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提出了一種可用于標準CMOS工藝下且具有二階溫度補償電路的帶隙基準源。所采用的PTAT2電流電路是利用了飽和區MOSFET的電流特性產生的,具有完全可以與標準CMOS工藝兼容的優點。針對在該工藝和電源電壓下傳統的啟動電路難以啟動的問題,引入了一個電阻,使其可以正常啟動。基準核心電路中的共源共柵結構和串聯BJT管有效地提高了電源抑制比,降低了溫度系數。基于TSMC 0.35 μm CMOS工藝運用HSPICE軟件進行了仿真驗證。仿真結果表明,在3.3 V供電電壓下,輸出基準電壓為1.225 4 V,溫度系數為2.91×10-6V/℃,低頻的電源抑制比高達96 dB,啟動時間為7 μs。
關鍵詞: CMOS帶隙基準源;溫度系數;電源抑制比
帶隙基準源通常是模擬混合電路設計中重要的組成模塊,主要應用于存儲器、模數/數模轉換電路、電源管理、振蕩器等電路中,為其提供高穩定性的參考電壓,對系統的性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半導體技術的發展,尤其是系統集成(SoC)技術的發展,CMOS工藝[1-2]具有高集成度和低壓、低功耗的優勢,使得標準CMOS工藝下的帶隙基準源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研究和設計高性能的CMOS帶隙基準源成為了現今集成電路設計中的一種發展趨勢。
本文設計CMOS帶隙基準源時引入二階溫度補償技術。采用了折疊式的共源共柵自偏置二級運放,核心電路運用雙層PMOS管疊加結構,增大電路的PSRR。通過PNP管的串聯,降低了失調電壓對CMOS帶隙基準源輸出參考電壓的影響。最后通過產生與溫度成平方關系的PTAT2電流,在一階溫度補償的基礎上對基準源進行二階溫度補償,最終降低了CMOS帶隙基準源的溫度系數。圖1為帶二階溫度補償的CMOS帶隙基準電壓源的整體電路圖。
1 帶隙基準電路設計
1.1 二級運放與CMOS帶隙基準核心電路
如圖1所示,整個二級運放[3]由M5~M20和R1~R3、C1構成。它在電路中用來鉗制核心電路中兩點的電位,從而產生對基準的一階溫度補償。運放的第一級由M5~M18和R1、R2組成,M5、M6管作為運放的差分輸入端,除了能夠有效地抑制溫漂,還能獲得優良的噪聲。電阻R1、R2可為運放的共源共柵管M11~M18提供偏置電壓,同時折疊式共源共柵結構可有效地增大運放的增益。運放第二級由M19和M20組成。這種采用PMOS管輸入電流源負載的共源輸出級方式可以增大運放的輸出電壓擺幅。在兩級之間串聯了電容C1和電阻R3,對運放所產生的主次極點和零點進行偏移,使系統更加穩定。
CMOS帶隙基準的核心電路是由圖1中Q1~Q5、M21~M30、R5、R6組成的,本文在傳統Kuijk結構[4]單排PMOS管的基礎上,新增加的M25~M28、M30的結構[5]可以有效地增大電路的PSRR。使用串聯的PNP管結構[2]減小了由運放失配引起的失調電壓VOS對輸出帶隙基準電壓的影響。
根據放大器的虛短虛斷[2]原理,傳統Kuijk結構經過一階溫度補償后輸出基準電壓為[4]:
1.2 帶偏置電路的啟動電路
圖1中的M1~M4和R4構成了偏置電路[2],為M5提供偏置電壓。在偏置電路中,M3的漏極存在一個“簡并”偏置點的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引入了啟動電路。啟動電路由M41、M42、M43、C2、R7構成,啟動電路中M42與M43組成了一個反相器,由于電源電壓過高,因此引入了一個電阻R7,有效地降低了M42的源極點的電位,從而保證了反相器能夠正常工作。當電源剛上電時,對C2進行短暫的充電,反相器的輸入信號為零時,則反相器輸出為高電平,此時M41會導通并產生電流,整個電路導通;當整個電路啟動完成后,反相器的輸出為零,M41處于截止區,啟動電路處于關斷狀態,不再作用于其他電路,啟動過程結束。
1.3 IPTAT2產生電路
在圖1中,所設計的IPTAT2產生電路[7]是由M31~M40組成的,M31為其提供IPTAT,M32和M33通過設定管子的寬長比來為IPTAT2產生電路提供成比例的偏置電流,M32~M38和M40產生IPTAT2電路。工作于飽和區的MOSFET管的飽和電流可表示為[2]:
其中,μ為截流子的有效遷移率,Cox為單位面積柵氧化層電容,W為溝通寬度,L為溝道長度,VGS為棚極電壓,VTH為閾值電壓。根據式(5)和基爾霍夫電流定律,經過計算導出M38可以產生一個與溫度成平方關系的IPTAT2,M38通過電流鏡傳送一定比例的電流至M39,可以通過調節管M32、M33、M38、M39的寬長比來調節IPTAT2電流的大小,再將M39的電流接至CMOS帶隙基準電壓源輸出端,使得IPTAT與IPTAT2相加進行補償,最終將溫度系數盡可能地降至最低,達到二階溫度補償的效果。
2 電路HSPICE仿真
本文設計的CMOS帶隙基準源電路采用TSMC 0.35 μm CMOS工藝,在3.3 V供電電壓下,用HSPICE對本文提出的CMOS帶隙基準電路進行仿真。圖2所示為運放的仿真曲線。當共模電壓為2 V、溫度為25℃時,電路的直流開環增益為121 dB,單位增益帶寬為18.4 MHz,相位裕度為60°。圖3所示為當在電源端加一階躍信號時電路的啟動時間曲線,曲線表明,當電源從在0 μs的0 V變為10 μs的3.3 V時,電路的啟動時間為7 μs。圖4所示為電路的電源抑制比曲線,結果顯示,溫度為25℃時,在3.3 V的電源電壓下,此電路的PSRR為96 dB。圖5為一階和二階溫度補償曲線,結果顯示,在3.3 V的電源電壓下,溫度從-20℃~120℃掃描,可計算出經過一階溫度補償后的溫度系數為10.92×10-6V/℃,經過二階溫度補償后的溫度系數為2.91×10-6V/℃。顯然,經過二階溫度補償后的溫度系數有了大幅度的降低,提高了基準的穩定性。
本文設計了一種產生PTAT2電流的二階溫度補償CMOS帶隙基準源電路,克服了傳統二階溫度補償不能與標準CMOS工藝兼容的問題。HSPICE仿真結果表明,在3.3 V電源電壓下,電路具有較低的溫度系數和較高的電源抑制比,作為基準源電路可應用于系統集成芯片(SoC)中。
參考文獻
[1] 幸新鵬,李東梅,王志華.CMOS帶隙基準源研究現狀[J].微電子學,2008,38(1):58-63.
[2] 畢查德·拉扎維.模擬CMOS集成電路設計[M].陳貴燦,程軍,張瑞智,譯.西安: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03.
[3] 朱治鼎,彭曉宏,呂本強,等.高性能折疊式共源共柵運算放大器[J].微電子學,2012,42(2):146-149.
[4] KUJIK K E. A precision reference voltage source[J]. IEEE J. of Solid-State Circuits, 1973,8(3):222-226.
[5] 李新,洪婷,高加亭.高精度低溫度系數帶隙基準電壓源的設計[J].微處理機,2009,30(5):13-15.
[6] RINCON-MORA G A. Voltage references from Diodes to precision high-order bandgap circuits[C]. IEEE Press, Wiley Interscience, 2002.
[7] 李沁蓮.基于襯底驅動的CMOS帶隙基準電壓源的分析與設計[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