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車輕量小型化、智能化和電動化趨勢的推動下,汽車電子的整體市場規模增長迅速。零部件廠商專業化程度提高,在部分細分市場發揮著比整車廠更重要的技術創新引領者的作用,交叉技術滲透到汽車行業也使得跨行業競爭凸現。在行業自身特性變化以及外部經濟環境的雙重作用下,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高。
汽車電子細分市場中,安全駕駛輔助、車聯網和電動能源代表著最前沿的突破性技術,孕育著巨大的增長空間,同時對汽車產業鏈也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安全駕駛輔助系統(Tier3標準,相當于加州LEVIII,有望近期得到批準,推動美國進一步減少有害氣體排放。
歐盟通過燃油稅推動汽車燃油經濟性的發展歐洲燃油稅導致的高油價實質上促使歐洲的汽車制造商推出更符合燃油經濟性的汽車。相比于美國,歐盟更加側重于溫 室氣體減排戰略。2008年歐盟委員會批準了新的乘用車CO2排放標準,該標準要求新車的平均CO2排放達到130kg/km,到2015年,100%新 車要滿足此排放標準。歐盟的新能源發展目標主要是以生物燃料為主,提出到2020年實現23%的石油替代,溫室氣體排放降低到1990年的20%,能源消 耗中的可再生能源比例提高到20%。在有害尾氣排放方面,歐盟制定了歐洲汽車廢氣排放標準,從2005年開始執行的是歐四標準。歐盟的測試標準相對于美國 和日本都較為寬泛,因而為大多數發展中國家采用。我國2010年實施的國四標準相當于歐四標準。
日本致力于推動汽車產業向環保和可持續 的方向發展日本政府在2009年的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上宣布了2020年的CO2排放相比2009減少25%,燃油經濟性提高到21km/L。同時日本以提 高產業競爭力為目標,推出了多種補貼及稅收減免激勵機制,積極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2010年出臺的"新經濟刺激計劃"中提出為強化汽車制造業的競 爭力,應用先進技術,開發普及下一代生態汽車,2020年電動車和混合動力汽車的銷售比例達到新車銷售總量50%的目標。有害尾氣排放方面,日本在 2009年的"后新長期規定"中制定了世界上最嚴格的有害氣體排放標準。日本對無法達到新標準的整車廠并不處罰,但是嚴格執行車輛年檢規定,推動整車企業 加速技術改進滿足新標準的要求。
1.2.2安全行駛法規
世界上的汽車安全技術法規最有影響力的是歐洲的ECE/EEC和美國的FMVSS,其他國家包括日本、韓國和發展中國家廣泛采用歐洲ECE標準。
2009年歐盟發布法規(EC)661/2009,該法規增加了具有先進安全技術的裝備,對汽車提出了新的技術要求,規定了部分車型必須安裝電子穩定控 制系統,胎壓檢測系統,提前經濟制動系統,和車道偏離報警系統。美國的安全法規也有類似的規定。此外美國近來對倒車中產生的安全隱患比較重視。在"兒童交 通安全法案 (KidsTransportationSafetyAct)"中,強制汽車配備倒車影像功能,此法案可能會在2015年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