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S|傳感技術相關文章 百度無人駕駛車完成路測 最高時速100公里 百度公布的路測路線顯示,百度無人駕駛車從位于北京中關村軟件園的百度大廈附近出發,駛入G7京新高速公路,經五環路,抵達奧林匹克森林公園, 并隨后按原路線返回。百度無人駕駛車往返全程均實現自動駕駛,并實現了多次跟車減速、變道、超車、上下匝道、調頭等復雜駕駛動作,完成了進入高速(匯入車 流)到駛出高速(離開車流)的不同道路場景的切換。測試時最高速度達到100公里/小時。 發表于:12/10/2015 中國制造2025自動化規劃 智能制造≠機器人 智能制造不只針對生產端,衡量標準也不僅僅是自動化率。關鍵還是要發揮人的智慧,孕育嶄新的制造模式,實現效率最大化。焊裝自動化率100%,噴漆自動化率100%,國內汽車業界公認難度很大的密封膠涂抹環節,也首次實現100%自動化。大量使用無線射頻識別裝置、高精度傳感器、視覺識別系統,實現了部件規格自動識別、快速機種切換,制造過程及結果還可以自動追溯。 發表于:12/10/2015 工業4.0下我國工業無線傳感器網絡產品市場應用及趨勢分析 個人電腦的普及奠定了互聯網基礎,智能手機的發展已經帶我們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現在,我們正在進入感知時代,并迎來了物聯網的發展熱潮。物聯網中的關鍵技術之一就是傳感器技術。我國傳感器市場的四大應用領域為工業領域、汽車電子、通信電子、消費電子。無線傳感器網絡(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 在工業物聯網應用過程中起到了樞紐的作用,負責將獨立的傳感器單元通過無線網絡連接起來,并將各個傳感器采集的數據傳輸匯總,以實現對空間分散范圍內物理或環境狀況的協作監控,進而根據這些信息進行相應的分析和處理。由此可見,感知時代的來臨以及工業4.0的興起為工業傳感器和工業無線傳感器網絡產品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發展機遇。 發表于:12/9/2015 醫學領域 可“觸摸”全息圖技術面世 虛擬現實技術目前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無法讓用戶“觸及”到其中的場景,我們只能用眼觀,用耳聽。不過,日本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了一種新的全息圖技術,它的最大亮點在于可以用手“觸及”。 發表于:12/9/2015 讓機器人看世界 機器人下一個發展領域 隨著科技的發展,智能機器人已經給了我們太多的驚喜,而在未來幾年內,機器人的主要發展領域又是什么呢? 發表于:12/8/2015 除了解鎖和支付 指紋識別還應支持這5個方面 從iPhone 5s之后,指紋識別功能成為了旗艦手機的一項必備的標準配置,不少智能手機產品都紛紛采用了這一設計。不過,對于消費者而言,指紋識別有多普及并不是他們關心的事,他們關心的是指紋識別的速度和準確度。 發表于:12/8/2015 濕手無法識別指紋的問題被它解決了 隨著人們日趨依賴生物測量學技術保護數據安全,Sonavation及其突破性的SonicTouch指紋傳感器降低了人們保護自己及親人的難度。盡管人們使用的生物測量學安全技術可能主要是iPhone指紋傳感器,專家認為這種認證方法將很快成為主要的安全系統。利用SonicTouch指紋傳感器,用戶能為任何設備增添另外“一道防線”。 發表于:12/8/2015 大數據技術如何解決智慧城市照明建設現有問題 智慧城市的建設涵蓋大量的基礎數據,如基礎地理信息、規劃成果、交通、綜合管線、政策法規、人口等,如何存儲和使用這些數據成為決策者亟需解決的問題。云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促進了大數據的迅猛發展,為政府提供決策支持,對企業組織和業務流程提供幫助,對城市、交通、醫療、教育等產生巨大的影響。 發表于:12/8/2015 新型人造皮膚問世 借傳感器來感受外界壓力 斯坦福大學研究小組工程師正在開發一種內置傳感器的人造塑料皮膚,它可以“感知”外界壓力。這項技術的工作原理類似于iPhone指紋識別技術,有望能夠取代被燒傷皮膚或者假肢皮膚,能夠讓患者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一種“觸碰感”。斯坦福大學教授Zhenan Bao是該項目的主要負責人,該團隊通過在人造皮膚中加入傳感器,來模仿人體皮膚的感受器。 發表于:12/8/2015 3D打印裝置能讓面部運動控制輪椅 近日,美國中佛羅里達大學(UCF)的學生創辦的非盈利組織Limbitless Solutions,開發出了一種3D打印裝置,該裝置讓輪椅使用者只需進行簡單的面部動作即可控制輪椅的行動。在此之前(今年8月份),該組織還捐贈了一些3D打印的仿生手臂給流離失所的敘利亞兒童。 發表于:12/8/2015 2016年 你不得不認清的無人機發展勢頭 無人機,作為高科技智能化產品,早已不僅限于早期的軍事裝備,如今已在航拍、農業植保、測繪等領域大展拳腳,甚至已經成為普通消費者手中的“玩物”。 發表于:12/7/2015 受益物聯網 傳感器未來五年持續高增長 全球物聯網市場規模在2025年有望達到11萬億美元,傳感器市場也將有數千億美元規模。傳感器是什么?為什么在所有傳統行業都陷入不景氣之時,它能異軍突起? 發表于:12/7/2015 腦洞大開 未來人類將智能設備穿在身上 據德國媒體12月1日報道,可感知心律的T恤已出現,并且可在人摔倒前發出警告。科學人員預計,這種內置人體機能監測傳感器的衣服將在幾年內變得如同智能手機一樣普及。德國弗勞恩霍夫集成電路研究所( Fraunhofer IIS )的研究員克里斯蒂安.霍夫曼表示,上世紀九十年代短信業的發展奇跡,在五至十年內將會在內置紡織電極的智能T恤上得到重演。霍夫曼對記者解釋了這種可穿戴設備的優點和風險。他稱,穿上這樣的T恤,可以實現對患者的心電圖連續監測,以便及早發現患者病情。 發表于:12/7/2015 GE數字化轉型 工業互聯網才是未來 提起通用電氣(GE),立馬與其關聯的標簽可能是“美國老牌工業企業”,與所謂的“互聯網思維”似乎不太沾邊。但實際上,這家企業對互聯網的應用并不少于其他公司,甚至發明了一個新的詞匯:工業互聯網。 發表于:12/7/2015 物聯網 從概念到現實 一個關于物聯網的未來曾經看起來如科幻故事般精彩:所有原本沒有感知能力的“物”本身,因為裝備了大量的傳感器、處理器和軟件,不僅能夠產生大量的數據(現實工況、運行數據、周遭環境等),而且可以通過廣泛分布的互聯網,將數據傳遞給人類。人類則對“物”所發出的數據進行收集、整理、分析,并及時給予反饋——在所接收到到反饋數據驅動下,“物”本身就可以進行自我修復,或者修改運動規矩。 發表于:12/7/2015 ?…188189190191192193194195196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