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最新文章 新年第一問,一起向未來 當新年的第一縷陽光劃過天空,那落下的七彩光譜中,一定有一抹中國紅。我們迎來了2022,中國人也首次在太空跨年,陽光照進中國人自己的太空家園。 發表于:1/3/2022 太空碰瓷難阻擋中國前進腳步 最近,美國星鏈衛星兩次太空“碰瓷”中國空間站的事件曝光,引起熱議。人們在譴責美國太空霸權行為的同時,也擔心中國航天事業是否會受到阻滯。對此,筆者認為,太空“碰瓷”事件阻擋不了中國和平利用太空的前進腳步。 發表于:1/2/2022 無人機見頂,大疆還有什么秘密武器? 強勢募資后大疆已經連續多年“隱匿”業績、中美市場的客觀限制令消費無人機業務天花板懸頂。盡管裁員、反腐的負面消息頻出,但是大疆在業務方向、上市進展等備受投資人關注的企業規劃方面卻惜字如金。 發表于:1/2/2022 馬斯克否認星鏈衛星擠占太空空間:地球低軌道能容納幾百億顆衛星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2月30日早間消息,據報道,美國商業太空探索公司SpaceX在太空構建龐大的星鏈衛星網絡,向地面提供寬帶服務,這引發了該公司“擠占太多太空空間”的批評。日前,SpaceX掌門人馬斯克反駁了這種觀點,他表示環繞地球的軌道有充足的空間,可以容納“幾百億”顆衛星。 發表于:12/30/2021 成功率100%!我國成功發射通信技術試驗衛星九號 12月30日00時4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通信技術試驗衛星九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發表于:12/30/2021 馬斯克預計最快五年就可以將人類送上火星 你以為賣電動車是馬斯克的主業嗎?那你就錯了,馬斯克除了賣汽車,他還有著更為龐大的計劃:沖出地球,走進宇宙! 發表于:12/30/2021 平安銀行送火箭上天了!發射圓滿成功! 2021年12月7日12時12分,我國首枚金融機構冠名的“谷神星·平安銀行數字口袋號” 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成為國內一箭多星商業發射的又一重大突破。 發表于:12/21/2021 人類航天器首次“觸摸”太陽,抵御100萬攝氏度高溫成功穿越日冕 近日,NASA 科學任務理事會副局長托馬斯·祖布欽(Thomas Zurbuchen)宣布,“帕克太陽探測器 于今年 4 月 28 日成功穿過太陽日冕,成為人類歷史上首個‘接觸’太陽的航天器”[1]。 發表于:12/18/2021 這個特等獎花落航天基地 科創航天動能強勁 近日,西安航天基地在孵企業—西安中科西光航天科技有限公司上報的“中科西光小衛星星座商業計劃書”項目從454個參賽項目中脫穎而出,榮獲2021西安國際創業大賽初創組特等獎;陜西大工旭航電磁科技有限公司“小能量電磁加載系統”項目榮獲三等獎。 發表于:12/16/2021 萬米云端暢享空中互聯 12月3日,民航局召開專題發布會,介紹了在推進航空器客艙無線網絡服務方面的工作情況及成效。 發表于:12/16/2021 明星企業牽頭!全國首個衛星互聯網領域的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在蓉揭牌啟用 12月10日,四川省智能衛星互聯網創新中心(研發總部)揭牌啟用儀式在成都舉行。該中心由成都國星宇航科技有限公司牽頭,聯合電子科技大學、四川省電科互聯網加產業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成都電科投資有限公司、國高成果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組建。這是衛星互聯網領域全國首個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 發表于:12/11/2021 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完成第400次發射 據最新報道,北京時間2021年12月10日,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乙遙四十七運載火箭,成功將實踐六號05組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發表于:12/11/2021 華為又搞出個全球第一,云原生衛星入軌運行,業務都做到太空了! 據最新消息,華為搭載了“天算星座”計算平臺的實驗衛星成功入軌穩定運行,這是全球首顆云原生衛星。 發表于:12/10/2021 采用激光數據傳輸 SpaceX星鏈正測試為飛機提供寬帶 12月1日消息,據報道,SpaceX公司的星鏈(Starlink)項目正在利用多架飛機測試其基于衛星的物聯網服務,并且希望“盡快”向航空公司提供該服務,即非飛機上的機組人員和乘客提供互聯網接入服務。 發表于:12/2/2021 基于AD9361的雷達射頻和差模擬器 脈沖雷達是我國骨干測控設備,由于波束窄,在測控任務中捕獲、跟蹤一直是其難點。多年來測控技術人員一直對模擬實戰訓練進行不間斷的研究、探索,傳統的射頻模擬器均采用上變頻模式實現,設備龐大,價格昂貴。通過介紹測控設備的基本組成與和差信號在脈沖雷達中的形成過程,基于實戰雷達系統,采用軟件模塊實現了上位機系統控制硬件和與雷達設備的信息傳輸,采用AD9361射頻芯片實現了C波段雷達模擬信號的產生,通過在雷達設備上的測試驗證,采用軟件無線電技術實現C頻段射頻信號的產生,解決了設備人員實戰化訓練手段不足的問題,進一步提升設備人員捕獲跟蹤及應急處置能力,是全面檢驗設備技、戰術性能的重要手段。 發表于:12/1/2021 ?…6667686970717273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