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元件相關文章 科技的盡頭是“造芯”? 2021年已經結束,回顧這一整年,“缺芯”貫穿著始終。“缺芯”浪潮持續發酵下,“跨界造芯”也開始愈發吃香,不少媒體更是將“跨界造芯”列入半導體行業十大熱詞。今年無論是車企還是手機廠商,又或是互聯網大廠都接二連三得扎進“造芯”賽道,甚至于連地產、家電、百貨、水泥廠等企業也直接橫跨到科技業開始造芯之路。 發表于:1/4/2022 綠米發布人體存在傳感器:搭載毫米波雷達 12月30日,綠米發布Aqara人體存在傳感器FP1,搭載新生代毫米波雷達傳感器,帶你進入感知新世界,首發價399元,現已在Aqara Home 智能家居體驗館上市。 發表于:1/4/2022 南芯推出AMOLED屏幕供電芯片 AMOLED屏幕以自發光優勢,相比傳統TFT屏幕無需背光層,厚度得以大大降低,滿足如今手機纖薄設計的需求。得益于面板自發光,可實現非常高的對比度。無需背光,省掉了背光的功耗,使AMOLED屏幕更加節能。同時獨立像素點的特性還可以實現熄屏顯示,無需點亮屏幕即可查看訊息,非常方便。 發表于:1/3/2022 工信部點名蘋果、三星賣手機不配送充電器 據中新經緯報道,人民網“領導留言板”顯示,針對網民反映“現在買一個自帶充電器的手機有點難”的留言,工業和信息化部28日回復稱,該問題不涉及人身健康和生命財產安全等,消費者個體需求差異大,行業管理可行性還需進一步研究。 發表于:1/2/2022 臺積電7nm工藝,橫掃中端芯片市場,麒麟980大顯神威 麒麟980是華為在2018年8月發布的產品,采用臺積電7nm工藝,集成了69億個晶體管,8核心的CPU設計,CPU由2顆主頻2.6GHz的A76超大核心+2顆主頻1.92GHz的A76大核+4顆主頻1.8GHz的A55小核心組成,GPU是Mali-G76 MP10,支持4*16bit LPDDR4X-2133內存,集成了ISP 4.0和寒武紀1H雙核NPU等周邊部件。 發表于:1/2/2022 5v小功率功放芯片參數 隨著新時代的發展科技的提升越來越多的電子智能產品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音箱對于我們來說比較常見,音箱是將音頻信號變換為聲音的一種設備,是指音箱主機箱體或低音炮箱體內自帶功率放大器,對音頻信號進行放大處理后由音箱本身回放出聲音,使其聲音變大。 發表于:12/31/2021 毫米波雷達芯片研發商微度芯創完成超億元B輪融資 珠海微度芯創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微度芯創”)近日宣布獲得來自武岳峰科創領投,順為資本跟投,老股東飛圖創投、珠海力高、蘇州清源、力合創投加碼跟進的超億元B輪融資。 發表于:12/31/2021 小米要沖擊全球手機銷量第一的位置,差點大家就要信了 當年著名的“風口論”讓雷軍著實地火了一把。如今,雷軍又發出了“錚錚誓言”,這次的目標更大,要爭奪全球手機銷量第一的寶座。對標的是蘋果公司。不是三星。 發表于:12/31/2021 20年龍芯路,國產三件套問世 12月31號,據龍芯中科官方消息,近期,在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技術發展司的指導下,龍芯中科與騰訊微信團隊以及國產操作系統廠商不懈努力,原生版微信 PC 客戶端應用在龍芯 5000 平臺終端成功啟動運行,并在操作系統廠商應用商店上架分發,第一階段龍芯 5000 平臺遷移工作順利完成。 發表于:12/31/2021 近日“芯”動態 據媒體報道,12月30日統信官微確認,自研系統統信UOS已完成對國產CPU龍芯3A5000的適配,統信、龍芯、清華同方三家合作,終于實現了國產電腦+國產操作系統+國產軟件工作環境。 發表于:12/31/2021 DPU是下一個半導體黃金賽道嗎? 全球芯片巨頭英偉達、英特爾先后下場,國內涌現了中科馭數、云豹智能、大禹智芯、云脈芯聯、星云智聯、邊緣智芯等一系列創業公司,下游云計算龍頭AWS、阿里云等廠商也早已布局······DPU行業迎來百家爭鳴時期。 發表于:12/31/2021 小小芯片,卻藏著蘋果的下一步? 說到全球的科技公司,蘋果必然在列。蘋果是全球最賺錢的科技公司之一。2020年,蘋果全球市值達到2.15萬億美元,在全球上市公司中排名第一。 發表于:12/31/2021 華為海思首次公開自研越影 ISP 芯片 在安博會上,華為上海海思向業界展示了越影 AI ISP 芯片,用于物聯網智能終端的新一代智能圖像處理引擎,以及最新的技術與解決方案。 發表于:12/30/2021 未來可期!全球光纖市場2027年達97.3億美元 光纖網絡是利用光在玻璃或塑料制成的纖維中的全反射原理而達成的光傳導工具接到公司或家或機房。利用交換機或其他終端轉換為普通RJ45網線接到電腦上,也叫LAN,由交換機或其他終端自動分配IP,內網IP需要在終端后臺設置,默認為自動,不用撥號。 發表于:12/30/2021 臺積電計劃在臺中市建2nm芯片工廠 中國臺灣省多個當地媒體報道稱,臺積電公司總裁魏哲家表示,臺積電近年在新竹、臺南、高雄都積極擴廠投資,為考量產能的平衡以及風險的分散,臺中一定是擴廠的選擇之一。 發表于:12/30/2021 ?…207208209210211212213214215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