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其他 > 業界動態 > 人類從未抵達的地球核心什么樣? 80%是鐵

人類從未抵達的地球核心什么樣? 80%是鐵

2015-08-18

地球的內部圈層結構示意圖地球的內部圈層結構示意圖

地球的內部圈層結構示意圖地球的內部圈層結構示意圖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網站報道,人類已經遍布整個地球——我們占據了陸地,我們能夠在空中飛行,或者潛入最深的洋底,我們甚至還登上了月球。然而有一個地方我們卻從未能抵達,那就是地球的核心。

  我們甚至還遠遠談不上哪怕是接近地球核心的程度。地球的中心點位于我們腳下6000公里深處,甚至是地球核區的外側邊界也在我們腳下3000公里左右的深處。而相比之下,人類迄今鉆探的最深記錄是12.3公里,地點是在俄羅斯的科拉鉆井。

  讓我們感到熟悉的關于地球的一切也全部都發生在接近地球表面的區域。從火山口噴發的巖漿的源區大約位于地下數百公里深處。甚至是形成于地下極端高溫和高壓環境下的鉆石,其形成的深度也僅有大約500公里左右。

  這樣看來,對于超越這一深度下的地球內部情況,我們應該是一無所知的。然而事實卻是:我們對于地球內部深處情況的了解是相當豐富的。我們甚至大致了解地球內 部在過去數十億年歷史期間的演化過程——所有這一切都是在沒有任何一點實際樣品的情況下做到的。這一點可能會讓很多人覺得不可思議,那么以下就來介紹科學家們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

:地球表面物質的密度低于地球平均密度,整個地球外部圈層的質量相比整個地球都只占據很小的一部分  地球表面物質的密度低于地球平均密度,整個地球外部圈層的質量相比整個地球都只占據很小的一部分

<a class=鐵是宇宙中極為常見的物質,它們構成了地核成分的主體" data-link="" style="margin: 0px auto; padding: 0px; border: 1px solid rgb(231, 231, 231); display: block;"/>鐵是宇宙中極為常見的物質,它們構成了地核成分的主體

  密度估算

  英國劍橋大學的西蒙·雷德費恩(Simon Redfern)指出,開始這一切的一種好方法就是試著想一想地球的質量有多大。我們可以通過地球對其地表物體施加的引力作用大小來計算出地球的實際質量。計算的結果顯示地球的質量約為5.9乘以10的21次方噸,也就是說59后面還有20個0。如果光從地球表面的物質密度看,地球質量無論如何不應該會這么大。

  雷德費恩表示:“地球表面物質的密度遠低于地球物質平均密度,這就告訴我們在地球內部存在著密度更高的物質。這是第一點。簡單來說,這也就意味著地球質量的絕大部分必定是存在于靠近地球核心的區域。接下來,我們就要問一個問題:究竟是什么物質組成了地球的內核?”

  答案應當是顯而易見的:地核的主體成分應該是鐵。根據目前的計算結果,科學家們一般認為地核的成分中大約有80%是鐵,但更加精確的結果則存在一些爭議。支持這一結論的一項重要證據是:鐵大量存在于我們周圍的宇宙中,事實上鐵是銀河系中豐度排名前十位的元素之一,同時鐵也是隕石中非常普遍的成分。

  考慮到鐵的這種普遍性,我們會非常容易地注意到在地球表面,相對而言鐵是比較少見的,低于我們的預期。據此科學家們提出一個設想,那就是大約在45億年前地球形成之時,大量地球上的鐵都逐漸向下,沉降到地核里去了。

  那里是地球大部分質量所在的地方,那里也必然是大部分的鐵所聚集的地方。在正常條件下,鐵是一種密度相對較大的元素,而在地核的巨大壓力條件下,鐵甚至還會在高壓下遭受擠壓并形成密度更高的形態,因此如果將地核的因素考慮在內,便可以解釋地球表面全部的鐵元素缺失之謎。

美國境內的圣安德烈斯斷層仍然非常活躍,隨時可能引發地震美國境內的圣安德烈斯斷層仍然非常活躍,隨時可能引發地震

美國境內的圣安德烈斯斷層仍然非常活躍,隨時可能引發地震美國境內的圣安德烈斯斷層仍然非常活躍,隨時可能引發地震

  鐵的沉降

  但這里似乎還有一個問題。那些沉降到地核里的鐵是如何實現這種沉降的?

  毫無疑問,鐵元素受到了重力影響,從而向著地球內部中心沉降。但一開始人們還難以描述這一過程是如何具體實現的。

  地球的其他部分的主體成分是被稱作“硅酸鹽”的巖石物質,而呈現熔融狀態的鐵必須想辦法穿過這些硅酸鹽,從而抵達地核。總體來看,這就有點像是放在油膩表面上的水,鐵同樣形成了較小的“液滴”——它們相互聚集,形成局部性的小型富集區,而不是向周圍擴散和流動。

  2013年,美國斯坦福大學的毛禮文(Wendy Mao)和她的同事們找到了一個可能的答案。她們想要弄清,當鐵與硅酸鹽一同暴露于極端壓力環境時將會發生什么——而這正是地球深部的環境條件。

  通過使用金剛石設備擠壓的方式產生極端壓力條件,她們可以發現可以讓熔融狀態的鐵穿過硅酸鹽物質。毛禮文表示:“壓力實際上改變了鐵與硅酸鹽之間相互作用的性質。在極端高壓下,一種‘熔融網絡’形成了。”這一發現暗示鐵元素很有可能是在數以百萬年計的漫長時間里緩慢地通過這種擠壓方式逐漸穿過地球上厚厚的巖層并最終抵達地核區域的。

日本神戶大地震時地震臺記錄到的地震波日本神戶大地震時地震臺記錄到的地震波

地震波可以大致分為體波和面波。其中體波進一步分為縱波(圖中紅色)和橫波(圖中黃色),圖中淡紫色表示的是面波  地震波可以大致分為體波和面波。其中體波進一步分為縱波(圖中紅色)和橫波(圖中黃色),圖中淡紫色表示的是面波

  地震學研究

  現在,你可能會開始好奇我們究竟是如何得知地核的大小的。科學家們根據什么判斷地核是從我們腳底下大約3000公里開始的?對此,答案只需要一個詞:地震學。

  當地震發生時,地震波會穿過地球內部。地震學家會記錄這些波的地球內部的傳播情況。這就有點像是我們使用一個超級大錘子狠狠敲擊了地球的一端并趴在另一端聆聽產生的聲音。

  雷德費恩表示:“1960年代在智利發生了一次強烈地震,那次地震中得到了大量數據。分布在全球各地的地震臺都接收到了那場地震產生的地震波。”

  根據地震波在地球內部的傳播路徑與其他特征,我們從地球的另一端“傾聽”時所能聽到的“聲音”也將是不同的。在地震學研究的初期科學家們便意識到地震波中有某些震動似乎缺失了。當地球的一側發生地震時,科學家們在另一側未能監測到一種被稱為“橫波”,也即S波信號的抵達。原因很簡單。這種橫波只能在固態物質內傳播而無法穿過液態物質。

  很顯然,橫波在傳播的過程中必定在地核區域遭遇到了液態區域。通過對S波傳播路徑的分析,科學家們判定在地下大約3000公里處,物質呈現為液態。

  這就表明整個地核都是處于熔融狀態的。但很快,地震學家們又有了另外的發現。

  在1930年代,一名名叫英奇雷曼(Inge Lehmann)的女性地震學家發現,地震波中的另外一種波,即縱波(P波)出人意料的穿越了地球內核并且可以在地球的另一端監測到其信號。

  她于是提出了一個讓人大吃一驚的嶄新理論:地球內核分為兩層。從地下大約5000公里開始的內核是固態的,而其外部直到3000公里深度上的外核才是液態的。

  到了1970年,隨著越來越多地震波數據分析結果的出爐,英奇雷曼的理論得到了證實。觀測結果顯示P波的確穿過了地球內核,并且在某些情況下發生了一定角度的反射。但不管如何,它們的信號可以在地球的另一端被監測到。

  事實上,不僅是地震波穿越地球,從而產生了很多有價值的研究成果。地震學本身甚至在核武器的開發過程中都曾經起到過關鍵作用。

  核爆炸同樣會在地球內部產生震動波,因此各國可以通過對這種震動波的監測來監視別國的核武器試驗情況。在冷戰期間,這項工作非常重要,因此像英奇雷曼這樣的地震學家們頗有用武之地。

  相互敵對的國家互相嚴密監視來自對方國土上的震動波信號,從而判定地方的核武器能力。與此同時我們也了解到越來越多關于地核的資料。即便是在今天,地震波仍然是監測核試驗的重要手段。

1957年在美國內華達州核試驗中引爆的一枚原子彈1957年在美國內華達州核試驗中引爆的一枚原子彈

在正常壓力條件下,純鐵的熔點大約是1538攝氏度在正常壓力條件下,純鐵的熔點大約是1538攝氏度

  地球內部結構

  現在,我們已經可以大致描繪地球內部的結構圖了。地球內部擁有一個熔融狀態的外核,其大約從地球半徑的一半深度上開始,并在大約5000公里深部上過渡為一個固態的內核,后者的直徑約1220公里。

  但我們還有太多工作要去做,尤其是針對地球的內核。比如,地球內核的溫度有多高?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李敦卡·沃卡爾多(Lidunka Vo??adlo)表示,這個問題的答案顯然難以一蹴而就,它長期困擾著科學家,直到最近才有了一定的突破。很明顯的事實是我們不可能將一個溫度計放到內核里面去測量那里的溫度,因此唯一的方法就是在實驗室中進行模擬。

  2013年,一個法國科研小組得到了迄今最好的模擬結果。他們將純鐵施加大約相當于地核內部一半以上的壓力條件并開展分析。他們得到的結論是,在地核壓力條件下,純鐵的熔融溫度大約是6230攝氏度,但其他物質的存在會稍稍拉低這一熔融溫度,因此這一數值大約為6000攝氏度左右。盡管有所降低,但這仍然已經與太陽表面的溫度相當。

  由于地球形成初期保留下來的大量熱量,地球內部得以長期保持較高的溫度。另外,地球內部物質的摩擦以及放射性元素的衰變過程也會產生熱量。但盡管能夠得到部分補充,地核的溫度仍然正以大約每10億年降低100攝氏度的速度下降。

  了解地核的溫度情況非常重要,因為溫度數值直接影響振動波在地核內傳播的速度。科學家們非常關注這個問題,因為地震波在穿過地核時似乎有一些奇怪的表現。

流動的液態鐵在地球內部產生了強大的電流,這一電流反過來就會產生磁場,并延伸至地球周圍的宇宙空間  流動的液態鐵在地球內部產生了強大的電流,這一電流反過來就會產生磁場,并延伸至地球周圍的宇宙空間

  其他成分?

  P波在穿過地球內核時速度異常的慢,其傳播速度低于基于純鐵成分的理論預期。沃卡爾多表示:“在地震波或其他震動波中測量到的波速遠低于我們在實驗中或者在計算機中模擬時得到的結果。沒有人知道這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的。”

  或許這暗示這里可能還存在著其他的物質成分。

  那么這種混入的物質究竟是什么?科學家們懷疑是另外一種金屬物質:鎳。但根據對地震波在鐵鎳合金中傳播情況的模擬,結果發現實驗結果與實際觀測數據之間并沒有很好的吻合。

  沃卡爾多和她的同事們目前正在考慮是否有可能那里還存在著其他元素成分,比如硫或者硅。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人提出的任何理論能夠完美吻合觀測數據。這真像是灰姑娘遇到的問題:沒有一雙鞋子完全合腳。

  沃卡爾多想要嘗試在計算機上模擬地球內核的物質。她希望能夠找出一種物質、溫度以及壓力的組合,能夠完美解釋實際地震波觀測數據給出的結果。

  她認為,其中的奧秘可能就在于,內核的物質可能處于熔融臨界點附近。因此,在這樣的特殊條件下,物質的性質可能會與它們在完全固態或完全液態的情況下有所不同。

  這種設想的確有望解釋地球內核中地震波傳播速度的異常緩慢問題。沃卡爾多表示:“如果情況的確如此,那么我們就將可以把組成物質的物理學結果與地震波實測結果相聯系起來了。在此之前,人們還沒能做到這一點。”

  關于地核,仍然有大量的問題尚未解決。但我們目前又根本沒有辦法能夠鉆探到非常大的深度上,但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科學家們仍然成功地掌握了地球內部包括核心區域的大量情況。

  了解地球深部發生的這些過程將會以一種很多人沒有意識到的方式,深刻影響到我們的日常生活:地球擁有一個強大的磁場,其產生的原因正是因為地球擁有液態的外核。流動的液態鐵在地球內部產生了強大的電流,這一電流反過來就會產生磁場,并延伸至地球周圍的宇宙空間。

  地球磁場對于我們以及其他生命的生存至關重要,因為它會阻止有害的太陽輻射抵達地球。如果地球沒有熔融的外核,那么地磁場就將不復存在,而我們的生存就將面臨嚴重危機。

  科學家們從未看到過地核一眼,然而借助地震波這一有力工具,我們對那里了解甚多。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aet@chinaaet.com。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公粗一晚六次挺进我密道视频| 在线视频一二三区2021不卡| 亚洲另类欧美综合久久图片区| 糟蹋顶弄挣扎哀求np| 国产精品VA在线播放| www.com.av| 日日夜夜精品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yw在线观看| 精品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 |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不卡| 欧美.成人.综合在线| 人妻大战黑人白浆狂泄| 色婷婷激婷婷深爱五月小蛇| 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手机版| a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av永久| 男女一边做一边爽免费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电影| 午夜免费福利影院| 国产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下载 |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日本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日本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无码av专区丝袜专区| 成人动漫视频在线| 好吊妞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鲁鲁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日韩欧美亚欧在线| 国产免费午夜a无码v视频| 和几个女同事的激情性事 | 大炕上农村岳的乱| 国产麻豆天美果冻无码视频| 国产破处在线视频| 国产va免费精品观看精品| 冈本视频老版app下载安装进入口 再一深点灬舒服灬太大了视频 | 日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欧美性猛交xxxxx按摩国内| 国产人伦视频在线观看| 天堂/在线中文在线资源官网| 天天影院成人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