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 Frost & Sullivan發布2025年5G網絡基礎設施報告 近日,愛立信連續第五年在Frost &Sullivan發布的《Frost Radar:2025年5G網絡基礎設施》報告中被評為行業領軍企業。這一結果彰顯了愛立信對創新和發展的堅定承諾,以及其滿足運營商(CSP)與企業不斷變化需求的能力。 Frost &Sullivan在全球100多家參與者中,獨立標識出了Frost Radar分析中排名前23位的公司。這些公司在市場的各個細分領域處于領先地位或具有創新性。 最新資訊 基于區塊鏈的高可靠軍事信息隱蔽傳輸協議 網絡空間作為繼陸海空天之后的第五大主權領域空間,是國際戰略在軍事領域的演進。網絡空間中信息主導權的爭奪,對軍事通信的安全性、穩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未來高對抗和高智能戰場需求為出發點,以當前區塊鏈和密碼學技術最新研究成果為基礎,設計了基于區塊鏈的高可靠軍事信息隱蔽傳輸協議HRBCCM。該協議以零知識證明混幣合約函數參數的數據結構和合法性驗證邏輯為設計基礎,提出了隱蔽通信交易的構造和識別算法,將信息的嵌入和提取過程與混幣合約運行原理進行完美融合,實現了高隱蔽性和安全性的信息傳輸。同時從魯棒性、可靠性、不可追蹤性及不可探測性四方面進行安全性分析,并且搭建了仿真測試環境,對HRBCCM的傳輸時間和隱蔽率進行了測試和評估。實驗結果顯示,與傳統方案相比其隱蔽性提升了20%,傳輸效率提高了40倍。最后,結合未來戰場強對抗和高智能化程度的特點,分析了HRCCM在平時公網條件下全球情報信息傳輸和戰時緊急狀態下可靠通信能力保障兩個典型應用場景,凸顯了協議的場景的適配性。 發表于:9/26/2023 基于領域驅動的測控任務評定系統設計與實現 隨著航天技術的不斷進步,尤其是近年來商業航天的快速發展,高密度航天發射成為常態,測控系統作為航天發射場的重要業務系統之一,該系統運行的能力與效率將極大影響航天發射任務執行的結果,因此有必要實施對測控任務過程的決策與評定研究。考慮到未來測控任務快速評定呈現少人化、通用化、自動化與智能化的發展趨勢,提出了一種基于領域驅動設計的測控任務評定系統設計思想。通過深入分析測控任務評定業務,結合領域驅動設計和微服務架構特點,經過領域模型設計、微服務識別、微服務實現等步驟進行全系統設計。最后,結合典型航天發射測控任務場景,驗證了本方案的可行性,為進一步提升我國測控任務評定效率提供了參考和思路。 發表于:9/25/2023 衛星信道群時延對高階調制信號接收影響的仿真分析 針對信道群時延對高階調制信號的影響進行仿真分析,給出了線性群時延、拋物線群時延模型下,8PSK、16APSK和16QAM接收系統信道群時延的設計指標。同時針對群時延補償技術,仿真了CAM與DD結合的均衡算法對信道群時延的補償效果,為后續工程設計提供參考。 發表于:9/25/2023 低軌衛星多目標無源定位到達時差分選方法* 低地球軌道(Low Earth Orbit,LEO)衛星無源定位場景中不同目標輻射源之間相互干擾、時頻混疊,不同目標的到達時差(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TDOA)參數混雜難以區分,較難實現精準目標定位。基于網格密度聚類算法(Clustering Algorithm based on Grid Density,CAGD)的基本原理,并利用TDOA參數的多復雜特征,構建多目標TDOA參數分選模型,實現TDOA定位參數分選。模型通過定義網格密度波谷,解決了定位目標間數據被聚為一類的問題,同時引入位置相連原則實現最佳類簇合并,最終實現定位參數分選。仿真結果表明,相較于傳統網格及密度聚類方法,本方法對LEO衛星無源定位場景下的多目標TDOA參數分選表現更好。 發表于:9/25/2023 LEO衛星TDOA/DOA定位性能分析* 隨著以“星鏈”衛星為代表的低軌(LEO)互聯網衛星系統的快速發展,星載相控陣列天線的應用數量飛速增長,未來LEO互聯網衛星便于提供星載電磁波到達方向(DOA)檢測能力。衛星覆蓋區內的非法干擾進行定位排查,是未來互聯網衛星系統正常運維的重要保障。目前常用的雙星到達時差(TDOA)/到達頻差(FDOA)定位體制存在定位誤差顯著增大的“定位盲區”造成盲區內的干擾源無法定位的問題,提出了一種基于加權最小二乘約束優化模型的TDOA/DOA雙星干擾源定位技術體制。分析了幾何稀釋精度因子(GDOP)的定位誤差,仿真實驗表明該定位方法具有不存在“定位盲區”的優點,在經緯度張角為4^°×4^°的波束范圍內定位誤差小于0.2 km,定位誤差的地理平均為0.112 km,滿足非法干擾定位排查的應用需求。通過定位解算的根均方差(RMSE)的蒙特卡洛方法,驗證了GDOP誤差精度。該定位方法的定位誤差地理穩定性優于目前常規的雙星TDOA/FDOA定位算法。 發表于:9/25/2023 Semi-TCP與ARQ聯合的端到端可靠傳輸方法* 在無線自組織網絡中,數據傳輸受干擾較多,信道不穩定,因此傳統的TCP協議并不能滿足在這種復雜環境下的通信要求,節點間的自動重傳請求協議(ARQ)重傳增加,會導致節點的緩存占用率很大,整體傳輸性能降低。為了解決該問題,采用Semi-TCP協議與ARQ協議相結合,在不改變原有TCP架構的基礎上將擁塞控制下放到鏈路層,改變鏈路層ARQ的糾錯能力,提高信道的利用率。在Exata平臺上進行了仿真,實驗證明在無線多跳網絡中,該方法能有效提高網絡傳輸性能。 發表于:9/25/2023 衛星通信中頻轉發干擾的一種快速定位方法研究 針對衛星通信系統中頻轉發干擾的快速定位問題進行了研究,分析了中頻轉發干擾產生的原因,給出定位中頻轉發干擾的步驟和方法,通過定量分析建立中頻轉發干擾模型,結合在網衛星地面站的運行情況建立頻偏數據庫,通過設計基于頻偏的中頻轉發干擾定位算法,精確定位轉發干擾的地球站。仿真結果驗證了該算法在中頻轉發干擾定位過程的可行性,有效降低了干擾定位時間并提升了準確定位干擾站的概率,為衛星通信系統面臨此類干擾時的快速定位提供解決方法,對衛星通信網的穩定運行具有較大實際意義。 發表于:9/25/2023 基于卷積神經網絡的圖像分類模型綜述* 卷積神經網絡在計算機視覺等領域占有一席之地,利用局部連接、權值共享以及池化操作等特性,有效地提取圖像的局部特征,降低網絡復雜度,具有更少的參數量和更好的魯棒性,因此,吸引了眾多研究者的關注,使分類模型朝著更輕、更快、更高效的方向迅速發展。按照卷積神經網絡發展的時間線,介紹了常用的典型網絡模型,剖析了其創新點與優缺點,并對其未來的發展方向進行了展望。 發表于:9/22/2023 中國電信推進算力網絡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作為數字經濟時代新的生產力,算力已成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據信通院測算,去年中國算力核心產業規模1.8萬億元。算力每投入1元,將帶動3~4元的GDP經濟增長。 發表于:9/22/2023 “新一代通信網絡技術及應用”技術沙龍成功舉辦 中國武漢-在9月19日成功舉辦的“新一代通信網絡技術及應用”技術沙龍吸引了來自武漢及全國多個城市的專業人士,共同探討了通信網絡技術的最新發展和應用。 發表于:9/22/2023 ?…138139140141142143144145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