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自動化最新文章 人工智能浪潮之下,未來10種“名存實亡”和“有驚無險”的職業 一些人類看上去很難的工作,在人工智能看來可能非常簡單;一些在人類看上去很簡單的工作,可能卻是人工智能的死穴。 發表于:10/22/2018 簡化電機驅動故障診斷—全新電機驅動分析儀問市 全新Fluke MDA 510 和 MDA 550電機驅動分析儀不僅顯著節省時間,而且還簡化了復雜的測量設置和故障排查。只需簡單選擇一個測試任務,然后測量向導即可逐步提示如何完成電壓和電流連接;預設測量配置文件則可確保采集所有電機驅動數據,包括從輸入端到輸出端、直流母線以及電機本身數據。 發表于:10/22/2018 TI首席技術官Ahmad Bahai暢談合作型社會中的隔離技術 在人與機器持續交互的世界中,適當的隔離措施顯得尤為重要。長達數英里的線路連接電動汽車中的開關、傳感器和高壓電機。工業控制器同工廠車間的傳感器間交換數據、指令和功率。高壓醫療設備監測診所或康復護理機構中的患者。USB接口將工業機器連接到微處理器。高壓繼電器根據智能控制器的指令運行。 發表于:10/22/2018 2020年全球工業物聯網產值或超1500億美元 10月20日,2018世界物聯網大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開幕。會議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在演講中表示,有研究認為,到2020年,全球工業物聯網產值將達到1510億美元,預計物聯網的使用將帶來1.9萬億美元的生產力提升和1770億美元的生產成本降低。相比硬件終端、通信服務與平臺服務,工業物聯網更大的市場價值體現在垂直行業的應用上,他表示,目前工業物聯網占到整個物聯網的比重不足1/4,但由于前者增速更快,到2020年這一比重會達到25%。 發表于:10/22/2018 半導體光刻膠淺析 光刻膠是由感光樹脂、增感劑和溶劑三種主要成份組成的、對光敏感的混合液體。 發表于:10/21/2018 昨天刷屏的IMEC,什么來頭? 昨天,一幅李克強總理在訪問比利時IMEC時候,駐足端詳硅晶圓的照片,在半導人的朋友圈里刷了屏。大部分人“作者”在文章中都只是闡述了這件事,然后再加上對國內集成電路現狀的描述,之后加上一段為國內集成電路產業痛心疾首的評論,純粹是為了刷屏而刷屏,但你真的知道IMEC是干嘛的嗎? 發表于:10/21/2018 合肥:半導體產業迎來好機遇,產業鏈協同大發展 2018年10月10日,“全國雙創活動周”安徽合肥分會場暨《半導體濕制程設備及材料技術論壇》在合肥召開。本次論壇由合肥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包河區人民政府主辦,由會肥市半導體行業協會、包河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協辦。近200位省內外嘉賓參加了論壇。 發表于:10/21/2018 在這位臺商眼中,中國制造意味著什么? 張仲生(化名),祖籍山東濟南,出生于臺灣電子業世家。張仲生沒有選擇繼承家族事業,也放棄了知名跨國投行的豐厚薪水,2015年選擇來上海經營自己的連鎖餐飲生意。業余時間,張仲生仍熱衷于研究國際和兩岸經濟趨勢。 發表于:10/21/2018 飛速發展的人工智能產業,短短五年竟增長13倍? 受物聯網、個人設備、數據中心的強勁帶動,未來五年,人工智能為半導體帶來的收益將增長13倍以上,年復合增長率超過50%,成為集成電路廠商不可錯過的藍海盛宴。 發表于:10/21/2018 ASML新款EUV光刻機將于明年出貨,產能提升24%? ASML公司日前發布2018年Q3季度財報,當季營收27.8億歐元,凈利潤6.8億歐元,出貨了5臺EUV光刻機,全年預計出貨18臺,明年將增長到30臺,而且明年下半年會推出新一代的NXE:3400C型光刻機,生產能力從現在的每小時125晶圓提升到155片晶圓以上,意味著產能提升24%。 發表于:10/21/2018 機器人技術開源共享趨勢成型,這家公司要重新定義貢獻 要做一個機器人有多難?這個問題,開發人員應該心有戚戚焉。從軟件開發、人工智能、硬件設計、生產制造,每個環節就可能是單一公司專研的領域,機器人得把這些技術集于一身。硅谷的區塊鏈公司 Kambria 希望通過區塊鏈的開源及經濟激勵特性,利用社區的力量解決機器人當前被技術難、成本高而“鎖住”的問題。目前已與越南、日本、澳大利亞、美國的企業合作,項目包括機器人、數據分析、甚至是飛行汽車(flying car)。 發表于:10/21/2018 OnRobot亮相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 總部位于丹麥的協作機器手臂末端工具(EOAT)供應商OnRobot參加了2018年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CIIF),并在博覽會上展示了一系列使機器人和人類能夠更有效協同并肩工作的應用。 發表于:10/20/2018 IO-Link和SIO模式收發器推動傳感器領域工業4.0革命 今天在全球范圍內以應用智能信息、通信技術和物聯網(IoT)重新定義制造業的工業革命正在逐漸形成,德國政府稱之為:“工業4.0”。 “工業4.0”的基本原則是通過連接機器、工件和控制系統,在整個價值鏈上下游之間構建自動互控的智能網絡。通過整合信息通信、傳感器和機器人技術構建物聯網,工業4.0概念可提高工業制造的智能化水平。 在傳感器技術領域,IO-Link是全球首個傳感器和致動器標準化輸入輸出通信技術(IEC 61131-9),因此,我們認為該標準可能被選為工業4.0標準通信接口。 發表于:10/19/2018 ADI公司的精密+/-10V和0-20mA模數轉換器可簡化PLC模塊開發 2018年10月19日-中國北京- Analog Devices, Inc. (ADI)今日推出兩款多通道+/-10V和0-20mA精密模數轉換器,這兩款器件能夠更好地支持實現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LC)與分布式控制系統(DCS)模塊。AD4111和AD4112模數轉換器利用ADI的iPassives®集成式精密無源技術,集成精密匹配的電流檢測電阻和電阻分壓器。通道至通道的高度匹配簡化了校準要求,并且支持多達八個單端電壓輸入和四個電流輸入,因此該新產品非常適合用作可重新配置的平臺解決方案,同時減少PLC和DCS模塊的尺寸、復雜性和成本。 發表于:10/19/2018 小波變換的開關電流電路實現 為更好地滿足工程應用中低功耗、實時信號處理的需要,提出了一種基于開關電流電路的小波變換實現。研究了小波變換在時頻兩域的實現原理,采用開關電流電路實現沖激響應為高斯一階導數的小波濾波器,通過調節時鐘頻率可實現不同尺度的小波變換,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得到了仿真結果的驗證。 發表于:10/19/2018 ?…548549550551552553554555556557…?