性能提升,選取了第4個GPS間隔段內、基于EKF與ANN的導航水平誤差,如圖5所示。第4個GPS間隔持續約為60 s。
由圖5可以得出,基于EKF和ANN的組合系統精度明顯上升。同一GPS間隔時段內,導航位置最大誤差由12 m縮小到8.5 m。但是車載導航希望更高的導航定位精度,同時GPS和INS子系統輸出導航分量中含有大量高頻噪聲,因此采用小波變換對原始數據預處理。
2.5 采用小波變換預處理方法結果
小波變換方法對GPS和INS的輸出導航分量去噪,并采用多尺度分析比較兩者的差別,將誤差分量作為輸入供ANN訓練使用。針對上一節同一時段的數據進行仿真分析,得到如圖6所示結果。
由圖6可知,通過小波變換預處理后,位置最大誤差小于3.5 m。圖7對基于EKF和ANN的方法與經過小波分析預處理后的方法,在GPS間隔段內的位置誤差進行了比較。可以看出,每個GPS間隔內,經過小波變換預處理后,定位精度有較大提高。3 m以內的定位精度也滿足了車載導航的實際需求,證明了該方法的有效性。
3 總結
本文將EKF與ANN方法相結合,提出了用于GPS和INS車載組合導航的新方法。當GPS接收機良好運行時,ANN模型被訓練。在GPS信號間隔期間,ANN輸出位置、速度誤差的替代值作為觀測值,顯著地控制了INS誤差的增大。WMRA有效濾出了INS傳感器輸出中的高頻噪聲分量。此外,它還可以在不同分辨率下對INS和GPS輸出分量進行比較。
對所采用的方法進行了跑車實驗。在GPS信號間隔期間,基于該算法水平最大誤差小于3.5 m,速度最大誤差小于0.5 m/s,導航性能有較明顯的提升,滿足車載導航需求。因此本文所提出方法可以實現無縫銜接的車載導航能力,從而消除GPS信號間隔帶來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SAADEDDIN K,ABDEL-HAFEZ M F,JARRAH M A.Estimating vehicle state by GPS/IMU fusion with vehicle dynamics[J].Journal of Intelligent & Robotic Systems Theory & Applications,2014,74(1-2):147-172.
[2] NOURELDIN A,OSMAN A,EL-SHEIMY N.A neuro-wavelet method for multi-sensor system integration for vehicular navigation[J].Measurement Science & Technology,2004,15(2):404-412(9).
[3] EL-SHEIMY N,CHIANG K,NOURELDIN A.The utilization of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for multisensor system integration in navigation and positioning instruments[J].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IEEE Transactions on,2006(5):1606-1615.
[4] SHARAF R,NOURELDIN A,OSMAN A,et al.Online INS/GPS integration with a radial basis function neural network[J].IEEE Aerospace & Electronic Systems Magazine,2005,20(3):8-14.
[5] SHARAF R,TARBOUCHI M,EL-SHAFIE A,et al.Real-time implementation of INS/GPS data fusion utilizing adaptive neuro-fuzzy inference system[C].Proceedings of the 2005 National Technical Meeting of The Institute of Navigation,San Diego,CA,2005.
[6] HILIUTA A,LANDRY R,GAGNON F.Fuzzy corrections in a GPS/INS hybrid navigation system[J].Aerospace & Electronic Systems IEEE Transactions on,2004,40(2):591-600.
[7] 楊麗.遺傳優化小波神經網絡在組合導航中的應用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0.
[8] HASAN A M,SAMSUDIN K,RAMLI A R,et al.Comparative study on wavelet filter and thresholding selection for GPS/INS data fus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Wavelets Multiresolution & Information Processing,2011,8(3):457-473.
[9] ZHANG T,XU X.A new method of seamless land navigation for GPS/INS integrated system[J].Measurement,2012,45(4):691-701.
[10] NASSAR S,ELSHEIMY N.Wavelet analysis for improving INS and INS/DGPS navigation accuracy[J].Journal of Navigation,2005,58(1):119-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