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儲技術能否給存儲效率帶來新的革命?
來源:中關村在線
摘要: 通俗的講,如果在不同的領域使用適合的數據存儲類型,將對數據中心的性能造成積極影響。例如閃存陣列將對性能提升有幫助,而傳統的磁帶適用于存放大量數據。在來自TechTarget的存儲決策會議中,ToigoPartnersInternational的負責人JonToigo解釋了不同存儲技術在效率方面發揮的作用。收看下面的視頻或閱讀文章,來了解Toigo有關“磁帶和云可能對性能和容量造成的影響,以及它如何改變存儲管理員角色”的看法。
Abstract:
Key words :
通俗的講,如果在不同的領域使用適合的數據存儲類型,將對數據中心的性能造成積極影響。例如閃存陣列將對性能提升有幫助,而傳統的磁帶適用于存放大量數據。在來自TechTarget的存儲決策會議中,ToigoPartnersInternational的負責人JonToigo解釋了不同存儲技術在效率方面發揮的作用。收看下面的視頻或閱讀文章,來了解Toigo有關“磁帶和云可能對性能和容量造成的影響,以及它如何改變存儲管理員角色”的看法。
您認為磁帶會有助于提高效率嗎?
JonToigo:我認為磁帶對于營造高效的環境來說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之前聽過我有關磁帶話題演講的人多少都會了解些,尤其是發生在磁帶界的兩項重要的發展創新。
其中一項是磁帶的容量有著較大規模的提升。幾年前,富士通和IBM演示了35TB的LTO磁帶庫。這項創新并未使用數據壓縮技術或者重復數據刪除技術,或者別的技術來壓縮數據。和之前的LTO磁帶盒完全一樣,只是材料上用了新的鋇鐵氧體。在創建磁帶的時候,同樣將電磁通過鋇鐵氧體吸附粒子。就像高端存儲上使用的SATA磁盤一樣,實現了存放TB級別的數據。他們發現鋇鐵氧體可以實現自動的操作,而無需人工干預,自動將數據吸附在上面。
如今,用戶可以在單個磁帶盒里獲得35TB大小的容量。結合前幾年IBM推出的線性磁帶文件系統LTFS,就可以成為一個大容量的文件服務器了。每個磁帶都有其SKU號碼,并且以文件夾的形式顯示在線性磁帶文件系統里。如果雙擊文件夾,就能夠看到該對應磁帶里面文件的列表。
這樣用戶就可以很快發現磁帶里有哪些文件,并能很快訪問這些文件。那么也許有人會問,這對小文件合適嗎?并不一定。或者有人問這種方式適合頻繁訪問嗎?答案也是否定的。除非數據類型是人類基因順序圖譜,因為這類數據的特點是特別長,它們以長類型塊文件出名。或者是Netflix類型的視頻,雖是流文件但是也特別長。并且這類存放在磁帶上的文件找起來也比較方便,因此磁帶仍然扮演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今最新發布的LTFS支持了IBM分層模型中使用的GPFS文件系統。這類文件系統可以幫助將數據從磁盤存放到磁帶上,并永久地寫在那里。存放在磁帶上的數據可以保留30年。目前沒有一款磁盤或者閃存能夠做到這一點。這對歸檔及很多場景都很合適。
云環境里有機會創建出一個更有效率的存儲環境嗎?
Toigo:我不覺得云環境會是有效數據存儲的好地方,反而它是一個可以存放所有數據的地方。坦率的說,很多不常用的數據也會放在那里。事實上是,大量的存放在云上的數據我們都稱之為孤立數據。有調查表明,大約有15%的數據都是孤立數據。這類數據所關聯的元數據所對應的服務器已不存在。甚至公司內部,也沒有人知道這些服務器在哪兒。卻沒人敢刪除這些數據,因為他們會想,這些數據可能是重要的,但了解這一切的人已經不在這工作或者對應的服務器也都不在了。如果企業有大量的這類數據且存放在云上,那么誰會在乎這些數據?云是個不錯的東西,但也有些負面的作用,我們可以拿國防部舉個例子。
他們將下一代戰斗機相關數據放到云上供國防部合作商使用,然后別國獲得了這些關鍵信息,現在我們不用去制造這些飛機,因為我們的對手已經知道了如何防備。為什么會這樣我也不清楚,不管怎么說,云也會遇到類似任何外部運營的挑戰。在災備場景中,不少人將云作為磁帶的替代品來備份他們的數據。
這樣做的確有不少有益的方面,但的確也存在著一些潛在的威脅。有沒有人真的去了解一下存放在云上的數據有哪些?也許會有人炫耀自己的企業使用了云技術來作為災備站點存放數據,但也許沒有人真正地去查看過這些云站點環境。
另外一個潛在的威脅來自于網絡,云服務提供商無法保證服務水平,因其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網絡質量。用戶可以嘗試做一下數據恢復,從云上將數據拉回來;甚至嘗試訪問一下云上的數據。有多少次你見過Google宕機?如果云上存放的是無關緊要的數據那么就沒有關系,但如果云上存放的數據是核心數據,我們就很難保證數據恢復的能力。對我來說,這就會是一個問題。
我們聽說了有關存儲經理角色的變化,部分是因為虛擬化的發展讓傳統意義上的存儲經理需要更多地和服務器團隊工作,另外一部分是因為架構本身變得更為復雜。您是如何看待他們角色的變化的?
Toigo:有關這個,我剛有過一次演講,后面在倫敦我還會再講一次。對于存儲來說,這是個不錯的新概念,用戶將能夠自主分配他們各自的存儲,這就好比你有一個自動咖啡機,可以選擇你要的咖啡類型等,多少糖、多少奶油,都由你自己決定。如果存儲真的這么簡單,我會很喜歡,但事實上并不是這樣。
最快能實現這種想法的途徑之一就是存儲虛擬化。假設所有的存儲都可以以塊的形式分配,那么就能將存儲整體視為多個數據塊的集合體。DataCore發明了一款全新系統,稱之為VDS,這也是桌面虛擬化服務器。
產品的本質是一臺Windows2008R2和DataCore軟件跑在了一堆SATA盤上。如果要跑50個桌面,例如是50個Windows8桌面,那么一臺這樣的設備就足夠了。如果需要的是100個桌面,那么換一個許可證再稍加些磁盤空間就好。可以按照單個單元的形式來推算桌面需求。只是簡單的堆疊起來,就會有對應數量的桌面。這對于那些眼前不需要一次性采購大量桌面、希望逐步增加的用戶比較合適。
他們計算出一個桌面的成本大約為35美金。我認為這是有一定風險的。雖然一切聽起來都很不錯,比如這樣的桌面可以為計算機科學等方面做貢獻,另外亦可定義屬于自己的支持單元,但事實是,我們離這樣的目標還有一些差距。大多數產品,例如VMware公司的產品,在VMwareWorld2013上有190個合作廠商,這些合作廠商都是VMware的合作伙伴并在同一生態系統里。你問他們,他們都會說“我們是合作伙伴是因為我們的產品可以與VMware的產品相互彌補。”
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是建立在打破傳統的基礎上的。這個理論對我來說有些陌生。聽起來不像是一套成熟的技術,更像是一項科學類的項目。如果我是企業IT經理,我手下的存儲管理員們可能了解他們正在做的事情,而并不為我所知。對我來說,我并不認為存儲本身變的簡單了,反而更是需要這樣一些了解其中機理的存儲管理員。
此內容為AET網站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