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電網最新文章 推出“一小時特征電網”規劃 東莞智能電網揚帆起航 南方電網公司“185611”戰略目標指出,到2020年確保廣州、深圳、東莞等10個主要城市的城區客戶年平均停電時間低于1小時。經過一系列調研以及對國際一流配電網特征要素的深入研究,南方電網廣東東莞供電局初步探索出“一小時特征電網”的關鍵要素。2017年,該局首次提出“一小時特征電網”規劃理念,首創“一小時特征電網”規劃體系,從技術、指標雙重保障規劃可行性。 發表于:4/27/2018 淺談智能變電站繼電保護測試技術研究及應用獲突破 變電站是電網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積極開展智能變電站研究和實踐,對于保障能源安全、提高能源效率、改善能源結構、應對氣候變化、提升服務水平都具有重要作用。由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周春霞、周澤昕、詹榮榮、李仲青、艾淑云、李巖軍、張曉莉、杜丁香、余越、董明會、項燦芳、詹智華、賈琰、崔佳、劉慧海等研究團隊完成的智能變電站繼電保護測試技術研究及應用項目,針對智能變電站繼電保護運行特性與智能設備及網絡數據流密切相關的特點,從設備單元、系統集成、總體性能測試三方面考慮,進行了智能變電站繼電保護測試技術研究。 發表于:4/27/2018 Tesla 電動半掛車拿下DHL訂單,充電是一個大問題啊 DHL 供應鏈運輸部門總裁 Jim Monkmeyer 確認,該公司已經訂購了10臺 Tesla 電動半掛車,這批訂單大約在 2019 年開始生產。他表示,此次訂購電動卡車是一次嘗試,距離 DHL 將旗下的大部分卡車轉變為電動卡車還有數年的時間,但公司有將燃油卡車換成電動卡車的計劃,此舉可以大幅降低營運成本。 發表于:4/27/2018 里卡多支持支持Active Response項目 助力開發智能電網系統 里卡多正在支持英國電網公司的一項試驗,該試驗采用智能電網技術,以釋放電動汽車的備用容量,最大化利用現有基礎設施提供的電力,同時避免昂貴的網絡加固或變電站更換。 發表于:4/27/2018 發展智能電網助力智慧海南 “電網企業關系到國計民生,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物質基礎。”南方電網海南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鄧恩宏近日接受采訪時說,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貼美好新海南建設實際,加快電網建設,實現“脫胎換骨”,為海南省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強有力的電力支撐。 發表于:4/27/2018 社區儲能:定義、可行性、發展障礙及建議 通過集成用戶側儲能資源構建社區儲能模式,不僅可以服務于終端用戶,還能為電網運營商提供廉價、移動式的基礎設施。社區儲能正在成為用戶側儲能應用的新趨勢,并且在延緩電網升級、削減高峰負荷優化電網運行等方面發揮獨特作用。日前DNV-GL發表“Feasibility and scalability of the Community Energy Storage”研究報告。本文將以此報告為基礎,探討社區儲能模式的可行性和規模化發展前景。 發表于:4/26/2018 能源局:減輕可再生能源領域企業負擔 降低可再生能源開發成本 北極星智能電網在線獲悉,國家能源局剛剛下發減輕可再生能源領域企業負擔的通知,通知指出要嚴格落實《可再生能源法》要求,切實保障可再生能源產業健康發展;優化投資環境,降低可再生能源開發成本;完善政府放管服等公共服務,激發市場活力;完善行業管理,減少投資和經營負擔。 發表于:4/26/2018 淺談可再生能源配額制下的電力市場 可再生能源發展面臨的第一難題是限電,補貼問題尚在其次。 發表于:4/26/2018 槽式太陽能熱發電技術的現狀及進展 槽式太陽能熱發電是利用槽式聚光鏡將太陽光聚在一條線上,在這條線上安裝著一個管狀集熱器,用來吸收太陽能,并對傳熱工質進行加熱,再借助蒸汽的動力循環來發電。槽式聚光器的拋物面對太陽進行的是一維跟蹤,聚光比為10~100,溫度可以達到400℃。20世紀80年代中期槽式太陽能熱發電技術就已經發展起來了,目前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已經安裝了354 MW的槽式聚光熱發電站,其工作介質是導熱油,換熱器可以使導熱油產生接近400℃的過熱蒸汽來驅動汽輪機發電。 發表于:4/26/2018 太陽能電池板與蓄電池配置計算公式 蓄電池(也俗稱電瓶)是太陽能供電系統的重要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把太陽能電池板發的電能即時儲存在電瓶內,以供用電設備使用,蓄電池具有儲存電能和穩定電壓的作用。 發表于:4/26/2018 一文看懂太陽能光熱發電原理及分類 太陽能光熱發電是指利用大規模陣列拋物或碟形鏡面收集太陽熱能,通過換熱裝置提供蒸汽,結合傳統汽輪發電機的工藝,從而達到發電的目的。 發表于:4/26/2018 槽式太陽能光熱發電系統設計 槽式太陽能熱發電系統全稱為槽式拋物面反射鏡太陽能熱發電系統,是將多個槽型拋物面聚光集熱器經過串并聯的排列,加熱工質,產生高溫蒸汽,驅動汽輪機發電機組發電。 發表于:4/26/2018 塔式光熱發電設計規范包含五大重點技術問題 塔式太陽能熱發電系統的設計思想是20世紀50年代由前蘇聯提出的。1950年,前蘇聯設計了世界上第一座塔式太陽能熱發電站的小型實驗裝置,對太陽能熱發電技術進行了廣泛的、基礎性的探索和研究。 發表于:4/26/2018 儲能產業風口正起 不斷開拓商業模式 “半湖春水半湖冰”,這是國家能源局科技裝備司處長齊志新在日前召開的2018年儲能國際峰會對目前中國儲能行業的貼切比喻。去年《促進儲能技術與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的出臺以及儲能裝機規模的不斷發展讓業界看到儲能的希望曙光,但缺乏具體的配套支持細則和標準,也讓儲能承受著產業化初期的成長煩惱。 發表于:4/25/2018 跨國聯網 優勢互補 中俄電力合作已成世界能源互聯互通典范 中俄電力合作是兩國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自1992年中俄電力開展合作,中國已通過在運的3條跨國聯網線路,累計對俄購電248.73億千瓦時。截至4月1日,500千伏中俄直流聯網黑河背靠背換流站連續實現安全運行6周年,通過500千伏阿黑線累計進口俄電138.3億千瓦時,占進口總量的44.4%,相當于節約燃煤470.22萬噸。這標志著由中國規劃建設的從境外購電電壓等級最高、容量最大的輸變電工程,已成為跨國電力能源合作、能源互聯互通的成功典范。 發表于:4/25/2018 ?…131132133134135136137138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