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最新文章 華為發聲:“將發射1萬枚6G移動低軌衛星”純屬造謠 華為集團官方賬號發布聲明:“網傳‘華為將發射1萬枚6G移動低軌衛星’純屬造謠,造謠者毫無根據,無事生非,在多個平臺、賬號推送相同信息擴散,請勿信勿傳,果斷舉報。” 發表于:10/24/2023 基于特征投影預處理抗主瓣干擾的改進算法 針對基于特征投影預處理后旁瓣干擾偏移的問題,提出一種基于特征投影預處理和協方差矩陣修正重構的主瓣干擾抑制算法。該方法首先通過最大相關系數法確定特征投影矩陣,對接收數據進行預處理充分去除主瓣干擾,然后對主瓣干擾信號功率置零,重新構造旁瓣干擾加噪聲協方差矩陣,進一步進行波束形成,方向圖在偏移旁瓣干擾處形成較深的零陷。仿真實驗表明,提出的方法在接收數據含有期望信號的條件下能夠有效地抑制主瓣干擾和旁瓣干擾,并且具有良好的穩健性。 發表于:10/23/2023 風云三號衛星監測海洋滸苔、赤潮和溢油* 風云衛星對海洋環境災害(滸苔、赤潮和溢油)的定量遙感監測業務能力需要提升。利用風云三號D星中分辨率光譜成像儀MERSI-II資料以及部分高分衛星數據,探索解決大氣校正和云檢測兩個技術難點問題的方法,分別依據滸苔、赤潮和溢油的光譜特征,建立相關的遙感監測算法,實現對海洋滸苔、赤潮和溢油的判識,并在相應個例中取得較好的監測效果。 發表于:10/23/2023 基于國產化云平臺的航天數據混合組播應用技術 構建了一種基于云架構的一體化計算機系統,系統國產化率100%。提出了基于國產化云平臺航天數據混合組播應用技術,實現了操作系統、云平臺、虛擬機CPU資源三個層面技術優化,解決了國產操作系統及云平臺網絡資源虛擬化對數據組播的性能瓶頸問題,提升了云平臺數據組播的性能。經過實際測試,提升后性能可滿足了航天任務中心業務使用需求。 發表于:10/23/2023 我國首個多基線干涉合成孔徑雷達測繪系統成功在軌應用 我國首個多基線干涉合成孔徑雷達測繪系統成功在軌應用 發表于:10/17/2023 長光衛星首次實現獨家自主完成業務化應用星地激光高速圖像傳輸試驗 長光衛星首次實現獨家自主完成業務化應用星地激光高速圖像傳輸試驗 發表于:10/12/2023 MathWorks 在 MATLAB 和 Simulink 發行版 2023b 中推出 Simulink Fault Analyzer 和 Polyspace Test 中國 北京,2023 年 9 月 21 日 —— 全球領先的數學計算軟件開發商 MathWorks 今天宣布,推出MATLAB® 和 Simulink® 產品系列版本 2023b(R2023b)。R2023b 推出了兩款新產品和幾項重要更新,它們可為工程師和研究人員提供簡化工作流的新功能。 發表于:9/30/2023 基于領域驅動的測控任務評定系統設計與實現 隨著航天技術的不斷進步,尤其是近年來商業航天的快速發展,高密度航天發射成為常態,測控系統作為航天發射場的重要業務系統之一,該系統運行的能力與效率將極大影響航天發射任務執行的結果,因此有必要實施對測控任務過程的決策與評定研究。考慮到未來測控任務快速評定呈現少人化、通用化、自動化與智能化的發展趨勢,提出了一種基于領域驅動設計的測控任務評定系統設計思想。通過深入分析測控任務評定業務,結合領域驅動設計和微服務架構特點,經過領域模型設計、微服務識別、微服務實現等步驟進行全系統設計。最后,結合典型航天發射測控任務場景,驗證了本方案的可行性,為進一步提升我國測控任務評定效率提供了參考和思路。 發表于:9/25/2023 衛星信道群時延對高階調制信號接收影響的仿真分析 針對信道群時延對高階調制信號的影響進行仿真分析,給出了線性群時延、拋物線群時延模型下,8PSK、16APSK和16QAM接收系統信道群時延的設計指標。同時針對群時延補償技術,仿真了CAM與DD結合的均衡算法對信道群時延的補償效果,為后續工程設計提供參考。 發表于:9/25/2023 寬帶高功率諧波雷達發射機的設計與實現 近年來雷達探測技術在各個領域發展取得了飛躍發展,廣泛應用于軍事、民用等方面,諧波雷達由于其非接觸性、穿透性和便攜性等優點而引發人們關注。為了提高發射機的探測距離分辨率和抗電磁干擾能力,提出了一種寬帶高功率諧波雷達發射機的設計方案,對發射前端的功放、天線等關鍵器件給出了具體的設計過程。通過對諧波雷達發射前端系統的仿真與分析,實物制作與測試,驗證了方案的可行性。 發表于:9/25/2023 低軌衛星多目標無源定位到達時差分選方法* 低地球軌道(Low Earth Orbit,LEO)衛星無源定位場景中不同目標輻射源之間相互干擾、時頻混疊,不同目標的到達時差(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TDOA)參數混雜難以區分,較難實現精準目標定位。基于網格密度聚類算法(Clustering Algorithm based on Grid Density,CAGD)的基本原理,并利用TDOA參數的多復雜特征,構建多目標TDOA參數分選模型,實現TDOA定位參數分選。模型通過定義網格密度波谷,解決了定位目標間數據被聚為一類的問題,同時引入位置相連原則實現最佳類簇合并,最終實現定位參數分選。仿真結果表明,相較于傳統網格及密度聚類方法,本方法對LEO衛星無源定位場景下的多目標TDOA參數分選表現更好。 發表于:9/25/2023 LEO衛星TDOA/DOA定位性能分析* 隨著以“星鏈”衛星為代表的低軌(LEO)互聯網衛星系統的快速發展,星載相控陣列天線的應用數量飛速增長,未來LEO互聯網衛星便于提供星載電磁波到達方向(DOA)檢測能力。衛星覆蓋區內的非法干擾進行定位排查,是未來互聯網衛星系統正常運維的重要保障。目前常用的雙星到達時差(TDOA)/到達頻差(FDOA)定位體制存在定位誤差顯著增大的“定位盲區”造成盲區內的干擾源無法定位的問題,提出了一種基于加權最小二乘約束優化模型的TDOA/DOA雙星干擾源定位技術體制。分析了幾何稀釋精度因子(GDOP)的定位誤差,仿真實驗表明該定位方法具有不存在“定位盲區”的優點,在經緯度張角為4^°×4^°的波束范圍內定位誤差小于0.2 km,定位誤差的地理平均為0.112 km,滿足非法干擾定位排查的應用需求。通過定位解算的根均方差(RMSE)的蒙特卡洛方法,驗證了GDOP誤差精度。該定位方法的定位誤差地理穩定性優于目前常規的雙星TDOA/FDOA定位算法。 發表于:9/25/2023 商業航天電磁發射高溫超導電動懸浮航行試驗成功 商業航天電磁發射高溫超導電動懸浮航行試驗成功 發表于:9/12/2023 日本發射月球探測器,約半年后再試登月 北京時間今天(9月7日)早上,日本宇宙開發機構暨航天局(JAXA)用H2-A火箭從種子島航天中心發射“調查月球”(SLIM)探測器。 發表于:9/7/2023 天啟一箭4星,我國低軌物聯網星座明年建成 北京時間2023年9月5日17時34分,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海上發射團隊的組織指揮下,谷神星一號運載火箭在山東海陽港周邊近岸海域以“一箭四星”的方式發射天啟星座21星、22星、23星、24星四顆衛星,圓滿完成了此次低傾角軌道專用發射任務,四顆衛星均順利抵達預定軌道。 發表于:9/6/2023 ?…3132333435363738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