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太陽能資源十分豐富,年均太陽能輻射量為1050—2450千瓦時/平方米,與美國類似,優于歐洲和日本等地區。在我國的新疆、西藏、寧夏、甘肅等地,年均光照量達到3000小時以上。太陽能光伏電站被稱為“無人值守電站”,正常運作僅需2—3名工作人員。據介紹,工作人員一是在總控室對電站進行監控,解決一些突發性問題;二是清理太陽能電池板,灰塵多了、有污漬了,用水或掃帚就能清掃干凈,維護比較簡單。
在哥本哈根世界氣候變化大會以及國務院制定的到2020年碳排放強度下降40%~45%這一背景下,沒有人敢輕視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前景。正在制定的《新興能源產業發展規劃》提出,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消費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要達到15%。據此簡單測算,未來十年間,太陽能發電將增長一百倍以上。
太陽能是一種清潔能源。近年來,歐、美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紛紛加快光伏產業發展,目前已進入到實質性開發利用階段。我國也在《可再生能源中長期規劃》中提出:將投入950億元,到2020年把太陽能發電總容量提高到1800兆瓦。
目前太陽能發電成本仍然高于風能,與我國的上網電價相差甚遠,但我國太陽能制造行業已占全球制造產能的一半,并且大量出口到歐美國家。隨著太陽能發電成本的不斷降低,太陽能發電很有可能成為我國未來低碳經濟走向世界的領頭行業。
太陽能發電有更加激動人心的計劃。一是日本提出的創世紀計劃。準備利用地面上沙漠和海洋面積進行發電,并通過超導電纜將全球太陽能發電站聯成統一電網以便向全球供電。據測算,到2000年、2050年、2100年,即使全用太陽能發電供給全球能源,占地也不過為65.11萬平方公里、186.79萬平方公里、829.19萬平方公里。829.19萬平方公里才占全部海洋面積2.3%或全部沙漠的51.4%,甚至才是撒哈拉沙漠的91.5%。因此這一方案是有可能實現的。
另一是天上發電方案。早在1980年美國宇航局和能源部就提出在空間建設太陽能發電站設想,準備在同步軌道上放一個長10公里、寬5公里的大平板,上面布滿太陽電池,這樣便可提供500萬千瓦電力。但這需要解決向地面無線輸電問題。現已提出用微波束、激光束等各種方案。目前雖已用模型飛機實現了短距離、短時間、小功率的微波無線輸電,但離真正實用還有漫長的路程。
在此大背景下,很多大企業也十分看好太陽能發電。德國科技大廠西門子(Siemens)與德國再保公司MunichRe將在撒哈拉沙漠新建太陽能發電廠。東芝公司日前宣布將進軍家用太陽能發電系統市場。三菱電機公司也已表示將在京都府的工廠新設太陽能電池生產線,面對急速擴大的該市場需求,各廠商間的競爭正日趨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